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輕風無意 2016-12-08

中國有十大著名的“三絕碑”,或以撰文、題跋、書法而聞名,或因文章、書法、刻工均屬上乘,或以碑文、書法、所頌之人為世人所景仰而入“三絕碑”之列??梢钥闯?,每一塊碑都離不開文章、書法的精絕為其基礎才能稱得上是“三絕碑”。


這十塊“三絕碑”是:


四川成都《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


湖南永州柳子廟《蘇軾荔子碑》


山東《濰坊新修城隍廟碑》


福建泉州《萬安橋記大字碑》


河南許昌《上尊號與受禪碑》


湖南郴州《蘇仙嶺三絕碑》


湖南祁陽《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


開善寺《寶志公像贊詩碑》


陜西高陵《李晟墓碑》


河南鄭州《蘇軾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石碑》


下面一起欣賞一下:


河南許昌《上尊號與受禪碑》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河南許昌《上尊號與受禪碑》即《受禪表碑》和《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均位于許昌西南17公里處的繁城鎮(zhèn)漢獻帝廟內(nèi)。


《受禪表》碑,高322厘米、寬102厘米、厚28厘米,圭形,上有碑穿額題篆書陽文“受禪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隸書陰鐫,內(nèi)容首先闡明禪讓乃自古之美德,接著頌揚曹丕“齊光日月,材兼三級”,有“堯舜之姿”、“伯禹之勞”、“殷湯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將軍固請下,他“回師千慮,至于再,至于三”才在繁陽(今繁城鎮(zhèn))筑靈壇舉行受禪大典。


《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高322厘米、寬102厘米、厚32厘米,圭形,上有碑穿,碑額篆書陰刻“公卿將軍上尊號奏”八字。碑文隸書陰鐫,正面22行,背面10行,每行49字,字大1寸2分,內(nèi)容為魏文武大臣奏請曹丕代漢稱帝事。奏章稱道“漢帝奉天命以固禪,群臣敬天命以固請”。漢獻帝讓位曹丕代漢乃天命所歸。奏章前后均列公侯臣等四十六人職名。


兩碑均系王朗文、梁鵠書、鐘繇鐫字,八分隸書,高碑方正,謂之“三絕”,即文表絕、書法絕、鐫刻絕。


四川成都《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其碑立于武侯祠大門內(nèi)右側(cè),碑身及碑帽通高367厘米、寬95厘米、厚25厘米,下有碑座。碑帽的云紋雕飾,具有唐代石刻藝術(shù)特點,其石質(zhì)為峽石。碑文共22行,每行約50字,楷書。


此碑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建,由唐宰相裴度撰文,著名書法家柳公綽(唐著名書法家柳公權(quán)之兄)書,當時蜀中名匠魯建刻字。其碑書法渾厚篤實,遒勁端嚴,既有柳體筆韻,又自具風格,加之刻匠魯建刀法謹嚴,超群絕倫,故文章、書法、鐫刻都極為精湛,世稱“三絕碑”。


按此三絕之稱有二說:其一說是明弘治十年四川巡撫華榮于碑上題跋云:“人因文而顯,文因字而顯,然而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與垂宇不朽也?!边@是贊美諸葛亮功績和裴柳之字并稱“三絕”。其二是清道光九年華陽舉人潘明彤懧為文章、書法、刻技均極精美,因之稱“三絕”。后人合二為一,又產(chǎn)生“四絕”之說。


湖南永州柳子廟《蘇軾荔子碑》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湖南零陵永州鎮(zhèn)的柳子廟內(nèi)的《蘇軾荔子碑》,共四塊,每塊高240厘米、寬132厘米、厚21厘米,長方形,平額無座。原碑為唐朝韓愈撰文,宋蘇軾書寫的《羅池廟享神詩碑》,與河東柳宗元之德政,以一碑而集“韓詩蘇書柳事”,世稱為“三絕碑”。


因其詩開頭有“荔子丹兮蕉黃”之句,因之又稱為“荔子碑”。原碑宋代刻于廣西柳州羅池廟,明代劉克勤摹刻于零陵永州鎮(zhèn)愚溪廟,現(xiàn)存于柳子廟內(nèi)之碑為清順治年間永州知府魏紹芳所重刻。


山東《濰坊新修城隍廟碑》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此碑為豎碑,通篇為正楷,碑額為隸意“六分半書”的板橋體“城隍廟碑”四個大字。碑高190厘米、寬80厘米、厚20厘米,凡20行,每行47字,通篇共909字。


碑文為清乾隆濰縣知事鄭板橋撰并書,文章精妙,堪稱一絕;其書法為鄭板橋極為少見的正書杰作,其正書有隸意,骨堅肌豐,爽朗清絕,稱一絕;丹書石上,由其高足司徒文膏鐫刻,不失筆意,與真跡不著毫厘,又稱一絕,所以世稱“三絕碑”。


湖南祁陽《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此碑在湖南祁陽縣城南浯溪,唐代文學家元結(jié),字次山,曾寓于此。他將所撰《大唐中興頌》請大書法家顏真卿楷書、摩刻于江畔數(shù)十丈峻峭之石壁上。碑面320厘米見方,直行自右至左書寫,共21行,每行20字,述安史之亂、玄宗逃蜀、肅宗即位、收復長安、洛陽之事。


顏字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名聞中外,唐以后歷代文人無不為之傾倒,可謂“豐碑讀一過,百拜不能休”。相傳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曾幾次來浯溪學顏字,并寫詩贊道:“春風吹船過浯溪,扶藜上讀中興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font>


清何紹基詩曰:“為舟十次經(jīng)浯溪,兩番手拓中興碑?!币蛭恼隆?、摩崖之石都非常絕妙,世稱“摩崖三絕碑”。


福建泉州《萬安橋記大字碑》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該碑在福建泉州洛陽橋南的蔡襄祠內(nèi)。蔡襄字君謨,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兩度出知泉州,建洛陽橋,卒謚“忠惠”。祠歷代均曾修建,現(xiàn)存系清代重建,面三間,深三進。


蔡襄是宋代著名“四大書法家”之一,他自撰并書的《萬安橋記大字石碑》,是其杰作。碑刻文字精煉,書法遒勁,刻工精致,世稱“三絕碑”。碑立于祠中,分別刻在兩塊石頭上,一為原刻,一為摹刻。



河南鄭州《蘇軾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石碑》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北宋元佑六年(1091年)蘇軾知穎州時,應開封劉季孫之請,以真、行、草兼用字體寫成《醉翁亭記》長卷,卷末有趙孟俯、宋廣、沈周、吳寬、高拱等人的跋尾贊敘。明隆慶五年(1571年)秋,劉巡邀請文彭、吳應祈為之雙鉤勒石,立于鄢陵縣劉氏家祠內(nèi)。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高拱的侄曾孫高有聞因原刻磨損不清,出其家藏拓本重新刻石,立于新鄭縣高氏祠堂??碳贾?,不在鄢陵刻石之下。石刻共分十八塊,每塊長60厘米、寬40厘米左右;其后還有六塊寬約40厘米、長60~90厘米的石刻,是趙孟俯、沈周、高拱等人的題跋。此碑為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撰文、蘇軾書寫,刻石手法極為精巧,冠以“三絕碑”,當之無愧。


開善寺《寶志公像贊詩碑》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唐代大詩人李白為開善寺題寫的《寶志公像贊詩碑》,由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寫字,唐朝畫圣吳道子作畫,刻在石碑上,其詩、書、畫均為名家之作,故稱為“三絕碑”。


陜西高陵《李晟墓碑》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碑在陜西高陵白象村渭水橋北。唐末朱池作亂,唐將李晟自定州率兵馳援,大軍駐扎今東渭橋畔,經(jīng)激戰(zhàn)后收復京城,迎回了唐德宗,因功被封為西平郡王兼中書令,死后葬在當日駐軍的地方,即今之墓冢所在地。


墓前有石碑,為唐宰相裴度撰,唐代書法家柳公權(quán)書寫,名匠刻字,世稱之為“三絕碑”。明代遷碑于墓西北約200米處,迄今完整無損。


湖南郴州《蘇仙嶺三絕碑》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 不悔不愁 書法愛好者

 


湖南郴州蘇仙嶺的白鹿洞石壁上,刻有北宋詞人秦觀的一首詞。這是一個天然的懸崖石壁,高52厘米、寬46厘米,詞文共11行,每行8字,行書。當年秦觀因小人誣陷,被貶黜郴州后,心情悲悵,于是藉景抒情,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79年)作了〈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詞。


秦少游死后,蘇東坡非常悲痛,在扇面秦觀詞的后面,寫下“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的跋語。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米芾又把秦觀的詞和蘇軾的跋書寫下來刻于碑上,碑文藝術(shù)手法極高。到南宋咸淳二年,由郴州太守宋恭把原碑拓上,轉(zhuǎn)刻在蘇仙嶺白鹿洞的大石壁上,這就是今人所看到的“三絕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