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和氏璧”的由來 首先給大家講一則因玉而起的流傳千古的故事:從前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于是他便把這玉石呈現(xiàn)給當時的楚厲王。沒想到,宮里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厲王死后,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fā)現(xiàn)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即便是一塊美玉也要遇到識玉的人,也要精心雕琢才能體現(xiàn)它的價值。 故事二:“完璧歸趙”的經(jīng)過 “和氏璧”的故事到此并沒有結(jié)束:戰(zhàn)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到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秦王知道后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yīng),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叫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也許他能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么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鼻赝趼犓@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客棧,就叫手下人化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回趙國。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jīng)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故事三:“將相和”的結(jié)局 故事到此還在繼續(xù)中: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一定讓他下不了臺!”這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實在看不過去了,他們說,藺相如見了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么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yīng)該。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和氏璧”的故事到此圓滿結(jié)束了,這塊價值連城的玉器最終流向哪里我們不得而知,但因美玉所引發(fā)的故事卻流傳千古。做為中國人一定都不陌生,在這里重新復(fù)述似乎顯得有些多余,但是自從愛上玩玉以后,我對曾經(jīng)在中學(xué)課本上讀過的故事有了新的理解。 “和氏璧”的形成告訴我們: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如果不經(jīng)過雕刻大師的手,無論多么完美,也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是人的智慧賦予了玉石第二次生命,給了它輝煌的展現(xiàn),玉石的生命之所以能夠得到綻放,真是人的精神和力量的體現(xiàn)。 故事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找到美玉的人萬般珍惜和不能被眾人認可的苦惱、痛心、絕望。 “完璧歸趙”的故事告訴我們:玉德之義、智、勇 面對國難來臨,義不容辭、挺身而出,表現(xiàn)出忠義之士的拳拳愛國之心。 面對錯綜復(fù)雜的環(huán)境,將寶玉悄然送回國,表現(xiàn)出智慧之士的超前預(yù)判和巧妙周旋的能力。 面對強敵的質(zhì)問,大義凜然、慷慨陳詞、斗志昂揚,表現(xiàn)出英勇之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 “將相和”的故事告訴我們:玉德之仁、潔 面對排擠,選擇以大局為重;面對別人的驕橫跋扈,蠻橫無理選擇忍讓,仁義對待,這正是“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為此換來了“負荊請罪”、結(jié)為至交,從此互相交出一顆如玉般透明的心,相互之間不再有任何猜忌,這正是“冰清玉潔”的風(fēng)范。 今天我們一起重溫“和氏璧”,從古老的故事中一點點找回正在不知不覺中丟失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