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基本功問題是人們經(jīng)常談論的話題。對基本功的認識與理解也各執(zhí)其說。最常見的一種說法是:將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扎實。究其原由,大概是從古人所說的:“欲學草書,先通楷書”那里來的。古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要學草書,必須要首先通曉楷書的法理。
蔡玉卿 小楷《山居漫詠卷》 尺寸 | 23.7cm X 210cm 材料 | 絹本 從實踐的意義上看,這句話說得非常對。因為草書(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行書)的許多法理是源自楷書的,行草書與楷書有著非常密切的“血緣”關(guān)系。但是這句話指的只是學楷與學行草的一種遞進關(guān)系,是一種由一及二的邏輯關(guān)系,并不是說的基本功的問題。 懷素《自敘帖》 尺寸 | 28.3cm X 775cm 另外,“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的說法也非常偏頗。如照此說來,寫《毛公鼎》、《散氏盤》者肯定是沒有基本功的,那時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為何物。顯然,這樣的提法也是極為不科學的。往往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楷書寫得很好的人,行草書未必就寫得好。 王寵 草書 《送李愿歸盤谷序》局部 尺寸 | 25.8 X 1103.6 材料 | 灑金紙本 行草書寫得好的人,楷書也未必寫得絕對好。我們還發(fā)現(xiàn),某人歐楷寫得很好,又未必顏楷、褚楷、趙楷 都能寫好。主攻篆、隸者,楷、行、草未必精;擅于行、草者,篆、隸、楷也未必能。 基本功的范疇 那到底什么是書法的基本功呢? 我們認為書法的基本功,應該是書家各種技巧能力的綜合能力。既駕馭毛筆的能力、駕馭字形的能力、駕馭墨法的能力、駕馭行氣、章法的能力。簡而言之,書法的基本功是:“書法家駕馭筆法、墨法、章法技巧水準的綜合的能力”。駕馭筆法、墨法、章法能力越強的人,其水準越高的人,基本功就越厚。他可以能寫好任何字體與書體,同時,在藝術(shù)的層面上,出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王鐸《臨古法帖扇面》 “技”與“藝”屬兩個不同的層面,基本功是屬“技”的范疇。技法與技巧全面的學習和訓練過程,就是基本功的積累過程。這種技法、技巧的學習與訓練,最主要的是通過不斷地和大量地臨帖來完成的。鑒此,審視一個人基本功的好壞,從其臨習碑帖中便可以得到檢驗。(檢驗的標準應該是: 1、所臨作品必須在筆、墨、章三法上要守原帖,不能似是而非,只臨其大概。2、選帖要多角度、多風格,不能只限一種字體,一種風格。) 懷素《小草千字文》 尺寸 | 33.7cm X 1730cm 材料 | 絹本 古人云:“善書者不擇筆?!逼湟x是說,書寫能力強(控制毛筆能力強)的人,不在意毛筆的好壞。不論是什么種類的毛筆, 在善書者手里都能很好地控制,寫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點畫。不同的字體(字體指篆、隸、楷、行、草等比較概括的字體樣式)與書體(書體指具有風格特征的具體的書寫樣式,如顏體、歐體等)在筆法的法度上有不同的方法法則,主要體現(xiàn)在點畫的造型上。 文嘉《行草扇面》 其筆法技巧的關(guān)鍵所在,就是運用筆毫和調(diào)領(lǐng)筆鋒將點畫的造型準確地刻畫出來,并且,要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美的效果。筆法的技巧實際上就是控制鋒毫的技巧?!拔üP軟而奇怪生焉”,要能夠和善于充分利用筆毫的這種多變的性能特點,去刻畫高質(zhì)量的、優(yōu)美的、豐富多變的點畫造型。這是書法基本功中最核心最關(guān)鍵的部分。
書法的創(chuàng)作是靠墨的具體體現(xiàn)來展示點畫的造型的,進而展示字形和行氣、章法的。因此,控墨的問題是基本功技巧中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墨是寫在宣紙上的,這里就有一個墨與紙的關(guān)系問題。孫過庭《書譜》所說的“五乖五合”中就提到了這個問題,既“紙墨相發(fā)”。“紙墨相發(fā)”就是墨法技巧的關(guān)鍵。所謂“紙墨相發(fā)”是指墨的濃淡度要與紙的滲化度相和相調(diào)。 文彭 草書扇面 紙質(zhì)的不同發(fā)墨的程度不同,有吸水性大小和厚薄的差異。紙的吸水性越強,發(fā)墨的幅度就越強越快,吸水性弱,發(fā)墨的幅度就小而慢。厚紙發(fā)墨慢,薄紙發(fā)墨快。墨的水分越大發(fā)墨越快,水分越小發(fā)墨就越慢。對紙墨的性能要必須有所了解。墨法技巧中最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是施墨。書法作品墨色的層次變化完全是靠控制來完成的。它需要書者要有很強的控制筆速的能力和控制筆中含墨量的能力。飽筆當快,渴筆當慢。 一是駕馭字形的能力。字可工整,可欹變,可重大,可瘦小。工整而不死板,欹變而不失形,重大不肥鈍,瘦小不饑傖。 二是駕馭行氣的能力。篆、隸、楷書的行氣須勻和與整飭,強調(diào)和諧、統(tǒng)一;行、草書的書行氣須通貫與流暢,并強調(diào)節(jié)奏、韻律。這是行氣中必須要把握好和表現(xiàn)充分的技巧。 三是駕馭整篇作品構(gòu)成的能力,或者說是駕馭行與行之間的構(gòu)成能力,也就是駕馭大章法的能力。篆、隸、楷須整體和諧統(tǒng)一,首尾一致。行、草書須行與行之間的對比、爭讓、應承、穿插等技巧要有淋漓盡致的展示。 王寵《致石壁尊兄書札》 可以肯定地說,無論是何種字體,各自都有著本身的內(nèi)在規(guī)律與方法法則,一種字體練好以后,并不意味著其它字體就可以不練而自能。這里,雖然各種字體之間和各種書體之間,有著相應的某種內(nèi)在規(guī)律可以相互借鑒,但其個性的規(guī)律與法則是無法相互替代的。比如,通過長期對《張遷碑》的臨擬之后,只能寫出具有《張遷》氣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寫出《石門頌》,寫出《曹全》《華山》等風格迥異的隸字來。 文徵明《行書立春進賀七律詩軸》 再有,不同的字體與書體對基本功的要求有所不同,有所側(cè)重。篆、隸、楷屬靜態(tài)字體,在筆法與結(jié)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較嚴格,更講究筆法的精確性和穩(wěn)定性,對行氣、章法和墨法的要求次之。 王鐸 《草書古詩四首》 行、草則講求筆法字形的變異性和靈活性,講求行氣、章法的節(jié)奏性、通暢性和和諧性,講求墨色的層次韻律。同時,不同的字體、書體與不同的風格、流派,對基本功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側(cè)重。因此,從微觀角度講,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篆有篆的基本功,楷有楷的基本功,隸有隸的基本功,行、草有行、草的基本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