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若為自由故_ 一個時代總會有終結的時候,身處那個當下人們也會從舞臺上謝幕,那場的愛恨情長,悲歡離合的人生戲劇,發(fā)揮得不論好壞,平凡的大多數都只是經歷過或見證過,最終化為歷史的塵埃。還好有文學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動蕩年代的世態(tài)百生,歷史就是這樣,'你方唱罷我上場',但人性復雜多變的主旋律永恒不變。 生活在動蕩的年代,很多人經歷了滿清的覆滅,國民政府的成立,之后是國共統(tǒng)一戰(zhàn)線聯合抗日,再到三年內戰(zhàn)。短短幾十載,發(fā)生了這么多歷史上的大事件,歷史上的濃墨重彩,對于身處風暴中心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卻是水深火熱,苦不堪言。在時代的亟劇變化中,有人在堅守中做出改變,白嘉軒,這位白鹿原的一族之長便是典型。 作為族長,他肩負的是整個白鹿原的命運,有著必須堅守的道義和原則,比如不讓田小娥進祠堂,哪怕在那個封建迷信的年代,原上鬧瘟疫,相傳是田小娥冤魂不散,只有為其供奉香火才能讓她不再禍害人間。村民為求自保,都紛紛要求為她修廟,只有白嘉軒,用強硬的態(tài)度組織修塔鎮(zhèn)壓田小娥。生前品行不端,即便嫁了黑娃也沒資格進祠堂的女人,死后更別提接受香火供奉。這是他必須堅持的,容不得任何人逾越,不可否認的是他也有時代的局限性。 而黑娃曾派人搶劫他并將他打傷,等黑娃迷途知返,他還是不計前嫌,領黑娃進祠堂,在黑娃被囚禁的時候,設法保他。這都充分體現了作為白鹿原的族長,仁義的一面,這也是白鹿原在時代變遷時屹立不倒,不可丟失的核心精神。 而在時局動蕩變革的社會大多數普通人都是弱者,為生存所迫,只能或茍且偷安,或奮起反抗。 田小娥是處于最底層的人物,黑娃離開之后,一個人無依無靠,漂泊他鄉(xiāng),不被白鹿原一族容納。她只能半推半就,依附男人,任人擺布,茍活于世。最后死于鹿三的尖刀下,化作冤魂。 她是具有反叛意識的女性,她也曾努力地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和黑娃好好過日子,可是她的不安分也注定了她悲劇收場。僅憑一己之力,她無力與白鹿原上百年穩(wěn)固的宗法體系抗衡,更抵擋不了時局變動下風雨飄搖的生活。 而黑娃骨子里就是極具叛逆意識的人,從一開始就不喜歡白鹿原上充滿壓抑的生活,出走他鄉(xiāng),帶回了偷情來的媳婦田小娥,徹底與宗法體制決裂。 之后他又加入了游擊隊,幾經周折,無奈落草為寇。他趁機打劫白鹿原,特別叮囑前去打劫的人打傷白嘉軒的腰,因為黑娃從小就覺得族長的腰挺得太直,其實是他的潛意識里蔑視封建社會的禮法體制,不甘心屈居人下,而打傷封建大家長的腰,就是體現了他不接受宗法道德對他的審判。最后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又干了一番大事,組織起義。從出走白鹿原開始他就走向了反抗之路,他承受著社會帶給他的不公,同時攢著一股勁,找準時機就敢于推翻一切。 處在社會變動的社會,也有人順勢而為,喪失本心。鹿子霖,白孝文大概就屬于這一類人。 鹿子霖一直以來就與白嘉軒明爭暗斗,本性自私貪婪的他,對權貴永遠都是點頭哈腰,阿諛奉承,會仗著自己兒子的權力,頤指氣使。為了打擊白嘉軒,指使田小娥去勾引白孝文,結果毀了一個書生的一生,同時這也是田小娥被殺的導火線。鹿子霖是可悲可恨的,最終也只能慘淡收場。 白孝文讀了很多四書五經,受了傳統(tǒng)的教育,一直想得到父親的認可而不得,與田小娥在一起后,弄得與親人反目,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一無所有后淪為乞丐。還好絕處逢生,之后干著為人賣命的勾當,為虎作倀,最終在大勢所趨下,他參與了起義,搭救了命懸一線的黑娃。他本來可以做一個安分的少爺,吃穿不愁,處在亂世,卻讓他歷盡艱辛。拋棄了禮教的束縛,與曾經的身份和所受的教育背離,他一度吸毒成性,終日沉迷,也只能隨波逐流,但好在他的本性不壞。 最終推動舊時代走向終結的就是那些在前方開拓新時代的人。白靈說要將這個世界變干凈,她不屈地反抗并奮斗著,為了革命遠離家人,放棄曾經的愛人,最終的結局卻死于自己人清算當中,她最晚被抓卻是最早被處死,因為她一直在大聲吶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革命勝利后,有人將烈士家屬的牌匾送到家里,她家中的老父親才知道自己女兒的生死。 鹿兆鵬的結局書中沒有交代,他是屬于領導革命的中堅力量了,組織謀劃一場場活動,總是在最前方與敵方斗智斗勇,又在暗中清除黨內叛徒。然而他也沒能逃脫父母給他安排的包辦婚姻,這是他對于舊社會妥協(xié)的一面,對于婚姻他是矛盾的卻無力反抗,也致使了另一方悲劇的一生。他看到了身處社會的種種不合理,然而面對親情的捆綁,他沒法將他們改變,在外他可以是英勇的戰(zhàn)士,而在家中他無法狠下心來忤逆長輩。這就是新舊社會更替中,個體角色必然產生的混亂與矛盾,讓人痛苦且倍受煎熬。 讀完《白鹿原》,就好像自己親身經歷了那個時代,看到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生命如螻蟻,命途多舛。他們是不幸的,承受著社會變革帶來的痛,戰(zhàn)爭使得他們家園淪陷,流離失所;新舊觀念的沖突下,迷失自我,無所適從。眾態(tài)百生中,我們看到了人性不堪一擊,丑陋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有時候也可以無堅不摧,屹立不倒。 白鹿原的那個時代早已遠去,那些人們也消失在歷史煙云中,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有人茍且,一生草草收場,也有人奮起反抗,沒白走一遭;還有人用自己的生命,為后人鋪了一條通往未來的路……我們身處的社會,物質條件、社會發(fā)展都遠超那個時代,我們應該活得很幸福,卻未必如此,只能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易。我們也未嘗不在經歷著社會變化,也會有觀念的沖突,信仰缺失。面對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沖擊時,我們個體如何去應對,或許這是《白鹿原》能夠帶給我們的啟發(fā)。 * * 若為自由故_ 簡書作者,本文經作者授權發(fā)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