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開花時采收,曬干,去盡雜質(zhì),貯藏干燥處。別名:別名佛耳草、追骨風(fēng)、絨毛草。鼠耳、無心草、鼠耳草、香茅、蚍蜉酒草、黃花白艾、佛耳草、茸母、黃蒿、米曲、毛耳朵、水菊、綿絮頭草、金沸草、地蓮、黃花子草、水蟻草、清明香、追骨風(fēng)、清明菜、棉花菜、菠菠草、棉繭頭、寬緊草、清明蒿、一面青、鼠密艾、水蒿、靶菜、白頭草、水曲、絨毛草、絲棉草、羊耳朵草、貓耳朵草、孩兒草、貓腳藥草、花佛草、毛毛頭草、黃花果、糯米飯青、棉菜、黃花曲草、白芒草、田艾、毛氈草。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祛風(fēng)濕。用于咳嗽、痰喘、風(fēng)濕痹痛。 基本信息基本資料拼音名:ShǔQǔCǎo 來源:生境分布:野生于田邊、山坡及路邊。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主產(chǎn)于江蘇、上海郊區(qū)及浙江等地。 性狀:于燥全草帶有花序,莖灰白色,密被綿毛,質(zhì)較柔軟。葉片兩面密被灰白色綿毛,皺縮卷曲,柔軟不易脫落?;ㄐ蝽斏研?,赤黃色,膜質(zhì),多數(shù)存在,花托扁平,花冠多數(shù)萎落。味微苦帶澀。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5%黃酮甙,0.05%揮發(fā)油,微量生物堿和甾醇,0.58%非皂化物,又含維生素B、胡蘿卜素、葉綠素、樹脂、脂肪等?;ê鞠菟?′-β-D-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小鼠反復(fù)吸入濃氨水形成慢性咳嗽后,灌服鼠曲草煎劑,有一定的止咳作用。 性味: 歸經(jīng):《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藥類法象》:少用。款冬花為使。過食損目。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別錄》:鼠耳,生因中下地。厚葉肥莖。 2.《本草拾遺》:鼠曲草,生平岡熟地。高尺余,對有白毛,黃花?!肚G楚歲時記》云,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為粉,謂之龍舌,以厭時氣。山南人呼為香茅。取花雜樟皮染褐,至破猶鮮。江西入呼為鼠耳草。 3.《品匯精要》:佛耳草,春生苗,高尺馀,莖葉頗類旋覆,而遍有白毛,拆之有綿如艾,且柔韌,莖端分歧者小黃花,十?dāng)?shù)作朵,瓣極茸細(xì)。{b 原形態(tài)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莖直立,密被白綿毛,通常自基部分枝。葉互生;下部葉匙形,上部葉匙形至線形,長2~6厘米,寬3~10毫米,先端圓鈍具尖頭,基部狹窄,抱莖,全緣,無柄,質(zhì)柔軟,兩面均有白色綿毛,花后基部葉雕落。頭狀花序頂生,排列呈傘房狀;總苞球狀鐘形,苞片多列,金黃色,干膜質(zhì);花全部管狀,黃色,周圍數(shù)層是雌花,花冠狹窄如線,花柱較花冠為短;中央為兩性花,花管細(xì)長,先端5齒裂,雄蕊5,柱頭2裂。瘦果橢圓形,長約0.5毫米,具乳頭狀毛,冠毛黃白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