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武林人士都將發(fā)力作為千金之秘珍藏,不肯輕示于人,即使言及,也大都講的縮首縮尾、躲躲閃閃;或文字內(nèi)容拗澀玄奇,令人如墜云霧,或不系統(tǒng),或夸大其辭等等,皆反映了中華武學(xué)之精奧只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里,并未得到全面推廣、普及傳授。殊不知,“武學(xué)”即“科學(xué)”,作為發(fā)力的原理,現(xiàn)代科學(xué)均能解釋、均能運用,只要科學(xué)地解述、傳授和學(xué)習(xí),所有的東西都能伸手可及。 練 法 六、左右撐補(bǔ) (1)兩掌上收于胸前,十指交叉,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圖44) (2)吸氣,兩掌翻轉(zhuǎn),掌心向前,向正前方推出,直至兩臂伸直;目視前方。(圖45) (3)兩掌向頭頂上方舉起,兩臂用力向上托抻;仰面目視雙掌。(圖46) (4)雙掌向左側(cè)下俯身下?lián)?,至上身與兩腿成直角;目視掌背。(圖47) (5)左腳向左側(cè)一步成仆步,交叉的雙掌按于左腳背面,下頜盡量向左伸;目視左腳。(圖48) (6)然后起身向右側(cè)行功,方法與左側(cè)相同,唯方向相反。左右各做3遍。(圖49~圖56) 練習(xí)后,必須行揉膝之法,這樣才能使關(guān)節(jié)堅強(qiáng),不至于留下弊病。每次行功之后,可用鹽湯溫洗兩膝,再用手掌揉之,以拳擊之,左右膝交替,以49次為數(shù)。 七、仙鶴踏浪 提腳跟蹬擊49下,同時以鼻噴氣。一右一左交替而練;目視蹬腳。(圖57、圖58) 八、背后七顛 (1)開步站立,兩腳間距與肩同寬;兩掌按于丹田前,掌尖相對,掌心向下;提雙腳跟,腳前掌撐地。(圖59) (2)以鼻噴氣;同時,兩手握拳向兩側(cè)振臂,腳跟下落頓地。下頓腳時,腳跟只能微著地,不可重震。(圖60) 九、攢拳大力 抱拳于腰際,先出左拳,繼出右拳,輪流沖出,一次可練108拳,或自定次數(shù)。(圖61~圖63) 十、雄鷹振翅 兩掌在胸前如抱球狀。吸氣至滿后,以鼻噴氣;同時,兩肘猛地向上振抖發(fā)勁。共做49次。(圖64、圖65) 十一、力士煉鐵 吸氣貫運周身,即用拳捶打,每一處都要打到。由輕至重,漸漸加力。(圖66、圖67) 十二、猛虎破壁 揸開五指如虎爪,以指尖戳擊墻壁、木板或桌案。漸漸加力,日久爪勁超人,墻壁等會發(fā)出沉悶聲響或留下指痕。墻不要有彈性,以免受傷。(圖68) 十三、金剛磨杵 (1)身體側(cè)倒,一拳拄地,另一拳抱于腰際,兩腿相并,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上,行作單臂俯臥撐。左右輪換,視體力而行。(圖69、圖70) (2)盤腿,兩手握拳,拳面拄地,兩臂伸直,使全身懸起離地,堅持為功。(圖71) 【古譜】外壯者,盤大刀、盤石鎖是也,壯臂力、堅膜皮之方也。 ![]() 外功三境界:易筋、易骨、洗髓。內(nèi)功三境界:練氣化精、煉精化氣、御氣還神。一層一境界,戒驕戒躁,一曝十寒。功夫始于勤練,成于堅持。 ![]() 武 宗|天下武術(shù)宗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