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傷寒論》“氣上沖”辨治體會

 樂山有大佛 2017-01-15

“氣上沖”是病人自覺胸中氣逆或氣上沖之感,為病人自覺癥狀。“氣上沖”可作為主證或兼證出現(xiàn)在多種疾病的不同階段,雖其病機、病位、癥狀有所不同,但反映的皆是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人體所產生的相似的病理反應,即正虛邪逆的病理本質。其氣上沖之勢與正虛邪實的程度成正比。在臨床中辨析,氣上沖均夾雜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極容易混淆?,F(xiàn)將筆者在臨床上進行辨證論治,體會論述如下。


1 表證誤下,正虛邪逆


1.1 條文 


《傷寒論》第15條云: “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


1.2 病因病機 


本條中,太陽病本當汗解,但醫(yī)者不察,誤用攻下,而致表邪不解,徒傷里氣。若表邪未解,且病人自覺有氣上逆,此為何意,眾多學者認為“其氣上沖”為正氣充足,有向上向外抗邪之勢,具體指太陽病的發(fā)熱、脈浮、汗出、惡風、頭痛、項強、鼻鳴干嘔等癥狀; 若下后無氣上沖的感覺,同時無表證,說明下后正傷,邪乘虛入,內陷為患,必致變證叢生。


1.3 診治原則和用藥 


本證表證未解,抗邪外出,表證仍存,故除自覺有氣上沖外,仍有發(fā)熱,惡風,頭痛,脈浮,鼻鳴干嘔等證,而誤用攻下,正氣受挫略虛,則脈略有虛象或脈象浮中帶弱。治以調和營衛(wèi),解肌降沖,仍用桂枝湯。


2 脾陽不足,水氣上逆


2 . 1 條文 


《傷寒論》第67條云: “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p>


2.2 病因病機 


邪本在太陽,治當汗解,誤用吐下,損傷脾陽,致使水液不能正常輸布,停而為飲,飲邪阻于胸脘之間,阻礙氣機,則心下脹滿; 脾虛不能制水,則水氣乘虛上沖陽位,則見氣上沖胸之證。


2.3 診治原則和用藥 


此為誤用吐下后脾虛水停的變證。臨床上常見心下脹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緊。治以溫陽化氣,利水降沖,方選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




3 心陽不足,寒水上逆


3.1 條文 


《傷寒論》第117條云: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p>


3.2 病因病機 


本條“氣從少腹上沖心”為主證貫穿于疾病的整個過程中,其成因是用燒針強責發(fā)汗,損傷心陽,及針處被寒,寒邪深入所致。燒針逼汗,最易損傷心陽,心陽虛則不能下制腎水,腎水內動,復得入內之寒邪相助,水寒泛濫而上沖陽位,導致“奔豚”的發(fā)作。


3.3 診治原則和用藥 


此為太陽病火逆變證,臨床以自覺氣從少腹上沖胸咽為主要癥狀。而論其證候,由于其本質為心陽虛甚,水寒之邪較盛,又合參其所用方藥( 桂枝加桂湯)來看,當有心慌、心悸、胸悶、氣短等陽氣不足之癥,治以調和營衛(wèi),散寒降沖,選用桂枝加桂湯。


4 胸陽受損,寒痰上逆


4.1 條文 


《傷寒論》第166條云: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沖喉咽,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p>


4.2 病因病機 


寸脈微浮,反映了上焦有實邪結聚,“胸中痞硬”、“胸有寒也”則反映出本證寒痰結聚,壅塞上焦胸膈的病性特點。這樣,一方面由于寒痰結于胸中,必然導致胸陽受損,氣機郁而不行,故見“胸中痞硬”; 另一方面,痰飲壅盛胸膈,有上越之勢,可見“氣上沖喉咽”、“不得息”等癥。本條中,其正虛為邪實壅塞所致,雖正虛較輕,但由于其寒痰邪實壅盛,致其氣上沖之力劇烈且持久,狀似“不得息”。


4.3 診治原則和用藥 


本條論述痰氣交阻胸中可用吐法治療的瓜蒂散證。條文言病如桂枝證,可知其臨床表現(xiàn)有發(fā)熱惡寒,其為痰阻胸中,氣機被遏,營衛(wèi)流行不利所致,故自覺時寒時熱,且自覺氣上沖咽喉,胸中痞硬,呼吸不利,寸脈微浮。治以涌吐痰涎,降氣平沖,方選瓜蒂散。




5 中虛下寒,胃熱氣逆


5.1 條文 


《傷寒論》第326條云: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p>


5.2 病因病機 


本條乃厥陰病提綱證,若邪入厥陰,一方面氣郁化火犯胃而為上熱,一方面肝氣橫逆伐脾而為下寒,形成上熱下寒之證。因氣郁化火,灼傷津液,故而消渴; 胃熱消谷,則嘈雜善饑; 土被木伐,脾氣虛寒,失于運化,則不欲飲食; 脾虛腸寒,蛔蟲上竄,故食則吐蛔; 厥陰之脈挾胃,上貫膈,胃熱乘虛循經上擾則氣上撞心,心中痛熱。其中,氣上撞心是病者感到有氣在胸膈間竄逆沖撞。仲景不言“氣上沖心”而云“氣上撞心”可推測出其氣上沖之勢有如物撞擊之感,迅速而強烈,形象描述出其陰虛火熾、脾虛肝旺的病機。因此,本病為上熱下寒,胃熱脾虛并兼胃陰虛之證。


5.3 診治原則和用藥 


臨床上見氣上撞心,心中痛熱,嘈雜似饑,嘔吐,甚吐蛔,或伴手足逆冷者,考慮本證。治以寒熱平調,平肝降沖,方選烏梅丸。


6 陰精虧耗,余熱上擾


6.1 條文 


《傷寒論》第392條云: “傷寒陰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里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沖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


6.2 病因病機 


“陰易”是指患傷寒之后,大病新愈,觸犯房事而使病情發(fā)生染易,男病易于女,謂之陽易,女病易于男,謂之陰易,男女之病相互染易,謂之陰陽易。蓋以新瘥之體,元氣未復,余邪未盡,因房事染易而成,陰精暗耗,陽氣易動,余邪復萌,從而出現(xiàn)“身體重,少氣,少腹里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沖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等形氣兩虛、陰虧火熾、筋脈失養(yǎng)的癥狀。


6.3 診治原則和用藥 


人體病后氣血津液未復,更因房勞耗劫其精,除出現(xiàn)熱上沖胸外,多伴有身重、少氣、膝脛酸軟拘急、小便不利等陰陽俱虛、氣血精津失養(yǎng)等證候。治以益氣育陰,泄熱降沖。仲景以“燒褌散主之”,后世考慮本方僅能起精神安定作用,應用者少,現(xiàn)多選用三才封髓丹合黃連解毒湯。




7 體會


臨床辨治“氣上沖”患者,按八綱辨證之表里、寒熱、陰陽、虛實進行歸納分類,具體是: 首辨表里,再分寒熱,其次區(qū)別陰虛陽虛,最后鑒別心陽虛或脾陽虛。


①首辨表里,如在表者,除氣上沖外,常伴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癥狀。常見于感冒屬表虛證者,方選桂枝湯。


②再分寒熱,如屬寒痰上逆結胸證,常伴時寒時熱,胸中痞鞕,懊儂不安,欲吐不出,呼吸不利,寸脈微浮者,臨床常見于暴飲暴食之胃擴張、誤食毒物、精神分裂癥、精神抑郁癥等疾病,方選瓜蒂散。如屬上熱下寒之證,常伴腹痛時作,嘈雜似饑,心煩嘔吐,時發(fā)時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或見久痢久瀉。臨床常見于膽道蛔蟲癥、心絞痛、慢性腹瀉等疾病,方選烏梅丸。


③區(qū)別陰虛陽虛,陰精虧虛者,多伴有身重、少寐多夢、夢遺、舌紅、脈細數(shù),臨床常見于遺精早泄、糖尿病等病,選三才封髓丹合黃連解毒湯。


④最后鑒別心陽虛及脾陽虛,心陽虛者,常伴心慌、心悸、胸悶、氣短、形寒肢冷、舌淡、脈細弱或沉遲,臨床常見于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神經官能癥、胃腸神經官能癥等疾病,方用桂枝加桂湯; 脾陽虛者,常伴頭目眩暈,短氣而咳,心悸,胸脅脹滿,舌苔白滑且較厚,脈沉弦,或沉滑、沉緊。臨床常見于慢性肺原性心臟病、高血壓病、心功能不全、眩暈證等疾病,方選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




按上述思維辨證論治,在臨床應用中常能做到運用自如,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本文來源:王宜健.《傷寒論》“氣上沖”辨治體會[J].河南中醫(yī).2011,31(5):448-449.】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