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青年洞
2012年6月8日,與同事一行10人來到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參觀游覽了分水苑—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和絡絲潭三大景區(qū),親身感受上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邁氣概,“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收獲頗多。
紅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部50公里的林州市林濾山中。紅旗渠工程是1960年2月在以楊貴書記為首的縣委帶領下,林縣人民為改變十年九旱的惡劣生產(chǎn)生活條件,歷經(jīng)10年奮戰(zhàn)完成的大型引水灌溉水利工程。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zhèn)侯壁斷下設壩截流,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并在林州修建了長達1500公里的引水渠,其中總干渠長70.6公里,墻高4.3米,寬8米;到分水嶺分為3條干渠,一干渠長39.7公里,二干渠長47.6公里,三干渠長10.9公里。整個工程劈開山頭1250座,鑿通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條,挖砌土石1640萬立方米,用工4000多萬個。紅旗渠的建成,全縣形成了引、蓄、提相結(jié)合的水利網(wǎng),建水庫、池塘400多個,建中小型水電站80多個。紅旗渠通水40多年來,獲得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傄繛?0多億立方米,年均引水2.8億立方米,灌溉面積40萬畝,解決了100萬口人和4萬頭大家畜吃水問題,改善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糧食產(chǎn)量大幅度提高,并提供了工業(yè)用水。紅旗渠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上7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自豪地向國際友人介紹紅旗渠說:“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不僅是一項水利工程,而且創(chuàng)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自上世紀90年代起,林州人將紅旗渠人文景觀與太行山天然美景組合起來,開發(fā)出紅旗渠紅色旅游,建成紀念館、青年洞、絡絲潭等景區(qū),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
紅旗渠像一條銀色的巨龍,彎彎曲曲盤繞在太行山腰(網(wǎng)絡圖片)
漳河
我們是從邢臺出發(fā),途徑涉縣,于上午10點半來到紅旗渠景區(qū)的。在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面對懸掛在太行山山腰上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仰望高聳的絕壁山崖,靜觀翻滾的渠水,細看各種實物展品,結(jié)合紀錄片《紅旗渠》展現(xiàn)的當年林縣人僅憑一錘一釬一雙手,在太行懸崖峭壁上腰系大繩、掄錘打釬、劈山鑿石的驚險場景,以及苦戰(zhàn)了十年,建成1500公里長的引漳入林工程,老師們無不感到震撼,“當年林州人民在那樣困難的情況下,能修建起這么浩大的紅旗渠工程真是了不起!真是人間奇跡!”平時在課堂上講的“共產(chǎn)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毛澤東思想的魅力”、“中華民族戰(zhàn)勝困難的不屈不撓精神”等理論,在紅旗渠都得到很好的注釋,老師們思想得到升華,心靈得到洗禮,紛紛表示在今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一定把紅旗渠精神講給學生,將中華民族這一巨大的精神財富傳承下去,在新一代青年人中發(fā)揚光大。
在被譽為江南“小三峽”的絡絲潭,腳踏濁漳河上“冀豫千年古索橋”,思緒穿越歷史隧道,從“西門豹治鄴”一直追想到今天的紅旗渠,這條河流給兩省民眾帶來的悲歡,真是難以評說。面對洶涌澎湃、勢如黃河壺口瀑布的絡絲潭瀑布,不由得使我們沉思。荀子提出的“人定勝天”的思想雖然不一定符合科學,但正是當代林州人“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豪邁,修建了紅旗渠這一引漳入林工程,才使得年年泛濫的漳河水變成了為民造福的幸福水,峽谷中迸發(fā)的漳河瀑布才成為旅游觀光的壯麗美景。
我們首先來到青年洞?!扒嗄甓础笨繑啾诙彛瑥拇笊街写┩ǘ^,為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雄壯的畫卷。遺憾的是,我們在這里并沒有看到驚心動魄的“凌空除險”表演,難以看出這個偉大壯舉的艱辛所在。
青年洞工程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之一。位于任村鎮(zhèn)盧家拐村西,從地勢險惡、石質(zhì)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設計流量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總投工13萬個。1960年10月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jīng)濟困難,總干渠被迫停工。為早日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眾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堅持繼續(xù)施工。當時每天每人只有六兩糧,為了填飽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饑。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zhàn)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他們還創(chuàng)造了“連環(huán)炮”、“三角炮”、“瓦缸窯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進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經(jīng)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zhàn),終于在1961年7月15日將洞鑿通。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yè)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
青年洞景區(qū)
青年洞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
郭沫若題寫的洞名,江澤民的題詞
黃色的漳河水引到半山腰
老師們合影留念
青年洞下
在青年洞景區(qū)的飯店用過午餐后,我們乘車來到青年洞西約1公里的絡絲潭風景區(qū)(步行約20分鐘即到),欣賞了冀、豫交界處獨特的峽谷風光。
紅旗渠的水引自漳河上游(濁漳河),漳河素有九峽十八斷之稱,斷者,斷落下跌也?!敖j絲潭”所處的位置就是重要的一斷“天橋斷”是一較大斷嶄跌水,上有連接豫、冀兩省的峽谷古索橋。傳說跌水下的深潭有一絡蠶絲那么深,所以這里又叫絡絲潭。漳河水從由石英巖構(gòu)成的峽谷斷崖上飛瀉成瀑,如白馬玉龍,咆哮翻卷,墜入水深百米的絡絲潭中,勢若壺口瀑布,蔚為壯觀。峽谷南側(cè),激流掏出天然石洞“神龜洞”,深達百米,有神龜救民的美麗傳說。絡絲潭峽谷造型奇特,潭水清澈,碧波蕩漾,有“小三峽”之美譽。
去絡絲潭的路上風光
去絡絲潭的路上風光
去絡絲潭的路上風光
絡絲潭到了
絡絲潭景區(qū)
漳河小瀑布
絡絲潭風光
潭中浮橋
半環(huán)形的絡絲潭瀑布(漳河瀑布)落差5.8米,枯水期寬6.2米,洪水期寬30多米
勢如黃河壺口瀑布
澎湃激流落底滾波,卷起數(shù)丈高的雪浪
將赤壁險崖咬得深深淺淺,嶙峋參差
“小三峽”
全景圖
全景圖
上天梯摸云彩
神龜洞
神龜洞位于絡絲潭南壁險崖之上,洞深60余米,高12米,寬8米,傳說是神龜居住之所,故名“神龜洞”
與神龜合影
“豫冀古索橋”(天橋)始建于1807年,初為木版索橋,現(xiàn)為鐵索木板橋,全長25米,寬2米
橋南是河南省,橋北是河北省涉縣,自古以來就是溝通兩省人民往來的索橋
索橋瀑布
索橋瀑布
最后,我們離開絡絲潭向南行駛20多公里,來到紅旗渠分水苑、紅旗渠紀念碑、紅旗渠紀念館參觀(距林州市18公里)。
分水苑是紅旗渠總干渠分為三條干渠的分水閘所在地,園林式景區(qū)。閘門內(nèi)奔瀉出兩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東巒至合澗鎮(zhèn)與英雄渠匯流,澆灌著姚村、城關、合澗等35.2萬畝土地;二干渠沿山坡東南方向到橫水鎮(zhèn)馬店村,澆灌著姚村、河順、橫水等11.6萬畝。三干渠在分水嶺雙孔隧入口處,距分水閘500米,向東到東崗鄉(xiāng)東蘆寨村,澆灌著任村、東崗、河順等4.6萬畝土地。1997年,分水閘實現(xiàn)了計算機遙控觀察調(diào)節(jié)水位,使紅旗渠灌區(qū)達到了國內(nèi)自動化管理先進水平。
分水苑牌坊·景區(qū)大門正門
“分水苑”為原中共林縣縣委第一書記、紅旗渠建設總指揮部政委楊貴題字
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巨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林縣縣委發(fā)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工程技術(shù)人員實地勘測;凌空除險;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浮雕以林州人民戰(zhàn)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xiàn),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斗天圖。
浮雕右側(cè),是紅旗渠主要工程壁畫,共有“紅旗渠源”、“青年洞”、“空心壩”、“南谷洞水庫”、“桃園渡橋”“紅英匯流”等六幅。
紅旗渠雕像
全國重點文物碑
紅旗渠紀念碑
1990 年4 月5
日,紅旗渠通水25 周年之際所建。紀念碑通高 2.2 米 ,共六棱,每棱面寬 0.74
米。碑帽為仿古式屋檐護頂。紅旗渠紀念碑共有六面,六面內(nèi)容各不相同:第一面采用凹形雕刻形式,書寫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手題“紅旗渠紀念碑”六個刷金大字;第二面為紅旗渠簡介,精辟地記述了紅旗渠修建全過程;第三面為紅旗渠示意圖;第四面雕刻著毛澤東語錄“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第五面為主要建筑物簡介;第六面刻有“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論述。
分水閘
分水閘樓頂高懸著郭沫若親筆書寫的“紅旗渠”三個蒼勁有力的朱紅大字,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紅旗渠一干渠,流向西南方向
紅旗渠分水嶺隧道·紅旗渠紀念館
紅旗渠紀念館1973年建成,仿古建筑。館額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趙樸初題寫。由序廳、干涸歷史、太行山壯歌(上、下篇)、今日紅旗渠、親切關懷和影視廳等組成。陳列有當年修渠時民工修渠時用過的工具及充饑吃的野菜標本,懸掛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紅旗渠的題詞,布設了反映林縣干旱歷史和“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通水和紅旗渠效益等210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圖表,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
望著一只只被磨禿了的鋼釬,仿佛聽到了當年民工開山鑿石的叮當錘聲;撫摸著當年民工推過的小車,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當年數(shù)萬干部群眾自帶干糧、工具,卷起被褥,推著車,高舉紅旗開向工地的情景。展廳內(nèi)一個在萬丈懸崖間“蕩秋千”的模型,特別震撼。反映的是當年排險隊長任羊成的事跡。他一根繩子系在腰里,在懸崖絕壁間著蕩來蕩去,為的是把炸山后峭壁上的松動的石頭一一搗下來,解除山下施工人員的危險。一天,很多碎石頭從上面掉下來,他躲避不及,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砸在嘴上,三顆牙齒被砸掉,他吐掉牙齒,堅持了6個小時完成任務后才從懸崖上下來。
水的抗爭
當年報紙
簡陋的工具
人間奇跡
領導接見
洞中歲月
凌空排險
去紅旗渠:可以直接從安陽市汽車西站坐直達車到紅旗渠,票價十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