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經典處方又來了,歡迎閱讀,收藏并轉發(fā)! 補中牽正方《針灸資生經》 【處方】列缺、地倉 列缺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一說“腕上一寸”(《太平圣惠方》)。或以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處是穴。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及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主治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手腕無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地倉 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的分支,深層為頰神經的末支,并有面動、靜脈。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瞼瞤動,齒痛,頰腫,及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等,沿皮刺0.5-1寸。艾條灸3-5分鐘。 【功用】疏經通絡 【主治】面癱 【操作】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加灸療效更好,每日1次。 【方義】列缺穴為手太陰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任脈。具有止咳平喘,通經活絡,利水通淋的作用,主治一切頭項部疾患;地倉為手足陽明經,陽蹺脈交會穴,為胃經地部經水在此聚散;列缺遠端取穴,疏通經絡,通暢頭面部之氣血,地倉局部取穴,針對病所,扶正祛邪,一遠一近,共奏疏經通絡,牽正復肌之功。 祛邪牽正方《針灸資生經》 【處方】溫溜、偏歷、二間 溫溜 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深支,橈動脈肌支與頭靜脈。主治頭痛,面腫,項強,口舌咽喉腫痛,口眼斜,腸鳴腹痛,肩臂酸痛,疔瘡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偏歷 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上,腕橫紋上3寸;或以兩手虎口交叉,當中指盡處是穴。其橈側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尺側為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及頭靜脈。主治鼻衄,耳聾,耳鳴,目赤,齒痛,咽喉腫痛,口眼歪斜,水腫,腕臂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二間 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jié)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功用】通絡開竅、祛邪牽正 【主治】口眼斜 【操作】針刺患側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方義】溫溜為手陽明經之郄穴,一是經絡之氣深聚之處,可以清熱理氣,通經活絡,偏歷,出自《靈樞·經脈》,兩旁為偏,經過為歷,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之絡穴,大腸經由此斜行,經歷手臂,別走太陰,故可以清熱疏肺,通調水道,二間又名間谷,聞谷,周谷,手陽明經之榮穴,大腸經氣血在天部不太高的層次冷凝化水;溫溜為氣血深聚之處,二間為氣血轉輸之所,偏歷別出通絡,上行頭面,三穴相配,一散一轉一聚,通經絡之阻滯,益氣血,祛外邪,故可以通絡開竅、調和氣血,祛邪牽正,達到標本皆治的作用。 歡迎關注中醫(yī)骨科筆記公眾號~: 請關注后點擊樓下傳送門,那里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 中醫(yī)骨科筆記總目錄:每日更新,兩周匯總——在這里你能一覽中藥、針灸、經典、醫(yī)案、科普、解剖等等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