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圖畫院 畫院是五代兩宋“翰林圖畫院局”的別稱。五代時期稱“翰林圖畫院”,北宋時期曾改“院”為“局”,稱“翰林圖畫局”,所以畫史上便習慣稱之為“畫院”。中國古代畫院建制,是將繪畫納入宮廷正式機構(gòu)獨立管理的開始。雖然宮廷機構(gòu)繁雜,但作為丹青一技,而特設(shè)翰林圖畫院(局),確實可見帝王之重視。唐代藝術(shù)史家張彥遠說繪畫“與六籍同功”,[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中華書局(影印本)1988年版??梢娨话?。 翰林圖畫院的正式建制應(yīng)在五代西蜀。唐朝二帝從長安入蜀避難,四川地區(qū)集中了許多畫家。據(jù)畫史記載,象左全、趙公祐、趙德齊、范瓊、陳皓、彭堅、孫位、常重胤、呂峣、竹虔、孫遇、張詢、刁光胤等。難以計數(shù)的畫家前后來到西蜀,他們匯集成都與本地畫家共同活躍了巴蜀畫壇。935年,“翰林圖畫院”在后蜀正式創(chuàng)建,院中設(shè)待詔、袛侯等職,從此宮廷之中便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繪畫機構(gòu)。 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一、南唐畫院的建立 南唐正式設(shè)立畫院機構(gòu)無明確記載。北宋劉道醇《圣朝名畫評》在畫家趙干條目中云:“趙干,亦江寧人,善畫山水林木,長于布景,李煜時為畫院學士。”北宋與南唐時間相隔不久,如果南唐沒有設(shè)立畫院機構(gòu),就不會有趙干為“畫院學士”的說法。元四家之一吳鎮(zhèn)題董源《夏山深遠圖》詩云:“南唐畫院稱圣工,好事珍藏裹數(shù)重。” 吳鎮(zhèn)不僅說南唐有畫院,并且說董源為畫院的“圣工”。由此可以肯定,南唐是設(shè)有畫院機構(gòu)的。 五代 周文矩《唐宮春曉圖卷》(宮中圖之一) 南唐畫院設(shè)翰林待詔、翰林司藝、畫院學生、內(nèi)供奉等職,開始初具規(guī)模的宮廷組織機構(gòu)。宋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云:“王齊翰,建康人,事江南李后主為翰林待詔。工畫佛道人物。”“ 周文矩,建康句容人,事江南李后主為翰林待詔。工畫人物、車馬、屋木、山川,尤精仕女?!?“解處中,江南人,事李后主為翰林司藝。特于畫竹盡嬋娟之妙?!薄案咛珱_,江南人,工傳寫。事李中主為翰林待詔?!?“朱澄,事江南為翰林待詔。工畫屋木。李中主保大五年,嘗令與高太沖等合畫《雪景宴圖》,時稱絕手”?!岸?,毗陵人。有鄧艾之疾,語不能出,俗號董啞子。善畫龍水、海魚。始事江南為翰林待詔。既歸朝,領(lǐng)真命,為圖畫院藝學?!?“趙干,工畫水,事江南為畫院學生”。顧閎中、衛(wèi)賢等,在李煜時亦為內(nèi)供奉。《圖畫見聞志》又云: “董源,字叔達,鐘陵人,事南唐為后苑副使?!薄皠羲?,江南人,善畫水墨花鳥,隨宜取象,如施眾形?!崩瞽Z、李煜時為東川別駕等。李瀾認為,北苑副使和東川別駕這兩個官職并不是畫院畫家固有的職位,在其他院畫家身上沒有如“待詔”那樣被重復(fù)加封,因而它可能是宮廷中所設(shè)的兩種官職?!氨痹肥埂毕喈斢谒未摹皟?nèi)園使”,掌管果園茶林一類。“東川別駕”則可能為皇帝儀仗隊中的護駕小官。董源、竹夢松在畫院中不再另設(shè)官職,故而使這兩個官職具有了雙重的效應(yīng)。同時期的西蜀畫院也設(shè)官分職,廣為召募,如授黃筌為翰林待詔,權(quán)院事,賜紫金魚袋,即畫院的總管。徐德昌為畫院袛侯等,二者有相似之處。以后北宋畫院成為諸朝畫院中最完善的畫院,其組織機構(gòu)便是在南唐畫院、西蜀畫院的基礎(chǔ)上,按畫家才藝高下,授以待詔、袛侯、藝學、畫學士、供奉等職銜的。李瀾:《論南唐畫院》,載《東南文化》1993年第5期,第184頁。
二、南唐畫院的特點 (1)作畫行為上,畫家多為奉命作畫。據(jù)《圖畫見聞志》卷六《近事·賞雪》記載:“李中主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命太弟已下登樓展宴,咸命賦詩,令中人就私第賜李建勛繼和。是時建勛方會中書舍人徐鉉、勤政學士張義方于溪亭,即時和進。乃召建勛、鉉、義方同入,夜艾方散。侍臣皆有興詠,徐鉉為前后序。仍集名手圖畫,曲盡一時之妙。真容,高沖古主之;侍臣、法部、絲竹,周文矩主之;樓閣宮殿,朱澄主之;雪竹寒林,董源主之;池沼禽魚,徐崇嗣主之。圖成,無非絕筆。” 此次作畫是五代時期繪畫活動的一項盛舉。這種大型宮廷創(chuàng)作活動不僅同時代西蜀畫院未曾出現(xiàn),就是后來的宋代畫院也未見記載。 此外,周文矩奉命作《韓熙載夜宴圖》早已演繹為家喻戶曉的人文故事;周文矩還奉旨作《南莊圖》,董源奉命作《廬山圖》、《夷光像》等,畫史多有記載。從南唐畫院開始,以后歷代畫院均保持畫家奉命作畫的傳統(tǒng)。奉旨作畫的多是當時最為優(yōu)秀的畫家,全身心的投入,既誕生了一些大家,又使不少絕世佳作應(yīng)運而生,一些政治大事和宮廷生活也得以記錄下來,據(jù)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 (2)作畫題材上,主要反映皇家、宮廷、官僚生活或宗教生活。 反映皇家、宮廷、官僚生活,圖繪帝王貴族上層人物的生活畫卷,這類畫面是院外畫家無法描繪的。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直接描繪了皇家日常生活的片段,畫中李璟和大臣下棋的情形,人物形象刻劃逼真,技法嫻熟自如,應(yīng)是畫中精品。王齊翰的《勘書圖》,描繪文士勘書之暇挑耳自娛情景。畫中文士白衣長髯,袒胸赤足,一手扶椅,一手挑耳,微閉左目,復(fù)翹腳趾,狀甚愜意。 畫中人物神情精妙,衣紋則圓勁中略有轉(zhuǎn)折頓挫。屏風上的山水也十分精到,上面山水并不勾皴,用落骨法,林巒蒼翠,草木茂密,略用唐人遺法而寫江南山水,亦有別于董源青綠山水。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是南唐大臣縱欲生活的圖卷,場景豪華,細節(jié)逼真而又不失恢宏氣勢。 五代南唐 王齊翰《勘書圖》 畫院中擁有眾多擅長仙釋人物的畫家。曹仲玄的佛道鬼神畫堪稱江南第一,他工畫道釋鬼神,成細致精密一派,曾耗九年精力,始成金陵佛寺中的一間壁畫。傳世作品有《九曜圖》、《三官像》等等近五十件,收錄于《宣和畫譜》。顧德謙,專喜好畫道教神像畫,又善畫動植物,有論者謂王維不能過。李后主嘗謂曰:“古有愷之,今有德謙,二顧相望,繼為畫絕矣”。將其與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相提并論,足見其繪畫藝術(shù)水平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他畫的人物,神韻清勁,筆力雄健。傳世作品有《太上像》、《太上度關(guān)圖》、《太上圖》、《太上采芝像》、《四子太上像》、《采芝圖》等二十余件,見《宣和畫譜》。 畫院畫家經(jīng)常被要求畫山水花鳥以滿足其宮廷審美的需要,也因此誕生了一批花鳥畫家。從事山水、花鳥、人物的畫家在南唐平分秋色。如在大型《賞雪圖》創(chuàng)作活動中,樓閣宮殿,雪竹寒林,池沼禽魚等多有表現(xiàn)且稱“妙筆”。畫院畫家、花鳥大家徐熙之孫徐崇嗣參加了這次的創(chuàng)作活動。徐熙雖非畫院畫家,但其為李后主所畫的‘鋪殿花”,曾被作為美化宮廷的裝飾圖畫,甚得皇帝的喜愛。徐崇嗣繼承祖風,創(chuàng)作了大量“沒骨”花鳥畫精品。徐家花鳥已不再是僅僅局限于對對象的寫實而轉(zhuǎn)向注重表現(xiàn)對象精神特征的新風格方而,促進了花鳥畫的發(fā)展.徐熙的另兩個孫子徐崇矩、徐崇勛也擅長花鳥畫并為宮廷服務(wù)。 (3)畫作種類與手法方面,以人物、山水和花鳥為主,雙鉤填彩與落墨畫法定格 。 人物畫:周文矩、顧閎中等人的創(chuàng)作鮮明地反映了這一時期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塑造人物形象更為細膩傳神,能比較深入刻畫出他們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人物之嫻靜甚至帶有幾分寂寞慵倦的神態(tài)卻躍然絹素之上。如觀畫一段將畫軸設(shè)計成背向,而著重正面刻畫觀畫者專注入神的姿態(tài),構(gòu)想頗為巧妙。描繪畫像的一段則為古代對人寫照的肖像畫創(chuàng)作情形提供了形象資料。仕女造型較之唐代有了新的發(fā)展,造型盡管也趨豐肥,但與唐朝仕女相比,已清瘦許多。周文矩的人物畫,風格與周昉相同,唯有線條彎曲戰(zhàn)掣,人稱“戰(zhàn)筆”。代表作有《宮中圖》宋代摹本,長卷,線描,人物面部用淡彩。全畫分段表現(xiàn)宮女寫像、撲蝶、聽琴、戲嬰、簪花、戲犬、演樂、理妝、洗浴、看畫等題材,共八十一人,線條用筆細膩,略有戰(zhàn)掣效果。 “戰(zhàn)筆”。這是繪畫技法上的一大突破,“戰(zhàn)筆”技法首見于李后主書法中,其特點是“行筆瘦硬戰(zhàn)顫”。周文矩首次將其運用于人物繪畫中,使得人物衣紋細勁屈曲,柔中有剛,人物造型更顯硬挺完善。 山水畫:南唐一批富有才華的山水畫家建立了江南山水畫派,最具影響的畫家當推董源與巨然。董源是供職宮廷的畫家。他畫山水人物皆甚精妙,最得后人欣賞的是以水墨淡彩創(chuàng)造性地圖繪出的江南山川江河縱橫、草木豐茂、山巒明秀的風光。他的作品“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筆下的“山水江湖,風雨溪谷,峰巒晦明,林靠煙云,與夫千巖萬壑,重汀絕岸”等景物,能使人觀之有“寓目于其處”身臨其境的實際感覺。他改變了唐代山水畫風,將筆與墨、皴與染自然和諧地結(jié)合在一起。畫家根據(jù)江南草木華滋、湖光山色的自然環(huán)境,使用披麻皴、點子皴的畫法,以表現(xiàn)江南山水的整體感覺。作品表現(xiàn)出季節(jié)、氣候及陽光空氣的效果,在中國古代繪畫創(chuàng)作中不多見?,F(xiàn)存董源作品《龍袖驕民圖》、《瀟湘圖》、《夏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岡巒起伏,洲諸蘆汀,草木蔥郁,遼闊的景色隱現(xiàn)于云煙之中,山坡草木以墨點兼披麻皴畫成,干濕、濃淡、虛實、皴染均掌握恰到好處。他的“披麻皴”畫法,對后世影響很大。他的學生巨然和尚,開元寺僧,工畫山水,師法董源水墨一體,而又有所發(fā)展,擅畫江南煙嵐氣象和山川高曠的“淡墨輕嵐”之景。后主降宋,隨至訃京,所繪《煙嵐曉景》壁畫,為當時所稱賞。 花鳥畫:五代出現(xiàn)“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兩種技法風格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花鳥畫走向成熟。徐熙繪畫的特點是以“落墨”為主,輔以色彩點染,用筆自然而不作謹細的描摹,頗能傳達出自然環(huán)境中動植物之風神情狀,從中流露出高曠的志趣。他的花鳥畫與當時社會流行的賦色濃麗用筆纖細的花鳥畫迥異,自成體系,有所發(fā)展和突破,作品反映出“徐熙野逸”的面貌。徐熙孫徐崇嗣乃創(chuàng)新體,吸收黃家這一派之所長,全不用墨筆而直接用彩色繪成花卉,謂之“沒骨花”?!肮蠢仗钌焙汀皼]骨”成為中國花鳥畫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極大地發(fā)展和豐富了中國花鳥畫的表現(xiàn)技巧。 三、南唐代表畫家及其畫作 (1)人物畫家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周文矩:句容(今江蘇句容)人。生卒年月不詳,昇元中已在宮廷作畫,后主時任翰林待詔。工畫人物,尤擅仕女,多以宮廷貴族或文士生活為題材。風格近唐周昉而更纖麗,多用曲折戰(zhàn)掣稱為“戰(zhàn)筆”的筆法表現(xiàn)衣紋,其線條挺健又略帶抖動和頓挫。這一特點在當時影響很大。畫的內(nèi)容以“用意深遠”著稱。除此之外,又兼畫樓觀、山林、泉石和佛道宗教畫。存世作品有《重屏會棋圖》、《明皇會棋圖》、《琉璃堂人物》等。 《重屏會棋圖》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晉王景遂、齊王景達、江王景逷會棋的情景。頭戴高帽居中觀棋的長者即中主李璟,他比其他人都顯得高大,手持盤合,兩眼前視,若有所思;兩個側(cè)身坐胡床邊對奕者為景達和景逷,他們相互觀察著對方;中主旁邊的觀棋者即景遂。胡床后邊的榻上置投壺、棋盤,環(huán)境簡潔靜雅。背后豎一長方形直角大屏風,屏風上畫唐代詩人白居易《偶眠》詩意圖,描寫一老翁倚床而臥,一婦后立,三侍女捧褥氈,床后又立一三折屏風,上繪山水。因此圖畫“會棋”而又在屏風中畫屏風,故名《重屏會棋圖》。人物寫實神情刻畫精細,清秀儒雅的共性中又有各自身份和心理活動的區(qū)別。線描細勁曲折,略帶起伏頓挫,即史載之所謂“戰(zhàn)筆”。 南唐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顧閎中:江南人,約910年生,畫院待詔。工畫人物,善于描摹神情意態(tài),用筆圓勁,間有方筆轉(zhuǎn)折,設(shè)色濃麗。 《韓熙載夜宴圖》為代表作品。據(jù)說李煜打算請韓熙載出任宰相,但其縱情聲色的傳聞使他感到為難。為了解詳情,李煜派顧閎中夜至其宅暗中觀察。顧閎中目睹心記,繪成《韓熙載夜宴圖》。這幅作品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表現(xiàn)了五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又相互獨立的場面,即夜宴中的聽琴、觀舞、休息、吹奏、送別。畫中主要人物十余人,圍繞著韓熙載,反復(fù)出現(xiàn)在五個場面中,總共四十六人次。其中多數(shù)都是見于記載的真實人物,如太常博士陳雍、門生舒雅、中書省官員朱銑、狀元郎粲、教坊副使李家明、李家明之妹、女伎王屋山、和尚德明等。對韓熙載的刻畫,不僅表現(xiàn)出他君視眾人的風度和氣質(zhì),心理描寫也相當成功。韓熙載由于來自北方,為人耿直,受到朝廷的猜忌,不得不縱情聲色以便自保。盡管輕歌曼舞、管弦交響,韓熙載的情緒卻始終顯得十分壓抑。畫面第五段,客人在醉后調(diào)戲他的美妾,他也不動聲色地向美妾示意不要使客人難堪。顯示出畫家對主人公思想矛盾的深刻把握和驚人的觀察、寫實能力?!俄n熙載夜宴圖》融仕女畫、肖像畫、故實畫為一體,全圖顯示出畫家杰出的寫實能力和五代人物畫的高超水平,運筆勁健純熟,線描變化暢而不浮,設(shè)色濃重明麗,人物造型中的比例與結(jié)構(gòu)為唐代人物畫所不及。在構(gòu)圖上,作者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舍棄了墻壁、門窗,僅用幾扇錯落有致的屏風分隔場面。其中構(gòu)圖效果最好的是聽琴和吹奏兩個段落。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中間一段安放了一臺蠟燭象征夜景,正是中國畫表現(xiàn)夜景的傳統(tǒng)手法。此外對衣冠制度、以至尊俎、燈燭、觥籌、帳幔、樂具等的寫照也均工致精美,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價值和史料價值。 顧德謙: 南唐畫家,專喜好畫道教神像畫,又善畫動植物,深受李后主厚愛。他畫的人物,神韻清勁,筆力雄健?!缎彤嬜V》記載傳世作品有《太上像》、《太上度關(guān)圖》、《太上圖》、《太上采芝像》、《四子太上像》、《采芝圖》、《仙跡圖》、《洞庭靈煙圖》等20余件。據(jù)考證,蕭繹所繪的《職貢圖》為顧德謙所摹。此圖線條以高古游絲描為主,間以蘭葉描,簡練遒勁,并分層次加以暈染,形象準確生動,富有裝飾性。在南朝卷軸畫無一存留的今天,這幅宋摹本無疑是研究、了解當時各國歷史風俗與中外關(guān)系的寶貴資料?!妒捯碣嵦m亭圖》作者傳為閻立本,但畫中坐具是晚唐五代后樣式,可能是《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載五代顧德謙《蕭翼賺蘭亭圖》。顧為南唐江寧人,善寫道像。李后主嘗言:“古有愷之,今有德謙,二顧相繼為畫絕矣”。
(2)山水畫家 五代南唐 趙幹《江行初雪圖》 趙干:《宣和畫譜》云:李煜時為畫院學生。善畫山水林木,長于布景,多作江南景物。畫“樓觀、舟船、水村、漁市、花竹,散為景趣,雖在朝市風埃間,一見便如江上?!?/p> 《江行初雪圖》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葦業(yè)樹林,江岸小橋,一片初白,寒風蕭瑟,江水微波;江天寒雪紛飛,漁家之艱辛,描述殆盡。岸上旅客攢行長林雪堤,人驢面目各具苦寒難行之色。通幅淡墨漬染絹地,再灑白粉為雪。寒林枯木皆中鋒圓筆,遒勁有如屈鐵。樹干以干筆皴染,大似后人皴山,自具陰陽向背。所畫蘆花,以赭墨裹粉,一筆點成,極富創(chuàng)意。小丘及坡腳,亦以淡墨成塊涂抹而無皴紋,皆與后人異趣。據(jù)著錄是卷幅前黃綾隔水有金章宗標題趙干“江行初雪圖”七字,圖前題“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干狀”,應(yīng)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筆跡。近年何惠鑒教授從宋元文獻中,發(fā)現(xiàn)本幅與北宋人心目中的王維有關(guān)。晁補之《雞肋集》提及王維《捕魚圖》,其中所記載之漁人、舟楫、漁具與本幅之描繪全都吻合,何教授亦疑李煜之題字為后人增添者,然畫出于五代人之手。 南唐 董源《瀟湘圖卷》 董源:字叔達,鐘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亦作江南人, 因曾任后苑副使,故號“董北苑”。工山水,早年學李思訓,亦師王維。擅畫秋嵐遠景,多描寫江南真境,不作奇峭的筆墨,兼畫龍水、鐘馗,無不臻妙。所寫風雨溪谷、煙云晦明、千巖萬壑、山石瀧水、使人遐想。其畫山手法,用筆多細長圓潤,形似披麻,水用 紋,樹木多亭直,樹葉多用單筆、夾筆、皴法滲軟,下有沙地,用淡墨掃,用破式渲染,輔以點苔,充分階段表現(xiàn)出南方山水風景秀潤多姿。 《瀟湘圖》這幅短橫卷,是描寫江岸洲渚之間的漁人、旅客的各項活動。前段描繪沙磧平坡,有朱衣女子二人往水邊行去,灘頭有五人南昌鼓奏樂。江面上有一船駛來,船上六人,有端坐者、持傘者、橫篙者、搖櫓者等。后段寫遠茂林,漁人張網(wǎng),遠處有小船往來,近處有蘆汀沙坡,是典型的江南風光。此畫不畫水紋,多留山頭空白,以碎點來表現(xiàn)朦朧的遠樹,云煙吞吐,遠山沉浸在一片迷茫之中。全畫以花青運墨,山頭用淡墨點子皴,表現(xiàn)出空氣濕潤,煙云晦明之感。人物則工細設(shè)色,擺脫凡格,雖小而逼真。董源的畫堪稱開一代江南之畫風,把水霧渺茫渲染在畫作之中,經(jīng)明代官僚兼書法家鑒賞家董其昌鑒定,這幅畫是畫的是洞庭湖,故稱瀟湘畫卷。 五代南唐 巨然《秋山問道圖》 巨然:開元寺僧。工畫山水,師承董源,但風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zhèn)ァ>奕缓投匆粯泳哂卸喾矫娴睦L畫才能,除山水畫外,人物、禽鳥畫也很有成就,而且還是壁畫家。擅畫江南煙嵐氣象和山川高曠的“淡墨輕嵐”之景。后主降宋,隨至汴京(今河南開封),住開寶寺,在學士院繪《煙嵐曉景》壁畫,為時人稱贊。巨然山水的構(gòu)成,雖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以現(xiàn)存?zhèn)鳛榫奕坏纳剿嫗樽C,他喜作豎式構(gòu)圖,可能是宋初北方山水畫多立軸的緣故。他的山水,于峰巒嶺竇之外,下至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畫中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爽氣怡人。這些表現(xiàn)內(nèi)容與董源之作大體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畫的構(gòu)圖外,還在于巨然的筆墨與董源相比,趨于粗放,多不作云霧迷濛之景,但畫中散發(fā)出濃重的濕潤之氣卻不亞于董源。巨然擅長用粗重的大墨點點苔,鮮明、疏朗,長披麻皴粗而密,筆法老辣、率意。 他能夠描寫出“深得佳趣”的江南山間景色,一方面是他師法董源,另方面也是他長期從事寫實,受了真山真水的啟發(fā),以造化為師的結(jié)果。他的畫風對后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貢獻,是一位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shù)家,后人把他與董源并稱“董巨”,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畫的主要流派,對后世影響很大。存世作品有《山居》、《秋山問道》、《層崖叢樹》、《萬壑松風》等。 《秋山問道圖》, 整幅畫面描繪的是層層峰巒相疊,林木叢生的景象。“礬頭”相聚,樹叢中掩映一茅屋,其中一老者盤腿靜坐,悠然自得。整幅作品給人以濃淡相間、枯潤相生、筆墨秀潤、氣格清雅、意境幽深之感覺。 這里要特別提及董、巨的山水畫風,不僅滋補了趙孟頫本人的山水畫,而且向“元四大家”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zhèn)展示了傳統(tǒng)繪畫的根柢和生命力,明代以沈周、文徵明等為首的“吳門畫派”和以董其昌為主的“松江派”以及清初的“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四僧”(八大、石濤、髡殘、弘仁)等無不經(jīng)過上追董、巨的過程,才各取其景,各顯其才,各造其極。
(3)花鳥畫家 徐熙:鐘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一說金陵人。生卒年不詳。他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畫花竹、禽魚、蔬果、草蟲。他經(jīng)常漫步游覽于田野園圃,所見景物多為汀花野竹、水鳥淵魚、園蔬藥苗。每遇景物,必細心觀察,故傳寫物態(tài),皆富有生動的意趣。在畫法上他一反唐以來流行的暈淡賦色,另創(chuàng)一種落墨的表現(xiàn)方法,即先以墨寫花卉的枝葉蕊萼,然后傅色。他在所著《翠微堂記》中自謂“落筆之際,未嘗以傅色暈淡細碎為功”。 五代 徐熙《玉堂富貴》 《圖畫見聞志》謂當時徐鉉記徐熙畫是“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隱映也”。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形容徐熙畫“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宋代《德隅齋畫品》中著錄徐熙《鶴竹圖》,謂其畫竹“根干節(jié)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而其梢蕭然有拂云之氣”。米芾又謂他畫花果有時用澄心堂紙,用絹則“其紋稍粗如布”。這種題材和畫法都表現(xiàn)他作為江南處士的情懷和審美趣味,與妙在賦彩、細筆輕色的“黃家富貴”不同,而形成另一種獨特風格,被宋人稱為“徐熙野逸”。然而《圖畫見聞志》中記徐熙為南唐宮廷所繪的“鋪殿花”、“裝堂花”,于“雙縑幅素上畫叢艷疊石,傍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意在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存生意自然之態(tài)”。這種富有裝飾性的繪畫,也構(gòu)成了徐熙繪畫的另一風貌。 徐熙的孫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勛皆善畫。徐崇嗣曾參加描繪南唐中主元旦賞雪圖的集體創(chuàng)作,負責圖寫池沿禽魚。進入北宋后,由于當時“黃家富貴”成為北宋宮廷花鳥畫的標準,徐崇嗣便效諸黃之格,創(chuàng)造了一種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的沒骨畫法。北宋宣和御府中所藏徐崇嗣畫,“率皆富貴圖繪,謂如牡丹、海棠、桃竹、蟬蝶、繁杏、芍藥之類為多”,與野逸畫風已有所不同。 徐熙畫在南唐甚受重視,為后主李煜所欣賞。在宋代也享有很高聲譽,宋太宗見徐熙所畫安石榴,以為“花果之妙,吾獨知有熙矣,其余不足觀也”。他與黃筌都代表了五代花鳥畫的新水平,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然宋人評論又說,黃筌神而不妙,趙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完,舍熙無矣,被譽為“江南絕筆”。徐熙作品早已不存,現(xiàn)傳為徐熙的《雪竹圖》、《玉堂富貴圖》、《雛鴿藥苗圖》皆非真跡,只能從中領(lǐng)略其風格和畫法。 《雪竹圖》,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講究墨與色的輔成結(jié)合, 淡雅俊逸,具有清新之氣。是花鳥畫表現(xiàn)形式與技巧的一大創(chuàng)新,是傳統(tǒng)花鳥畫重心由工筆設(shè)色向水墨過渡的重大轉(zhuǎn)折點,此種畫風在北宋后期影響較大,對畫院花鳥畫風的改革起到積極地推動。徐熙野逸畫風的出現(xiàn),為兩宋開始興起的文人畫奠定了基礎(chǔ),對其后的花鳥畫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