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修身

 昵稱39185471 2017-01-17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經(jīng)商)。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數(shù)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庇谑切攀胍曋瑐a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shù)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于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鄙洗笈?,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哒l?”曰:“韓信也?!鄙蠌土R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唬骸爸T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蓖踉唬骸拔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蓖踉唬骸拔釣楣詾閷??!焙卧唬骸半m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庇谑峭跤傩虐葜?。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蓖踉S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shù)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xiāng)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痹唬骸按笸踝粤嫌潞啡蕪櫴肱c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毙旁侔葙R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shù)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馀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庇谑菨h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漢之敗卻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六月,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國,即絕河關反漢,與楚約和。漢王使酈生說豹,不下。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魏王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襲安邑。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閼與。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信與張耳以兵數(shù)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馀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shù)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原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zhàn)。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后,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于戲下。原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zhàn)。今韓信兵號數(shù)萬,其實不過數(shù)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fā),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誡曰: “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绷钇漶詫麾福唬骸敖袢掌期w會食!”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敝^軍吏曰:“趙已先據(jù)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毙拍耸谷f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于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zhàn)。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
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于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xiāng)坐,西鄉(xiāng)對,師事之。
諸將效首虜,休,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br/>于是信問廣武君曰:“仆欲北攻燕,東伐齊,何若而有功?”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今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大事乎!”信曰:“仆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币蚬虇栐唬骸捌臀臍w計,愿足下勿辭。”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擇焉’。顧恐臣計未必足用,原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戰(zhàn)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下,身死泜上。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閼與,一舉而下井陘,不終朝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農(nóng)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若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眾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罷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zhàn)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曠日糧竭,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彊也。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將軍所短也。臣愚,竊以為亦過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表n信曰:“然則何由?”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zhèn)趙撫其孤,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于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喧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表n信曰:“善?!睆钠洳?,發(fā)使使燕,燕從風而靡。乃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為趙王,以鎮(zhèn)撫其國。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為趙王。
楚數(shù)使奇兵渡河擊趙,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fā)兵詣漢。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漢王南出,之宛、葉間,得黥布,走入成皋,楚又復急圍之。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修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fā)者擊齊。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fā)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馀城,將軍將數(shù)萬眾,歲馀乃下趙五十馀,為將數(shù)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齊已聽酈生,即留縱酒,罷備漢守御。信因襲齊歷下軍,遂至臨菑。齊王田廣以酈生賣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請救。韓信已定臨菑,遂東追廣至高密西。楚亦使龍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
齊王廣、龍且并軍與信戰(zhàn),未合。人或說龍且曰:“漢兵遠斗窮戰(zhàn),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zhàn),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客居,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zhàn)而降也。”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且夫救齊不戰(zhàn)而降之,吾何功?今戰(zhàn)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遂戰(zhàn),與信夾濰水陳。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馀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詳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 “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zhèn)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碑斒菚r,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韓信使者至,發(fā)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睗h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
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戮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shù)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于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武涉已去,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以相人說韓信曰:“仆嘗受相人之術?!表n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于骨法,憂喜在于于容色,成敗在于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表n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對曰:“原少間?!毙旁唬骸白笥胰ヒ??!蓖ㄔ唬骸跋嗑?,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表n信曰:“何謂也?”蒯通曰:“天下初發(fā)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霧集,魚鱗襍鹓,熛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楚漢分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勝數(shù)。楚人起彭城,轉斗逐北,至于滎陽,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間,迫西山而不能進者,三年于此矣。漢王將數(shù)十萬之眾,距鞏、雒,阻山河之險,一日數(shù)戰(zhàn),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敗滎陽,傷成皋,遂走宛、葉之間,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夫銳氣挫于險塞,而糧食竭于內府,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以臣料之,其勢非天下之賢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禍。當今兩主之命縣于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臣原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圣,有甲兵之眾,據(jù)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鄉(xiāng)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割大弱彊,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于齊。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懷諸侯以德,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慮之。”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xiāng)利倍義乎!”蒯生曰:“足下自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yè),臣竊以為誤矣。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后爭張黡、陳澤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于漢王。漢王借兵而東下,殺成安君泜水之南,頭足異處,卒為天下笑。此二人相與,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難測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漢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與也,而事多大于張黡、陳澤。故臣以為足下必漢王之不危己,亦誤矣。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勾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則不如張耳之與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則不過大夫種、范蠡之于勾踐也。此二人者,足以觀矣。原足下深慮之。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臣請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xiāng)以報,此所謂功無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表n信謝曰:“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br/>后數(shù)日,蒯通復說曰:“夫聽者事之候也,計者事之機也,聽過計失而能久安者,鮮矣。聽不失一二者,不可亂以言;計不失本末者,不可紛以辭。夫隨廝養(yǎng)之役者,失萬乘之權;守儋石之祿者,闕卿相之位。故知者決之斷也,疑者事之害也,審豪氂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shù),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故曰‘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騏驥之局躅,不如駑馬之安步;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聾之指麾也’。此言貴能行之。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原足下詳察之?!表n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蒯通說不聽,已詳狂為巫。
漢王之困固陵,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將兵會垓下。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
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xiāng)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闭偃杓褐倌炅畛隹柘抡咭詾槌形?。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
項王亡將鐘離眛家在伊廬,素與信善。項王死后,亡歸信。漢王怨眛,聞其在楚,詔楚捕眛。信初之國,行縣邑,陳兵出入。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發(fā)使告諸侯會陳:“吾將游云夢。”實欲襲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發(fā)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人或說信曰:“斬眛謁上,上必喜,無患?!毙乓姳t計事,眛曰:“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蹦肆R信曰: “公非長者!”卒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于陳。上令武士縛信,載后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煜乱讯?,我固當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鄙显唬骸坝诰稳纾俊痹唬骸俺级喽喽嫔贫?。”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br/>陳豨拜為鉅鹿守,辭于淮陰侯?;搓幒铌涫郑僮笥遗c之步于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必g曰:“唯將軍令之?!被搓幒钤唬骸肮?,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标愗g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于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备咦嬖唬骸笆驱R辯士也?!蹦嗽t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蓖ㄔ唬骸班岛酰┰蘸嘁?!”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并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固[1]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蹦酸屚ㄖ?。
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同輯),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定性書》 程明道
  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外。
  茍以外物為外。牽己而從之,是以己性為有內外也。且以己性為隨物于外。則當其在外時,何者為在內?是有意于絕外誘,而不知性之無內外也。
  既以內外為二本,則又烏可遽語定哉?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易》曰:“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逼堃?guī)規(guī)于外誘之除,將見滅于東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顧其端無窮,不可得而除也。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適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則不能以有為為應跡,用智則不能以明覺為自然。今以惡外物之心,而求照無物之地,是反鑒而索照也?!兑住吩唬骸棒奁浔?,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孟氏亦曰:“所惡于智者,為其鑿也?!迸c其非外而是內,不若內外之兩忘也。
  兩忘則澄然無事矣。無事則定,定則明,明則尚何應物之為累哉?
  圣人之喜,以物之當喜,圣人之怒,以物之當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則圣人豈不應于物哉?烏得以從外者為非,而更求在內者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視圣人喜怒之正為何如哉?
  夫人之情,易發(fā)而難制者,唯怒為甚。第能于怒時,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亦可見外誘之不足惡,而于道亦思過半矣。
《識仁篇》 程顥著
  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若心懈,則有防;心茍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須窮索;存久自明,安待窮索!此道與物無對,“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萬物皆備于我”,須“反身而誠”,乃為大樂。若反身未誠,則猶是二物有對,以己合彼,終未有之,又安得樂!《訂頑》意思,(橫渠西銘,舊名《訂頑》。)乃備言此體,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未嘗致纖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蓋良知良能,元不喪失。以昔日習心未除,卻須存習此心,久則可奪舊習。此理至約,惟患不能守。既能體之而樂,亦不患不能守也。
  劉蕺山曰:程子首識仁,不是教人懸空參悟,正就學者隨事精察力行之中,先與識個大頭腦所在,便好容易下工夫也。識得后,只須用葆任法,曰“誠敬存之”而已。而勿忘、勿助之間,其真用力候也。蓋天理微妙之中,著不得一毫意見伎倆,與之湊泊。才用纖毫之力,便是以己合彼之勞矣,安得有反身而誠之樂。誠者,自明而誠之謂。敬者,一于誠而不二之謂。誠只是誠此理,敬只是敬此誠,何力之有!后人不識仁,將天地間一種無外之理,封作一膜看,因并不識誠敬,將本心中一點活潑之靈,滯作一物用,胥失之矣!良知良能是本心,昏昧放逸是習心。向來不識此理,故種種本心為習心用;今來既識此理,故種種習心為本心轉。又何患不存之,又存而不能期月守也?此程子見道分明語也。乃先儒以為地位高者之事,非淺學可幾,學者只合說“克己復禮為仁”。周海門先生深不然之,以為“不識仁而能復禮者無有”,是處極為有見。而顧涇陽先生則云:“學者極喜舉程子識仁。但昔人是全提,后人只是半提?!喝收?,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此全提也。后人只說得『渾然與物同體』,而遺卻下句,此半提也?!鹤R得此理,以誠敬存之,不須防檢,不須窮索』,此全提也。后人只說得『不須』二句,而遺卻上句,此半提也。”尤見衛(wèi)道之苦心矣!
  又曰:朱子謂程子《識仁篇》乃地位高者之事,故《近思錄》遺之。然“誠敬存之”四字,自是中道而立。 又曰:《識仁》一篇,總只是狀仁體合下來如此,當下認取,活潑潑地,不須著纖毫氣力,所謂“我固有之”也。然誠敬為力,乃是無著力處。蓋把持之存,終是人為;誠敬之存,乃為天理。只是存得好,便是誠敬,誠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檢,克己是也;存正是窮索,擇善是也。若泥不須防檢窮索,則誠敬存之當在何處?未免滋高明之惑。子靜專言此意,固有本哉! 顧涇陽曰:程伯子曰“仁者渾然與物同體”,只此一語已盡,何以又云“義禮智信皆仁”也?始頗疑其為贅。及觀世之號識仁者,往往務為圓融活潑,以外媚流俗而內濟其私,甚而蔑棄廉恥,決裂繩墨,閃鑠回互,誑己誑人,曾不省義禮智信為何物,猶偃然自命曰仁也,然后知伯子之意遠矣!
  宗羲案:明道之學,以識仁為主,渾然太和元氣之流行,其披拂于人也,亦無所不入,庶乎“所過者化”矣!故其語言流轉如彈丸,說“誠敬存之”便說“不須防檢,不須窮索”,說“執(zhí)事須敬”便說“不可矜持太過”,惟恐稍有留滯,則與天不相似。此即孟子說“勿忘”,隨以“勿助長”救之,同一埽跡法也。鳶飛魚躍,千載旦暮。朱子謂:“明道說話渾淪,然太高,學者難看。”又謂:“程門高弟,如謝上蔡、游定夫、楊龜山,下稍皆入禪學去。必是程先生當初說得高了,他們只(左“目”右“卓”)見上一截,少下面著實工夫,故流弊至此?!贝怂^程先生者,單指明道而言。其實不然。引而不發(fā),以俟能者。若必魚筌兔跡,以俟學人,則匠、羿有時而改變繩墨,彀率矣。朱子得力于伊川,故于明道之學,未必盡其傳也。
  百家謹案:先遺獻《孟子師說》解“必有事焉”:“此與明道識仁之意相合?!赫皇前炎街?,『忘』是間斷之病,『助』是急迫之病。故曰『不須防檢,不須窮索』,『未嘗致纖毫之力』。蓋存得好就是誠敬,誠敬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檢,克己是也;存正是窮索,擇善是也。若外此而為防檢窮索,便是人為,未有不犯三者之病也?!?
  百家又憶姜定庵先生希轍嘗于其家兩水亭問先遺獻“學而時習”之解,答云:“《白虎通》云:『學者,覺也,覺悟所未知也?!恢熳釉唬骸簩W之為言效也,總是工夫之名?!卉髯铀^『誦數(shù)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以持養(yǎng)之』,皆是。然必有所指之的,則合其本體而已矣,明道之識仁是也。『時習』者,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幻鞯溃骸鹤R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若心懈,則有防心;茍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須窮索;存久自明,安待窮索!』蓋其間調停節(jié)候,如鳥之肄飛,沖然自得,便是『說』也?!?br/>










曾國藩經(jīng)典語錄大全
2014-06-05 陋室書屋2 + 關注獻花(11)
  1.君子所性,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一字不識無損焉
2.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3.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4.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5.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6.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浼褐L,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7.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chuàng)之
8.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9.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寬 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10.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11.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12.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13.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jīng)營
14.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15.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16.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7.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18.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
19.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為邪欲所勝,方是功夫。
20.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21.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22.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23.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24.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5.人以氣為主
26.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27.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28.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yǎng)則精力愈弱
29.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30.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31.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32.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33.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34.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35.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36.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37.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yè)之事
38.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9.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40.居鄉(xiāng)勿為鄉(xiāng)愿,居官勿為鄙夫。
41.人必誠,然后業(yè)可大可久
42.廣其識則天下大
43.寧可數(shù)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44.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45.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46.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47.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48.有其功,必有其效
49.智慧愈苦而愈明 治軍之道,總以能戰(zhàn)為第一義,能愛民為第二義,能和協(xié)上下為第三義
50.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51.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yè)之事
52.須先立堅卓之志
53.常存冰淵惴惴之心 勿過多憐憫 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54.家庭三致詳:“孝致祥,勤致詳,恕致詳”?!扒谟诎?,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55.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56.王政不能有恩而無威
57.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jié),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58.特患業(yè)之不精耳
59.養(yǎng)得胸中一種恬靜
60.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61.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62.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63.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64.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65.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66.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67.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68.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jié)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69.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70.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71.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72.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73.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74.人德八本:“習勤、崇儉、 謙謹、敬恕 、毋貪、去私 、專一、有恒”,
75.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76.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77.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78.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79.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80.寡言養(yǎng)氣,寡視養(yǎng)神,寡欲養(yǎng)精
81.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82.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83.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84.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85.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86.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87.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88.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8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fā)生,能自暢茂者也
90.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91.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
92.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93.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94.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95.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guī),不恃一二人之驟發(fā),而恃大眾之維持
96.盤根錯節(jié),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97.要與世間撐持事業(yè),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98.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9.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圣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100.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101.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102.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103.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煨氖聛?,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104.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
105.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jié)
106.無恒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難矣。
107.悠悠疑忌之來,只堪付之一笑
108.禁大言以務實
109.吾觀鄉(xiāng)里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110.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111.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12.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yǎng)其量。
113.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114.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115.小仁者,大仁之賊
116.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117.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118.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119.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
120.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21.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122.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123.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4.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125.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26.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127.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chuàng)之
128.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29.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130.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131.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132.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133.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134.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135.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136.擇眾論之善者而從之
137.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138.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139.甘苦自得。
140.集眾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141.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
142.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yè)
143.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144.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fā)生,能自暢茂者也
145.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146.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147.勿過多憐憫
148.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
149.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150.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51.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152.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153.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
154.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55.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156.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157.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
158.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159.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60.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161.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
162.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163.吾觀鄉(xiāng)里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164.處事宜決斷
165.要與世間撐持事業(yè),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166.好談己長只是淺。
167.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168.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169.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70.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171.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172.行事常思退一步。
173.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174.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175.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176.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177.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178.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179.◎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禁大言以務實
180.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81.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18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183.常存一不敢為先之心
184.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185.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186.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187.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188.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189.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tài),決不可做憊賴人。
190.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191.既有定識,又有定力
192.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193.智慧愈苦而愈明
194.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195.治軍之道,總以能戰(zhàn)為第一義,能愛民為第二義,能和協(xié)上下為第三義
196.王政不能有恩而無威
197.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98.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199.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jù),往往多失。
200.須先立堅卓之志
201.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202.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guī)其短
203.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204.思與學不可偏廢
205.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206.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207.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guī)其短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208.舉世惟一真字難得。
209.人不可無缺陷
210.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211.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212.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213.知足天地寬
214.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 …… 為子孫做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21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216.君子所性,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一字不識無損焉
217.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jié),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218.家和則福自生
219.姑息必成大忍(過),面譽必至背非。
220.常存冰淵惴惴之心
221.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222.人不可無缺陷
223.不怕打不著,只怕打不勝
224.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心來。
225.人必誠,然后業(yè)可大可久
226.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227.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228.有惻隱之心者,必有羞惡。
229.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230.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231.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232.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233.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234.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235.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236.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237.鄉(xiāng)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238.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jīng)營
239.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240.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241.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42.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
243.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244.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245.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246.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247.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
248.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249.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250.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251.名節(jié)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jié),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jié)難保。
252.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253.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254.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255.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256.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257.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258.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259.內斷于心,自為主持
260.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61.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262.有其功,必有其效
263.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264.人于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265."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 "
266.寡言養(yǎng)氣,寡視養(yǎng)神,寡欲養(yǎng)精
267.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268.內斷于心,自為主持
269.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270.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71.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272.凡事豫則立
273.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27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75.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76.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277.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yǎng)則精力愈弱
278.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279.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tǒng)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280.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81.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282.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283.好談己長只是淺。
284.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285.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286.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
287.口腹不節(jié),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288."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自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289.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jié),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290.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291.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292.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293.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
294.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295.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jié)
296.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297.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298.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299.鄉(xiāng)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300.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301.養(yǎng)得胸中一種恬靜
302.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03.易搖而難定,易昏而難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則定而明。
304.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305.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306.隘路打勝仗,全在頭敵
307.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308.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煨氖聛?,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309.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10.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311.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12.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313.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314.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315.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316.日靜養(yǎng),節(jié)嗜欲,慎飲食,寡思慮。
317.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318.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319.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yǎng)奮發(fā)于定之中耳。
320.有理義以養(yǎng)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yǎng),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321.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322.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323.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324.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325.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茍炫于外,鮮有不敗者。
326.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327.腳踏實地,不敢一毫欺人
328.學者不可不通世務。
329.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330.無好小利 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331.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332.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333.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334.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335.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336.當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至快竟時,要越加謹慎。
337.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338.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339.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340.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341.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342.人亦不可閑慣,閑慣則些小事便不可耐。
343.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344.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345.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346.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
347.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348.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jù),往往多失。
349.見異思遷,欲求長進難矣
350.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351.凡事豫則立
352.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353.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354.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355.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356.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357.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358.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359.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360.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361.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62.不怕打不著,只怕打不勝
363.寧可數(shù)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364.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365.小仁者,大仁之賊
366.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367.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jié)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368.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369.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370.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371.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372.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373.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yè)
374.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375.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376.“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凹仪趧t興,人勤則健”?!笆逃H以得歡為本”。
377.家和則福自生
378.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379.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380.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381.短不可護,護則終短。長不可矝,矝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如圓不如好方。用晦則天下莫與汝爭智,謙則天下莫與汝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納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太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而不己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為善則游君子之域,為惡則入小人之鄉(xiāng)。
382.特患業(yè)之不精耳
383.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guī),不恃一二人之驟發(fā),而恃大眾之維持
384.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385.有才干,定要表現(xiàn)之
386.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387.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388.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389.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390.處事宜決斷
391.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
392.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39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惶煜鹿沤裰湃?,皆以一傲字致敗
394.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395.到老始知氣質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396.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397.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398.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399.思與學不可偏廢
400.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少年中國說
梁啟超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jīng)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jīng)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為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fā)源。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啟超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梁啟超曰:傷哉,老大也!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于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宮南內,白發(fā)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拿破侖之流于厄蔑,阿剌飛之幽于錫蘭,與三兩監(jiān)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卷歐洲,血戰(zhàn)海樓,一聲叱咤,萬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嗚呼,面皴齒盡,白發(fā)盈把,頹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yè)。美人豪杰且然,而況于尋常碌碌者耶?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飲食,待命于人。今日且過,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乎不能?
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杰;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歷史家所鋪敘,詞章家所謳歌,何一非我國民少年時代、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陳跡哉!而今頹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處處雀鼠盡,夜夜雞犬驚。十八省之土地財產(chǎn),已為人懷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為人注籍之奴。豈所謂“老大嫁作商人婦”者耶?嗚呼,憑君莫話當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對,岌岌顧影;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國為待死之國,一國之民為待死之民。萬事付之奈何,一切憑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啟超曰: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問題也。如其老大也,則是中國為過去之國,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國,而今漸澌滅,他日之命運殆將盡也。如其非老大也,則是中國為未來之國,即地球上昔未現(xiàn)此國,而今漸發(fā)達,他日之前程且方長也。欲斷今日之中國為老大耶?為少年耶?則不可不先明國字之意義。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國也,自百年以來也。完全成立者,壯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漸進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斷之曰:歐洲列邦在今日為壯年國,而我中國在今日為少年國。
夫古昔之中國者,雖有國之名,而未成國之形也?;驗榧易逯畤?,或為酋長之國,或為諸侯封建之國,或為一王專制之國。雖種類不一,要之,其于國家之體質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嬰兒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體之一二官支,先行長成,此外則全體雖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為胚胎時代,殷商之際為乳哺時代,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為童子時代,逐漸發(fā)達,而今乃始將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長成所以若是之遲者,則歷代之民賊有窒其生機者也。譬猶童年多病,轉類老態(tài)。或且疑其死期之將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過去之謂,而未來之謂也。且我中國疇昔,豈嘗有國家哉,不過有朝廷耳。我黃帝子孫,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數(shù)千年,而問其國之為何名,則無有也。夫所謂唐、虞、夏、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宋、元、明、清者,則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產(chǎn)也;國也者,人民之公產(chǎn)也。朝有朝之老少,國有國之老少。朝與國既異物,則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為國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時代也;幽、厲、桓、赧,則其老年時代也。高、文、景、武,漢朝之少年時代也;元、平、桓、靈,則其老年時代也。自馀歷朝,莫不有之。凡此者謂為一朝廷之老也則可,謂為一國之老也則不可。一朝廷之老且死,猶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謂中國者何與焉?然則,吾中國者,前此尚未出現(xiàn)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爾。天地大矣,前途遼矣,美哉我少年中國乎!
瑪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國事被罪,逃竄異邦。乃創(chuàng)立一會,名曰“少年意大利”,舉國志士,云涌霧集以應之。卒乃光復舊物,使意大利為歐洲之一雄邦。夫意大利者,歐洲第一之老大國也。自羅馬亡后,土地隸于教皇,政權歸于奧國,殆所謂老而瀕于死者矣。而得一瑪志尼,且能舉全國而少年之,況我中國之實為少年時代者耶?堂堂四百馀州之國土,凜凜四百馀兆之國民,豈遂無一瑪志尼其人者!
龔自珍氏之集有詩一章,題曰《能令公少年行》。吾嘗愛讀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國民而自謂其國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國民而自知其國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諺有之曰:“有三歲之翁,有百歲之童?!比粍t,國之老少,又無定形,而實隨國民之心力以為消長者也。吾見乎瑪志尼之能令國少年也,吾又見乎我國之官吏士民能令國老大也。吾為此懼。夫以如此壯麗濃郁翩翩絕世之少年中國,而使歐西日本人謂我為老大者,何也?則以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幾十年八股,非寫幾十年白折,非當幾十年差,非捱幾十年俸,非遞幾十年手本,非唱幾十年諾,非磕幾十年頭,非請幾十年安,則必不能得一官,進一職。其內任卿貳以上,外任監(jiān)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備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則耳聾;非手顫,則足跛;否則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飲食步履視聽言語,尚且不能自了,須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責之以國事,是何異立無數(shù)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且彼輩者,自其少壯之時,既已不知亞細亞、歐羅巴為何處地方,漢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猶嫌其頑鈍腐敗之未臻其極,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腦髓已涸,血管已塞,氣息奄奄,與鬼為鄰之時,然后將我二萬里山河,四萬萬人命,一舉而畀于其手。嗚呼!老大帝國,誠哉其老大也!而彼輩者,積其數(shù)十年之八股、白折、當差、捱俸、手本、唱諾、磕頭、請安,千辛萬苦,千苦萬辛,乃始得此紅頂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號,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畢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兒拾金一錠,雖轟雷盤旋其頂上,而兩手猶緊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顧也,非所知也,非所聞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國也,瓜分也,彼烏從而聽之,烏從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兩年內,洋人不來,強盜不起,我已快活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則割三頭兩省之土地,奉申賀敬,以換我?guī)讉€衙門,賣三幾百萬之人民作仆為奴,以贖我一條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難辦!嗚呼!今之所謂老后老臣老將老吏者,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西風一夜催人老,凋盡朱顏白盡頭。使走無常當醫(yī)生,攜催命符以祝壽,嗟乎痛哉!以此為國,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歲而殤也。
梁啟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yè)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將遷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處。將遷居者,不愛護其窗櫳,不潔治其庭廡,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顧茫茫,中國而為牛為馬為奴為隸,則烹臠鞭棰之慘酷,惟我少年當之;中國如稱霸宇內,主盟地球,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氣息奄奄與鬼為鄰者何與焉!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此岳武穆《滿江紅》詞句也,作者自六歲時即口受記憶,至今喜誦之不衰。自今以往,棄“哀時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國之少年”。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