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窯位于陜西省銅川黃堡鎮(zhèn),創(chuàng)于唐代,宋時屬耀州,故稱耀州窯。以陜西省銅川黃堡鎮(zhèn)窯、玉華宮窯等為中心,沿漆水河號稱“十里窯場”。主要產(chǎn)品有青瓷、白瓷、黑瓷。
唐末到五代時期,耀州窯接受了南方越窯的影響,青瓷的燒造日趨穩(wěn)定,質(zhì)量也日臻精美。北宋末期為興盛時期,耀州窯風(fēng)格勁秀的刻花裝飾在北方獨具一格,因此也與定、汝官窯一樣被選中燒造瓷器供應(yīng)宮廷,停燒于明正 德、嘉靖之間。
有研究者認為:該地唐五代產(chǎn)品或許與陸羽《茶經(jīng)》所言“鼎州窯”有關(guān);也有一些陶瓷研究人員稱它為“臨汝窯”;占董商稱它為“北麗水”、“北龍泉”和“秦窯”;日本研究中國陶瓷的人稱它為“汝窯”;西方國家的一些研究者籠統(tǒng)地稱它為“北方青瓷”。
耀州窯是目前國內(nèi)發(fā)掘面積最大,清理窯爐、作坊最多,出土陶瓷標本最豐富的窯址之一。宋代時,耀州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以燒青瓷為主,其次燒醬釉、黑釉、白釉。胎色灰白而薄,釉色勻凈,青中泛綠,有極細密的氣泡;由于胎質(zhì)中含有鐵份,在相應(yīng)的燒成氣氛下,器底呈現(xiàn)一種姜黃斑塊,形成了耀州窯所獨有的特征。其突出的成就是花紋裝飾?;y圖案主要有蓮花、纏枝花卉、波浪紋、魚鳥紋等。耀州窯系最杰出的產(chǎn)品之一北宋耀州窯的青釉刻花牡丹紋尊,荷葉形敞口。頸部較粗,上飾刻花條狀花葉紋,腹部以犀利的刀鋒剔刻出變形牡丹卷草紋,在圈足部刻有桃形鏤孔。
耀州窯青瓷多以刻花、印花裝飾,刻花為宋瓷同類裝飾之冠??袒朵h深,坯面上留有由淺至深的斜面純正紋,施釉后,刀痕深陷處積厚釉;燒成后,線紋邊緣呈現(xiàn)陰影,以托起裝飾花紋,使其鮮明突出,具有刀鋒犀利、線條剛勁、紋樣豐富、畫面充實、花紋雄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被譽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耀瓷刻劃花,其刻花工具豐要是斜刃直刀或平刃直刀兩種。其刻花工藝需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先將斜刃直刀或平刃直刀插入紋飾部位的器坯中,垂直深入行刀,勾刻出紋樣的主輪廊線;第二步,在已被深入刻開的主輪廓線外側(cè),改用連續(xù)廣削的下斜式行刀,以在較寬的范圍內(nèi)除去花紋主輪廊線外的背襯,使刻出的花紋不僅凸出在器胎之上具有浮雕般立體感,而且還能充分顯現(xiàn)出刻刀在刻削行刀中具有的犀利圓活之動感?;y的大輪廓在完成了上面的兩次行刀刻成后,最后再使用一種多齒的篦形工具,在凸突的刻花主輪廊內(nèi)精細地勾劃出花瓣紋理和葉脈,完成了優(yōu)美生動的耀瓷刻劃花紋樣的制作工藝。浮雕式的刻花主輪廊配上流暢精細的篦紋劃花,使其刻劃花紋樣中大輪廊的粗獷、剛勁、凸突,與小細部的精致、柔和、凹人巧妙結(jié)合。再配以熔融后呈現(xiàn)出深淺不一濃淡相宜的溫潤晶瑩之青釉,便具有了一種多層次、多韻律和諧交織的藝術(shù)美。
耀州窯還新創(chuàng)出一種類似小勺形狀的圓形圜刃刻刀,刻花的手法亦將直刀的兩步走改為一次刻成。這種圓圜刃刀的刻花工藝,猶如用小勺挖西瓜瓤,不僅能舀出輪廊,還能掏出一道凹槽。具有一種在紋飾拐角處不用停刀可隨意變換方向、連續(xù)不斷進行刻制的特點。由圓圜刃刀刻制的耀瓷紋樣,與由直刀刻制的紋樣相比,顯現(xiàn)出的刀刃動感圓活更甚而犀利不足,同時刻紋也較淺。兩者各自的刀痕工藝特征區(qū)別比較明顯。
耀州瓷刻劃花和剔劃花裝飾采用的制作手法,是直接在拉坯成型后半干的器物坯體上進行或剔、或刻、或劃的紋樣制作。至于印花青瓷紋樣的制作,是先拉坯成型,待可以拿起時放到印花范上印出紋樣,最后再修坯挖足定型。
最為常見的蓮瓣紋為例,唐代的蓮瓣肥碩豐滿,瓣頭胖圓;五代的蓮瓣胖體略長,瓣頭較圓;宋代的蓮瓣瓣體修長,瓣頭削瘦弧尖;南宋和金代的蓮瓣更加削瘦,瓣頭往往削成近似直線相交的尖角;元代的蓮瓣又轉(zhuǎn)瘦為寬廣,瓣頭往往加有花飾等等。
北宋早期的蓮瓣長體較圓,瓣頭為圓中微尖,具有接近五代的特征;北宋中期的蓮瓣修長秀陰,瓣頭削圓為弧尖,是北宋鼎盛期的典型圖形;北宋晚期的蓮瓣修長削瘦,瓣頭尖削中略有弧度,具有接近南宋的特征;南宋的蓮瓣更加削瘦,瓣頭往往削瘦到尖角失去弧度,成為或幾乎成為直線相交的尖角。
耀州窯系是北方一個巨大的青瓷窯系。中心窯場在今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zhèn)。耀州窯系最突出的成就是圖案裝飾。宋元的花紋有折枝牡丹、纏枝菊花、水波三魚、鴛鴦戲蓮、雙鴨戲水、水藻紋、忍冬紋、回紋、松林戲嬰、龍鳳花紋等。裝飾手法以印花、刻花為主。刻花剛勁有力,紋樣生動活潑,在古代裝飾藝術(shù)中影響極大。代表性窯場有河南的宜陽窯、寶豐窯、新安城關(guān)窯、禹縣均臺窯和廣東的西村窯。
1.臨汝窯
河南省臨汝縣窯場宋時燒瓷分兩部分:一部分燒宮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汝窯;一部分燒民間用瓷,為便于區(qū)別,今稱為臨汝窯,專燒制民間所用的青瓷。從采集的標本結(jié)合傳世臨汝窯瓷器觀察,臨汝窯以燒盤碗為主,但樣式并不多。宋代瓷窯常見的瓶、壺、枕等器皿極少見。
臨汝窯青瓷器的標本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光素?zé)o紋飾,一種為印花。印花絕大部分為凸起的陽文,紋飾輪廓線凸起較高,葉筋以點線紋多見,在碗里多用纏枝布局,大小六朵菊花相問排列。
除菊花外還有牡丹等多種花卉紋飾,折枝花有兩種:一是大花大葉,二方連續(xù)布局,以兩朵飽滿盛開的花朵為主題輔以大葉襯托,花葉輪廓均為陽文,花瓣及葉筋為凹人陰文。另一種花葉較小,布局是六朵花卉,碗中心為三組花枝交叉,也有印折枝葉紋的,主枝一分為二,兩枝上各為三葉,左右對稱。團菊文也較多,大體上分兩種:一種團菊中心無花蕊,一種團菊紋中心為一圓圈,內(nèi)印陽文“童”或陰文“吳”字,這表明是作坊主或工匠的標記。
具有臨汝窯獨特風(fēng)格的為海水紋,海水布局為圓圈形式,多為八到十圈,好像在靜靜的湖水中投入一枚石子,激起的水波由小到大,形成多層波浪式水紋。中心為一花朵,具有落花流水的含義,也有中心飾以田螺紋的。臨汝窯盤、碗胎稍厚;輪旋修坯較耀州窯草率,尤其表現(xiàn)在盤碗圈足部位;釉色青中閃綠較多見,與耀州窯的青中偏黃色調(diào)不同;施釉稍厚,氣泡較多。
2.廣州西村窯
廣州西村窯的產(chǎn)品無論傳世品還是出土品國內(nèi)都極少見,而多見于東南亞等地。其胎灰白堅致;釉色青中泛黃,比耀州窯的釉淺淡;紋飾以印花為主,題材多為纏枝菊,內(nèi)心一朵團花;器物造型和種類與耀州窯十分相似,有人甚至認為西村印花用的印模有些可能是來自耀州窯。
3.永福窯
窯址在今廣西永??h,故名,創(chuàng)于宋代,主燒青瓷,兼燒黑釉器。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青黃、青灰、翠青、醬色等,以翠青釉最佳,在南方瓷窯中極少見,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產(chǎn)品以碗、碟等日用品為多,還有腰鼓、壇、罐、壺、瓶等產(chǎn)品。腰鼓造型與北方瓷窯產(chǎn)品不同,器型較小,兩頭粗中間細長,一頭敞口呈喇叭形,一頭呈圓球形,釉下繪褐彩圖案;裝飾技法有印花、刻花、貼花和彩繪,以印花為主。紋飾多以花卉、海水、蜻蜒、游魚為題材,尤以纏枝菊花、折枝牡丹紋較多見,大多采用模印,花紋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受耀州窯的影響;裝燒方法采用支釘疊燒,碗碟的器內(nèi)或器底留有四至五個支釘痕,以五個為多見。
4.新安窯
新安窯是一處制作工藝水平較高的瓷窯,以青釉印花裝飾見長,纏枝菊紋最為多見。在印纏枝菊紋碗的碗心,見有刻印“吳”、 “同”、“楊”、“惠”、“張”字的。其中“張”字印文的形式別致,“張”字下部以朵蓮相托,上部以荷葉覆蓋,頗似磁州窯“張家造”的標記。從印蓮花紋與刻花卉紋碗的圈足修整工藝來看,該窯與耀州窯之間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5.枸邑窯
枸邑窯在陜西枸邑,故名枸邑窯,其距離黃銹鎮(zhèn)耀州窯較近,產(chǎn)品具耀州窯特征。出土器品巾,碗里有刻花、印花紋飾,有花卉、海水、
牛等題材;盤碗的里心多一圈刮釉,與耀州窯金代地層出土瓷器特征相同,應(yīng)屬金代產(chǎn)物。
6.華亭窯
華亭窯在今甘肅華亭安口鎮(zhèn),故名華亭窯,明代前期產(chǎn)黑瓷。考古發(fā)現(xiàn)瓷窯遺址一處,遺留物為青黃釉盤碗標本,器里有印花、刻花裝飾,器心多一圈無釉,乃適應(yīng)迭燒需要而致。器物紋飾與燒制特征和陜西耀州窯相同,為耀州窯體系。與金代的瓷器特征相似。
7.宜陽窯
宜陽窯位于河南省宜陽三里廟、錦屏山、紅窯村等處,是宋金時期耀州窯系的瓷窯,以燒青瓷為主,還有白瓷、珍珠地劃花、白地黑花及三彩陶器。
8.寶豐窯
寶豐窯位于河南省寶豐清涼寺,為宋金時期瓷窯,燒造青瓷、白瓷、黑瓷、綠瓷、醬色瓷、三彩鈞釉等。黑釉戳麥粒紋是其特產(chǎn)。這里是著名“汝器”的產(chǎn)地,耀州瓷系無疑對其有決定性影響。
9.黃堡窯
黃堡窯位于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zhèn),創(chuàng)燒于唐而終于元,五代以后稱為“耀州窯”。黃堡窯燒瓷品種極為豐富,在唐代諸窯中首屈一指。此窯是靠近都城長安的窯場,成為全國各窯學(xué)習(xí)與模仿的榜樣。在唐代以燒白釉瓷和黑釉瓷為主,兼燒黃釉瓷、青釉瓷和花瓷,還有茶葉末釉瓷和三彩陶器。1972年,黃堡鎮(zhèn)出土了唐代一件黑釉塔式罐,罐體采用鏤雕堆貼等技法,罐蓋為七級寶塔形,蓋頂塑一小猴,翹首觀望,形態(tài)活潑可愛,罐腹下部模印堆貼葉紋一周,下承多邊形底座,座上鏤雕佛像人物及花卉,是唐代北方黑瓷中的精品。
耀州窯黑釉塔形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