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父
高劍父(1879 -1951), 中國近現(xiàn)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名侖,字劍父,后以字行。1879年10月12日生于廣東省番禺縣,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門。與陳樹人、高奇峰一起致力于中國畫改革,后人稱嶺南畫派。高劍父自幼失去雙親,家境貧寒。少年時曾在族叔的藥店中做學徒。其族叔能醫(yī)善畫,使高劍父從小對繪畫產(chǎn)生了興趣。高劍父一生不遺余力地提倡革新中國畫,反對將傳統(tǒng)繪畫定于一尊;主張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傳統(tǒng)文人畫與院體畫之間,又折衷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東西方繪畫之間;強調(diào)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存菁去蕪。在創(chuàng)作上,其畫筆墨蒼勁奔放、充滿激情。既擅長寫意,也能畫工筆。于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以至草蟲禽獸,無所不能。所作水墨花鳥,放縱似徐渭。又以石恪、梁楷一體“減筆”。畫人物,著墨敷彩不多,寥寥數(shù)筆,生動傳神。大膽融合了傳統(tǒng)繪畫多種技法,又借鑒了日本畫、西洋畫,重視透視和立體感、設色大膽等表現(xiàn)技法,并注重寫生,從而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新風格。
高奇峰
高奇峰(1889-1933),名嵡,字奇峰,以字行,廣東番禺人。留學日本,同盟會員,與兄高劍父、陳樹人畫脈相連,畫技相高,有“二高一陳”、“嶺南三杰”、“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等盛譽。其人品高潔,“發(fā)揚真藝,領袖藝壇”。畫海橫舟,劈波至勇,不薄墓碑“畫圣高奇峰之墓”中民國“畫圣”之名。
十七歲隨兄赴日本留學,二十一歲學成歸粵,作品初露于社會。民國初年由廣東省政府資助,與兄劍父同至上海創(chuàng)辦《真相畫報》及審美書館。后劍父隨孫中山奔走國事,審美書館館務由奇峰擔任。1918年受廣東工業(yè)學校之聘任職于該校美術制版科,同時自設美學館于廣州,開館課徒。后因染肺疾,遷居珠江之濱天風樓,杜門作畫以自娛。1933年被中央政府任命為赴德國柏林中國美術展覽會專使,在赴南京途中之上海病逝。
高劍父、高奇峰同為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師出同源,信奉同一藝術原則,但各有創(chuàng)新,風格不一?!皫X南畫派”的美術創(chuàng)作,發(fā)揚了國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繪畫技術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在題材上以翎毛走獸、花卉、山水為主,其中高奇峰、高劍父兩兄弟尤喜畫鷹、獅和虎。高奇峰的繪畫技藝、主張以及人生經(jīng)歷均受其兄高劍父影響,作品以翎毛、走獸、花卉最為擅長,尤擅畫雄獅猛禽,亦能山水、人物,用筆能粗能細,能工能寫。其工者用筆細致入微,寫者則水墨淋漓,筆力豪放。在藝術上寫生最為突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畫風工整而剛勁、真實而詩意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