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是古代文物中的一個大門類,它包容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大致可以分為青銅禮器、青銅武器和青銅東西、耕具四大類。 盉hé 盉hé,盉是漢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諧和酒、水的用具,用水來諧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銜接。青銅盉呈現(xiàn)在商代前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盛行到春秋戰(zhàn)國。我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寬厚凝重,裝飾繁復(fù),圖紋威嚴(yán)奧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改變。跟著王權(quán)式微,禮崩樂壞,青銅禮器中逐步透出一些令人輕松的氣味,舊有的奧秘、莊重與煩悶逐步隱去,而新的有構(gòu)思的造型和紋飾,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匕bǐ 匕bǐ 1. 〔~首〕短劍。 2. 古代指勺、匙之類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箸”。 瓿bù 瓿bù,漢族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醬。盛行于商代至戰(zhàn)國。器型似尊,但較尊矮小。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裝飾貪吃、乳釘、云雷等紋飾,兩耳多做成獸頭狀。 豆 豆,古代指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狀像高腳盤:俎豆。 敦duì 敦duì,是我國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會時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呈現(xiàn)在春秋時期,后來逐步演化出蓋。到戰(zhàn)國時多為蓋形同體。常為三足,有時蓋也能反過來運用。 鈁fāng 鈁fāng,古代青銅制方口大腹的容器,用以盛酒或糧食。古代指無足的鼎,今指鍋一類的器皿。 鍑fù 鍑fù,古代的一種大口鍋:'以~煮,安炊之,勿令疾沸。鍑是煮茶用具,與風(fēng)爐是天衣無縫的,它形似大口鍋,不同處在于方形耳,底部略微有點尖,相似肚臍眼。鍑這東西在古代很昌盛,但到了宋朝就慢慢退出歷史舞臺,現(xiàn)代更很少人再用了。 鬲lì 鬲lì,作為一種漢族古代燒飯用的炊器,有陶制鬲和青銅鬲。青銅鬲開始是按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熱。青銅鬲盛行于商代至春秋時期。 古代燒飯用的炊器。銅鬲開始是按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熱。 銅鬲盛行于商代至春秋時期。商代前期的鬲多無耳,后期口沿上一般兩個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為高領(lǐng),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數(shù)為折沿折足弧襠,無耳;有的在腹部飾以觚棱。 觚gū 觚gū我國古代一種用于喝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xiàn)為喇叭狀。觚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簋Guǐ 簋Guǐ,是古代漢族用于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盛行于商朝至東周,是我國青銅器時代標(biāo)志性青銅用具之一。 盨xǔ 盨xǔ,漢族在古代盛食物的銅器,橢圓口,有蓋,兩耳,圈足或四足。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禮器或食具。由圈足簋開展而來,用處相同。器蓋與器身形狀相近但稍小,器蓋上有四個方足,為其一般斷定標(biāo)準(zhǔn)。取下器蓋后翻置起來即成另一器皿,食畢歸置如一?!墩f文解字》皿部:'盨,杠盨,負(fù)載器也。'盨呈現(xiàn)于西周中期后段,首要盛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根本消失。 壺hú 壺hú,盛酒器和水器。盛行于商至漢代,用于裝酒和裝水。壺運用的時代較長,款式也許多,大致有圓形、方形、扁圓形、八角形、弧形等。斷面為扁圓形,深腹下垂,帶扁方形貫耳和圈足的壺大多為商代器物,但商代也有長頸鼓腹的圓壺。西周壺除秉承商代款式外,多設(shè)有圈頂壺蓋,蓋可倒置用作杯。耳多為半環(huán)耳或獸首銜環(huán)狀耳。春秋壺造型較商周壺輕巧,多為扁圓壺或方壺。許多壺蓋上端做成蓮瓣形,也有一些在壺蓋或壺身表面裝飾鶴、龍、璃虎等立體動物形象。戰(zhàn)國相漢代的壺由垂腹改為鼓腹,下腹部內(nèi)收,圈足微外撇或平底,底部小巧而慎重,顯得秀美靈活。這一時期也有提梁壺,提梁用數(shù)十節(jié)銅鏈串接而成,便于外出帶著?;⌒螇厥滓谴呵飸?zhàn)國時期的著作。造型為長頸,圓腹,腹旁有鑒,平底或圈足。壺頸向一側(cè)歪斜,形狀相似瓢瓜。 斝jiǎ 斝jiǎ,山西襄汾出土過一個陶斝,時刻比大汶口文明更早,制造很精美,許多人認(rèn)定是酒器,但考古發(fā)現(xiàn),里面盛放的是豬肉,闡明是煮東西吃的,有陶灶擺放在一起,應(yīng)該是烹飪器物。 鑒jiàn 鑒jiàn,大型盛水器。鑒初為陶質(zhì),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呈現(xiàn)青銅鑒,春秋晚期和戰(zhàn)國時期最為盛行,西漢時仍有鑄造。 釒和hé 釒和hé(酒器) 釒皿mǐn 釒皿mǐn(同皿字。飯器)。 榼kē 榼kē,古代盛酒的用具,'使行人執(zhí)~承飲。'泛指盒一類的器物。 罍léi 罍léi,漢族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盛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呈現(xiàn)于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方式逐步由瘦高轉(zhuǎn)為矮粗,煩瑣的圖畫漸少,變得素雅。 缾 缾,同瓶字,汲水器。 鋪 鋪,名雖為鋪,其器則豆也。 尊zūn 尊zūn ,今作樽,是商周時代漢族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青銅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后期現(xiàn)已罕見。較聞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戰(zhàn)國時期,還有別的一類形制特別的盛酒器-彝。彝一般呈鳥獸狀,有羊、虎、象、豕、牛、馬、鳥、雁、鳳等形象。《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雞彝鳥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紋飾華麗,在背部或頭部有尊蓋。 甗yǎn 甗yǎn,是我國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可分為兩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兩者之間有鏤空的箅,用來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匜yí 匜yí,是我國先秦禮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yōu)楸P、匜組合。 甑zèng 甑zèng,漢族古代的蒸食用具,為甗(音'演')的上半部分,與鬲經(jīng)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獨自的甑很罕見,多為圓形,有耳或無耳。 觶zhì 觶zhì,是我國古代漢族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盛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前期。 商朝時,觶為小瓶形狀,大多有蓋子,圓腹,侈口,圈足。 西周時,呈現(xiàn)方柱形的觶。 春秋時,觶演化成長身,形狀像觚。 '鐘'zhōng '鐘'zhōng,我國古代的一種計量容器,也被當(dāng)作一種計量單位。 觥gōng 觥gōng,是古代漢族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前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裝飾紋樣同犧尊、鳥獸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將其誤以為獸形尊。然觥與獸形尊不同,觥蓋做成獸首銜接獸背脊的形狀,觥的流部為獸形的頸部,可用作傾酒。 簠f(xié)ǔ 簠f(xié)ǔ,古代祭祀時盛稻粱的用具。簠呈現(xiàn)于西周前期,首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戰(zhàn)國晚期今后消失。 卣yǒu 卣yǒu,是一種器皿,歸于漢族古代酒器。詳細(xì)呈現(xiàn)時刻是不知道,盛行運用時期為商代跟西周時期。當(dāng)時用來裝酒用。所以外觀上大部分是圓形,橢圓形,底部有腳,周圍雕琢精美的工藝圖畫。 俎zǔ 俎zǔ,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 爵jué 爵jué,我國古代一種用于喝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銅禮器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對錯常常見的。爵是貴族專用的喝酒容器。別的也是君主國家貴族封號,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子孫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 彝yí 彝yí,古代我國先民用于盛酒的用具,亦泛指古代宗廟常用的祭器。 (圖文源自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屬原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