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代:希政(美眧)(鄰水縣關(guān)河鄉(xiāng)太陽紅村鄧達(dá)木家族譜載為伯十郎庠生妣王八娘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紫陽荊山?jīng)鰝銟湎聞倜侠?lt;勝五里>十甲地名思姑坑生一子),生一子:榮敏。 九十六代:榮敏增生龍氏所生五子:長曰東福、次曰東祿貢生、三曰東全廩生、四曰東珂拔生、五曰東兆。(福建省鄧氏族譜載為六子,第六子為東洲未祥。) 九、粵北韶州府東福公世系 東福公系訓(xùn)騭系曼九十一世俊公傳五世(長孫房)裔孫,有弟五人:東祿、東全、東珂、東兆、東洲。原居福建汀州府上杭紫荊山?jīng)鰝銟湎聞偎锏谑椎孛脊每樱ìF(xiàn)名為仙村)。兄弟六人遵照父輩關(guān)于“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訓(xùn)示,同志經(jīng)商。東福公曾到粵北韶州府乳源縣、翁源縣、樂昌縣等地經(jīng)商,見其山色秀美,山峻水清。 歸原籍兩年后即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契妻陳六娘攜子文?及弟東祿一行由閩入粵,定居翁源翁城鎮(zhèn)(原縣城)鴨麻陂。后娶庶妻鄒氏,生六子:友瑛、友瓊、友猷、有寬、有泰、友?。在翁城居住約十二年。 明正統(tǒng)四年(1439年)春,聞得乳源梅花(1953年劃歸樂昌縣管轄)因明洪武年時被土匪騷擾十三年之久,當(dāng)?shù)鼐用癖黄冗w居他鄉(xiāng),田園拋荒至今有七十余年,韶州府告示百姓來此定居拓荒。因此東福公與家人商定后由陳氏與長子文?留守管理家業(yè),攜鄒氏、五子前往梅花大垌開拓。 九十七代:東福公,原系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紫陽荊山?jīng)鰝銟湎聞倜侠?lt;勝五里>十甲地名思姑坑,弟兄有五(六),分煙各處,于永樂三年八月十八日即1405年(1433年)8月18日廩生東全拔生東珂棄福建省上杭縣移居粵東韶州府樂昌縣,東福公與貢生東祿正統(tǒng)元年(1436年)2月2日同志經(jīng)營至粵東韶州府樂昌縣、翁源縣,見此地山色秀美,石峻水清,仍歸原籍約三年,棄福建移居翁源縣住居鴨麻鳥坡,東兆協(xié)同至粵,行至中途遇亂仍回原藉,于景泰年間(145?年)聞東祿棄翁源縣移居柳州府桂陽縣,東福公聞及乳源縣篤生賢哲簮纓于繼世,天順庚辰年十月四日棄翁源縣移居乳源縣住居地名梅花大硐。此地荒蕪有詩。 此地梅花久已荒,青臺玉石透斜陽。 仰面看來神仙境,低頭觀看即寶山。 仙人去卻還留跡,曲水源來歸古坊。 我欲待尋蹤跡去,棄卻蓬萊一森方。 正德四年即1509年俸成化七年自弘治十三年(1500年)于楊參將復(fù)征平息拋荒七十余載,張裹兵奏朝欽命楊參將軍至廣田畝過罩十三道冊籍招民承糧。東福公用紋銀十三石立戶當(dāng)差住居地名梅花村承管一洞,此洞通至四川所謂坎,里長羅守政看上洞殺人場香花井中硐禾蒼腳吊人頭子溪軍營下鹿腳嶺水墩。 東福公配鄒氏生六子:長曰友瑛王氏生一子銘住,次曰友瓊王氏生四子:鄧志、鄧勝、鄧惠、鄧誠,三曰友優(yōu)即友龍也少故,簡氏生兩子:鄧聰、鄧俊,四曰友瑾即友寬也,五曰友理即友泰也,六曰友瑄。 正德三年(1503年)八月廿二日福公在梅花修房造屋迄今所謂梅花村,公葬梅花村狗葇嶺真武踏龜穴(達(dá)木家譜載歿葬潦水溝杏塘茍咞嶺安葬)。 鄒妻系同鄉(xiāng)里圓凸下人氏,亦葬在梅花村凉亭垇銀子漕(凹)鐘形穴,每年掛掃二老墳瑩,各州府縣孫枝繁昌盛如山食綿遠(yuǎn)永垂不朽。 字輩排行: 美榮東友上,佐朝圣明彰。 大廷崇文士,正為邦國光。 天培良材作,修安治平昌。 景隆開泰運,道德振倫常。 品學(xué)高超世,聲名達(dá)玉堂。 賢儒當(dāng)貴顯,長發(fā)慶其祥。 宗祖功勛偉,家風(fēng)奕遠(yuǎn)揚。 書翰凌云志,科甲冠群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