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經(jīng)方治療咳喘病

 Dementia豆豆 2017-08-18


                             主講     楊兆林



             主辦:河南黃帝內(nèi)經(jīng)學會臨證研究院

             協(xié)辦:河南經(jīng)方臨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1、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組  成:桂枝三兩,炙 甘草二兩,生姜三兩,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炙 厚樸二兩,杏仁五十枚,

功效:解肌祛風,降氣定喘

主治:發(fā)熱惡風寒 ,自汗脈浮緩, 喘息胸悶

臨證特點:太陽表證,并輕度氣喘,實屬素有咳喘

               而兼外感之良方。

現(xiàn)代應用

  (1)本方近年常用于治療慢性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證見發(fā)熱惡寒、汗出、咳嗽,苔白脈緩者)、小兒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證見表虛兼有咳喘者),效果佳良。

 (2)喘證:劉渡舟于《傷寒論通俗講話》指出本方適用于:

①患太陽中風無喘宿疾,只因風邪外襲內(nèi)迫,影響了肺之宣肅而見胸滿氣喘者;

②太陽病表不解,大便不通,本應先解表后下,但先下之,致表邪迫肺作喘,因表不解而仍用之;

③臨床凡見氣喘因外感風寒者,脈浮緩、苔白者均可


劉渡舟醫(yī)案:

        劉某某,男,33歲,1994年1月25日初診。感冒并發(fā)肺炎,口服先鋒4號,肌注青霉素,身熱雖遲,但干咳少痰,氣促作喘,胸悶。伴頭痛,汗出惡風,背部發(fā)涼,周身骨節(jié)廢痛,陰囊濕冷。舌苔薄白.脈來浮弦。

     證屬:太陽中風,寒邪邊肺,氣逆作喘。

     治則:解肌祛風,溫肺理氣止喘。

    方藥: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l0克,炙首草6克

                 大棗12克,  杏仁l0克,厚樸15克。

        服藥7劑,咳喘緩解,仍有汗出惡風,層起吐稀白痰。桂枝、白芍、生姜增至12克。又服7劑,咳喘得平,諸癥悉除醫(yī)院復查,肺炎完全消除。         

按語:本案喘而兼見汗出惡風、頭痛背涼,顯為中風表虛兼肺失宣降之證,故徑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治之。

         劉老經(jīng)驗,本方用于風寒表不解,而見發(fā)熱、汗出、咳喘,屢屢獲效。


2、  麻 黃 湯


組成     麻黃三兩    桂枝二兩   甘草炙一兩 杏仁七十個

功用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fā)熱,頭疼身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以無汗而咳喘為主的疾病,如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花粉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心包積液。 


姜春華醫(yī)案;

      胡某某,女,46歲??却哑吣?,近受風寒侵襲,胸悶窒塞,呼吸不利??却嗵担黹g作水鳴聲,苔白,脈軟。以麻黃湯加味,

處方:           麻黃6克,桂枝9克,川樸9克,枳實9克,

                      杏仁9克,甘草6克,

2劑。藥后咳喘減輕,上方去川樸,加陳皮3克,又服2劑,咳止喘平,呼吸通暢。按語:本案為冷風哮喘。肺內(nèi)素有疾飲內(nèi)伏,受風寒外感引發(fā)。麻黃場外解風寒,內(nèi)宣肺氣,又加枳實、厚樸以肅肺下氣,藥中其鴿,則其效如神。


                              3、小青龍湯


     組成:   麻黃三兩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干姜三兩  

                    炙甘草三兩  桂枝三兩 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功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外寒內(nèi)飲證。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嘔,或痰飲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運用:

1、水飲重:加茯苓

2、寒甚:加附子

3、腎陽虛:去麻黃加杏仁、仙靈脾

4、化熱:加石膏


趙某,26歲。新產(chǎn)滿月,由并州返忻州。途中感受風寒,致嬌臟失卻清肅之令、肺氣壅遏而咳嗽不休。雖經(jīng)多方醫(yī)治,均未中病,遷延已逾月余。倦怠神疲,日漸消瘦,自疑肺結核而來就診。經(jīng)胸透,心、膈、肺未見異常,求服中藥。    望其面色萎黃,略顯浮腫,形態(tài)畏冷,時已至夏,頭仍雙巾。舌質淡紅,苔白滑。詢知惡寒,無汗,夜間鼻塞,咳喘氣短,痰涎清稀,且泛白沫。胃納不馨,時嘔吐清水,二便正常。診得脈象沉細。

       觀其脈癥,知為風寒束肺,支飲停結。治宜辛溫發(fā)散,宣肺化飲。擬小青龍湯加味:

       麻黃6g 桂枝6g 白芍6g 甘草4.5g 半夏10g 

       茯苓10g  細辛3g 五味子3g 生姜6片    

       二劑,藥后汗出津津,當晚咳嗽大減,二劑后咳逆全止。患者得隴望蜀,因乳汁不足,要求同治,遂擬六君子湯加味治之。

        按:小青龍湯證病機,系外有表寒,內(nèi)有水飲,致肺失宣降,通調(diào)失職。臨床以冬春較多見,然炎夏之際恣意飲冷,貪戀空調(diào),或泳池久浴,雨淋露襲,及久服、過服清涼藥、消炎藥,皆可形成小青龍湯證。

         臨床有久咳不愈者,雖無惡寒發(fā)熱之表證,但喉癢即咳,咳痰不爽,日輕夜重,口渴不思飲,或喜熱飲,舌苔白滑,脈弦緊者,亦小青龍湯之適應證也,切不可早用寒涼,冰伏其邪。

         干姜、細辛、五昧子三者不可或缺,曹穎甫視三藥為一藥,深得仲圣之真諦也。


                                 4、 射干麻黃湯


組成:射干三兩,麻黃四兩,生姜四兩,細辛、紫菀、

           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大棗七枚。

功效:發(fā)表散寒,開痰平喘,溫肺化飲,安中扶正

主治:本方證為痰飲內(nèi)停,外感風寒,肺失宣降,痰瘀互阻,癥見咳而上氣,喉中痰鳴,痰多清稀,胸膈滿悶,面色晦滯,微有惡寒發(fā)熱,舌質淡暗,苔白滑,脈浮緊。


馮世綸醫(yī)案

      張某,男,64歲素有哮喘病,近日又作,服喘安等未效,來門診看中醫(yī)。證見咳喘,咯吐白痰,喉中痰鳴,且汗出口渴,下肢浮腫,舌苔白,脈弦滑略沉。六經(jīng)辯證:太陽陽明夾氺飲方證:射干麻黃湯加石膏湯

            射干10克,麻黃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10克,

            生石膏45克,白芥子6克,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

            細辛6克,清半夏15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

  結果:服上方七劑,病癥豁然而愈。

       按:咳喘、痰白口干、喉中痰鳴、脈滑,為里熱證,該患外邪明顯,又夾有里飲,遵照仲圣治法當發(fā)汗解表,化痰降飲,還需清里熱。本案如口不渴可直接用射干麻黃湯,有口渴則加生石膏為妥。方藥相對,效如桴鼓。        

       本案例主要為外寒里飲且有化熱之證候,當陽明證不是很明顯或輕微時臨床上常加上石膏便可,這也就是說有了石膏證我們就加上石膏,對于石膏在臨床上我們應當引起重視,可以進一步的參考孔伯華相關書籍進行學習。


5、苓甘五味姜辛湯


組成:茯苓4兩  甘草3兩  干姜3兩  細辛3兩  五味子半升。

功效: 溫肺化飲。

主治: 寒飲咳喘。癥見咳痰量多,清稀色白,

               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脈弦滑等。

運用: 1).本方為治寒痰貯肺、外無表證的常用方劑。以咳 

                     嗽痰稀色白,舌苔白滑為證治要點。

2).若痰多欲嘔者,加半夏、陳皮以化痰降逆止嘔;兼沖 

       氣上逆者,加桂枝以平?jīng)_降逆;咳甚顏面虛浮者,加杏 

       仁、麻黃以宣利肺氣而止咳。

3).現(xiàn)常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屬寒飲而咳痰清稀者。

                                          

  6、麻杏石甘湯


組成:   麻黃4兩、杏仁50個、生石膏半斤、甘草2兩

功能:   清泄里熱,宣肺平喘

主治:于外感風熱,或風寒郁而化熱,熱壅于肺,而見咳嗽、氣急、鼻煽、口渴、高熱不退,舌紅苔白或黃,脈滑數(shù)者。常用本方配伍魚腥草、黃芩、瓜蔞等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膈熱壅肺之哮喘以及百日咳。

       麻杏石甘湯是仲景創(chuàng)制治療肺熱喘咳的經(jīng)方,藥少量重,配伍精當,彼此協(xié)調(diào),寓義深奧,故奏效快,只要熱在肺,肺衛(wèi)郁閉,宣降失司,投之無不效焉!若能巧妙加減,效果卓著。


妙用麻杏石甘湯治感冒咳嗽(轉載)

       治感冒也有個常規(guī):凡是發(fā)燒、怕風、吸氣自覺熱燙的,或鼻出濁涕,咳痰濃綠黏稠的一律以麻杏石甘湯為主方,很見效。

麻杏石甘湯又名清肺散,是治療感冒后咳嗽的主方。我都用它來治療感冒發(fā)燒、咳嗽、痰綠稠或咳嗽、鼻流濁涕為主的癥狀。

        體溫39℃以上,增重石膏再加知母。扁桃體腫痛的,加黃藥子、板藍根,大便秘結的加大力子,都能應手見效。

       清肺散有很多加減法,臨床應用隨證變化,用熟了,就會驚嘆:仲景太偉大了!


                                         7、小柴胡湯


    組成:   柴胡半斤         黃芩 三兩,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兩,      炙甘草三兩

    功效:和解少陽,溫肺止咳

    主治:但見少陽證者,伴咳嗽。


               小柴胡止咳勝千金,對于肝胃不和,氣郁而咳,用小柴胡湯特效?!饵S帝內(nèi)經(jīng)》曰:若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感冒表現(xiàn)為咳嗽不止,合半夏厚樸湯,效果非常好

 張磊醫(yī)案

         孫某某,女,4 7歲。從小咳嗽至今,歷40年,每年秋末發(fā)作,冬季較甚,夏季自愈。在發(fā)作期間,晝輕夜重,甚則難以入眠,痰多而稀,喉嚨發(fā)癢。竊思此病已數(shù)十年,不見效果,一般治咳之劑均已用過,若不另想方藥,恐難取效。憶起陳修園《醫(yī)學實在易》治咳論中有云:“胸中支飲咳源頭,方外奇方勿漫求,更有小柴加減法,通調(diào)津液治優(yōu)優(yōu)’,考慮用此方較為合適.欣然疏方,以觀其效。

                    柴胡9克,半夏9克,黃芩9克,黨參9克,

                   五味子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棗4枚

水煎服,服上方1劑即能安然入睡,服4劑后咳嗽已去大半,繼服數(shù)劑而咳止。

 

8、厚樸麻黃湯


組成:厚樸5      麻黃4兩      石膏如雞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2兩  細辛2兩  小麥1升  五味子半升

功效:化飲除熱,止咳平喘

主治:咳而脈浮者??却?、胸滿、脈浮。


    《金匱要略》中指出:“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睂β蚣毙韵?,出現(xiàn)脈浮緊者,采用本方治療,確實有突出的效果,


劉景祺醫(yī)案

許xx,男,60歲,干部,1982年8月13日初診。哮喘已半年余,夜間喘劇,虛汗多,胸部異常憋悶,吐白粘痰,不能平臥,屢用中西藥無效,活動后喘劇,氣短。舌苔薄白,脈浮緊

辨證:風寒襲肺,邪氣外束,衛(wèi)氣郁閉。

治則:散寒宣肺平喘。

處方:厚樸15克,麻黃12克,炒杏仁9克,石膏24克,

小麥18克,五味子9克,干姜6克,細辛6克,半夏9克

服三劑后癥狀明顯減輕,夜能平臥,又服三劑癥狀消失。


                                          9、澤 漆 湯


組成:半夏10克   紫參10克(一作紫菀)    澤漆6克(以水2升,  

              煮取800毫升)     生姜6克     白前10克    甘草    黃芩             

             人參      桂枝各6克

功效:通陽利水,止咳平喘

 主證:水飲內(nèi)停,咳而脈沉者??饶嫔蠚猓刀嘞⒍蹋?nbsp;

              身重而腫,小便不利,舌體胖大,苔白膩,脈沉。

              胸滿,或水腫甚者。


海崇熙醫(yī)案:

     陳某某,女,22歲,有支氣管哮喘史12年,常發(fā)作,冬令頻。一周前,婆媳口角,火氣浮動,宿痰暴涌,服西藥癥未緩解,現(xiàn)痰吼,見唇面青灰,額汗若洗,抬肩滾肚,胸廓膨隆,喘促氣急,睛突口張,時而吹呼,時而咳唾,痛苦萬狀,舌質紫,苔滑白,脈中取滑而重按促。

      辨證:胸有壅塞之氣,膈有潛蓄之痰,氣痰相搏,聚結息道,釀成“痰栓” 。治當滌痰降逆,宣肺緩急。   

    處方:澤漆湯倍半夏

                   澤漆30g,姜半夏0g,紫菀、白前、生姜各15g,

                  桂枝、黃芩、黨參、炙甘草各10g。 3劑,水煎服。

        二診:痰勢衰退,喘促緩和,胸膈稍寬,夜能俯寐,效不更方,續(xù)進3劑。     

       三診:痰喘諸癥已緩,寢食如常,擬蘇子降氣湯加生曬參,囑每周服5劑,連服10周。后隨訪1年,未再反復      按語:痰為百病之源,肺系疾患多與痰密切相關。本例痰濁內(nèi)伏,留于肺俞,結為“宿根”,七情六淫,一有觸犯,旋即發(fā)作。澤漆湯倍半夏,開結逐飲,溫肺化痰,以磅礴之勢直搗巢臼,故緩急之效立著。后以蘇子降氣湯加人參,燮理三焦氣機,息道調(diào)順,津液流通,氣反其宅,脾肺腎三臟各司其要,故愈后不復發(fā)作。       

【補注】《脈經(jīng)·卷二》:“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中有水氣,宜服澤漆湯?!?      《千金要方·咳嗽門》:“咳而大逆上氣,胸滿,喉中不利,如水雞聲,其脈浮者,厚樸麻黃湯方”?!胺蛏蠚猓涿}沉者,澤 漆湯主之”。以上所載為舊文,可補《金匱》之不足。


                                           10、真武湯


組成:茯苓3兩,芍藥3兩,生姜3兩,白術2兩,

              炮附子1枚,五味子半斤,細辛1兩,干姜1兩

功用  溫陽利水,蠲飲止咳

運用:本方為溫陽利水之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小便不利,肢體沉重或浮腫,舌質淡胖,苔白脈沉同時伴咳喘為辨證要點


沈才棟醫(yī)案:

     洪某,女,56歲,1987年11月28日初診。患咳喘五載,每遇氣溫轉寒,而咳喘增劇,今值初冬,氣溫驟降,宿恙舉發(fā),晝夜咳喘,不能平臥,痰多稀薄,形寒背冷,面色咣白,肢末欠溫,溲短便溏,苔白滑潤,脈沉細滑。

證屬脾腎陽虛,水氣犯肺之候‘以真武湯加味。

藥用;茯苓15克,生姜、干姜、白朮、制附子、

           白芍各10克、細辛、五味子各3克。       

服5劑后咳喘大減,諸癥亦趨緩解,守效方共服20余劑告瘥,后予香砂六君丸調(diào)治一冬,以資鞏固。      

 按語:脾腎陽虛,水液泛濫,犯肺而咳。以真武湯溫腎化水,加細辛、五味子以溫肺化飲,止咳平喘。


11、 苓桂術甘湯


組成: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    白術二兩   甘草炙二兩

功效: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  

              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緊。

加減:1、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陳皮以燥濕化痰

              2、寒飲伏肺:加干姜、細辛、五味子


病案

   伍某,男,44歲,干部。咳嗽反復發(fā)作十余年,每年冬季為甚。2002年12月份來就診。表現(xiàn)為:咳嗽,氣喘,痰多而稀白,胸脘痞悶,食納不香。舌淡,苔白,脈弦滑。

病機:痰飲犯肺

治則:健脾燥濕,止咳化痰

方藥:茯苓10g,桂枝10g,白術10g,法夏10g

              黨參10g,杏仁10g,炙甘草6g,

共服藥20余劑,癥狀基本控制,精神轉佳。


                                  12、 木防己湯


組成:木防己三兩  石膏十二枚雞子大  桂枝二兩  人參四兩

功效:  行水散結,補虛清熱     

主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

運用:凡治心功能不全者,宜選用藥力較強的東北人參,且用量要大,黨參力微,恐難勝任。

若胸悶喘息,心胸壅塞者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心煩、咳吐黃粘痰.可合小陷胸湯;肺心病桶狀胸可合苓桂術甘湯;心下痞堅甚者可加枳實、白術;若實邪較甚,用本方不效者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


轉載:

木防己湯,僅僅四味藥:木防己9克石膏30克 桂枝12克黨參10(按劉景祺老師的用量),但藥效神奇,主治支飲。劉景祺老師用其治療冠心病、腦梗塞后遺癥、甲亢等多種疾病。

只要有患者心下痞滿,面色黧黑,哮喘、或者血壓高的病人即可應用。其應用廣泛,對證即可!

 正好我的病人中有一位哮喘的病人,胸口滿悶(哮喘的大多胸悶),面色黧黑(這一點很重要)。黧黑,就是這個病人臉色發(fā)黑,中醫(yī)以為是水之色,主體內(nèi)有飲。以前我給他用補腎的方法,有效;后來,用小青龍也有效,但都不是很理想。這次我就給他用了木防己湯,效果出奇的好!患者反映說:你這個方子比以前的效果都好!患者的喘、腿腫、咯痰、晚上難以平臥等現(xiàn)象都明顯減輕!我還得補充一句:這藥很便宜!因為他說腿涼,我又給加上了附子,寒熱并用,效果很好!


13、葶藶大棗瀉肺湯

     

    處方:葶藶15克(熬令黃色,搗丸)大棗12枚

功效:瀉肺去痰,利水平喘。

主治:治肺癰,胸中脹滿,痰涎壅塞,喘咳不得臥,

             甚則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流涕,不聞香臭酸

             辛;亦治支飲不得息者。

另:葶藶子30 丹參10枳實10每日一劑(幸良詮)

病機:心肺氣虛,痰瘀阻肺。

功效:清肺滌痰,強心利水

主治:頑固性心衰。心悸胸悶,咳嗽痰多,口唇及指端發(fā)

                 紺,氣急不足以息,水腫等癥狀。


14、越脾加半夏湯


組成: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       半夏半升

功用:宣肺泄熱,止咳平喘。

主治:肺脹,咳嗽上氣,胸滿氣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眼球震顫,甲狀腺毒性突眼。

辨證要點:越婢湯證兼見咳逆上氣、兩目發(fā)脹或頭痛者。


病案:詹某,女性,39歲,病歷號132122,1964年10月12日初診。昨晚受涼,咽痛,咳喘,喉中痰鳴,服氨茶堿兩片喘稍緩解,但仍咳重,咳則兩眼發(fā)脹、頭痛,自感呼吸不暢,苔白膩,脈浮弦。

病機:外寒內(nèi)熱而致肺氣不降

治則:散寒清熱,止咳平喘。

方藥:越婢加半夏湯           

                 麻黃12克,生石膏45克,炙甘草6克,

                大棗5枚,半夏12克,杏仁10克 

結果:上藥服二劑咳喘減、咽痛、目脹、頭痛己,繼服二劑諸癥皆消。


                             15、半夏厚樸湯


    組成: 半夏一升  厚樸三兩  茯苓四兩   生姜五兩  蘇葉二兩

    功效: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主治: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氣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結,嘔逆惡心。舌苔白潤或白膩,脈弦緩或弦滑。

辨證為太陰里虛寒夾飲氣上逆,阻于喉間,方選半夏厚樸湯。


       胡希恕先生分析該方由小半夏加茯苓湯更加厚樸、蘇葉消脹行氣之品而成,其辨證要點是:痰凝氣結所致胸悶、咽堵、咳逆者,行降其逆氣,溫化其痰飲,咽喉利而咳嗽息。        

        胡希恕先生指出“他如傷風、咳嗽適癥加桑白皮、栝樓、橘皮、杏仁之屬,亦有捷效?!瘪T老于臨床常據(jù)證加味,加杏仁、杷葉以增強降逆祛痰止咳之功。杷葉,味苦平,有謂之“性微寒”,功在清降,兼予化痰,合與桔梗還有排膿利咽之效。半夏厚樸加杷葉、杏仁、桔梗與甘草,用治痰阻氣逆、咽中不利、胸悶而咳嗽或喘屬虛寒者,屢試不爽。


                               16、 麥門冬湯

      組成:   麥冬7升,半夏1升,人參2兩

                      炙甘草2兩,粳米3合,大棗12枚。

       功用:滋養(yǎng)肺胃,降逆和中

       主治:虛熱肺痿,咳嗽氣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胃陰不足,虛火上炎,灼傷肺陰,虛氣上逆。

      辨證要點:咳唾涎沫,短氣而喘促或嘔吐,咽喉干燥,舌   

                       紅少苔,脈虛數(shù)。


古樸醫(yī)案

事文東自訴:常半聲干咳,嗓子如有粘痰,多年。

處:麥門冬湯

            麥門冬80、 生旱半夏24、黨參9、 生甘草6

            山藥9 、大棗3。

      患者抓藥8劑,大概吃到3劑的時候,感覺嗓子好多了,中間有間斷。但是開始感覺肚子不舒服,特別是晚上,嘰里咕嚕的,愛放屁。藥涼乎?從第6劑開始加生姜五六片,感覺好一點。8劑之后,唯煙后略反復。


                                   17、 麻黃附子細辛湯


組成: 麻黃二兩、細辛二兩、附子炮一枚


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具有病情頑固,反復發(fā)作加重的特點?;颊哂新灾夤苎撞∈?,冬春發(fā)作頻繁,癥見咳喘氣急,動則加劇,甚則不能平臥,痰多稀白,胸悶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溫,鼻流清涕,惡寒頭痛,舌淡苔白,脈沉細。治擬溫陽宣肺,化痰平喘,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反復發(fā)作,因陽虛正衰,正不勝邪,故喘咳而不愈,復感風寒束肺,宣肅失司,且寒邪傷陽,陽氣益虧,攝納無權,以致出現(xiàn)內(nèi)外合病,虛實夾雜之證,表邪不解則陽氣難復,故用本方加味以達溫陽解表,宣肺平喘。

  

醫(yī)案:男性,30余。患感冒咳嗽,遷延未愈。曾服西藥和中藥,咳嗽不能止。經(jīng)服藥一月,咳嗽仍不好,來我處就醫(yī)。體溫37.5℃,喉癢咳嗽,痰白而稀量少,神形憔悴,聲微嘶,困倦嗜臥,舌淡有薄潤白苔,脈沉弦而尺部獨浮。據(jù)脈證分析,當是風寒入于少陰。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方,給服二劑,微熱退清,咳止聲揚。原方出入,兼予調(diào)理,體力康復。      

 按語:風寒侵入少陰,肺氣上逆而咳嗽,此屬太少兩感證?!稄埵厢t(yī)通》說:“暴啞聲不出,咽痛異常,卒然而起,或欲咳不能咳,或無痰,或清痰上溢,脈多沉緊,或數(shù)疾無倫,此大寒犯腎也,麻黃附子細辛湯溫之,并以蜜制附子噙之,慎不可輕用寒涼之劑?!?/span>


                               18、 四逆散


組成:炙甘草  炒枳實  柴胡   芍藥各等分                        

             五味子、干姜各五分

 咳嗽本屬肺疾,然有“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之說,且四逆散的或然癥中亦有咳,所以排除肺之寒郁,從肝郁氣滯上逆為咳,而用四逆散疏肝理氣,稍佐前胡、桔梗、瓜蔞之屬,使肺氣通利,三焦宣暢,咳嗽自止。因而,用四逆散治咳嗽,是屬常理常法,并非旁門左道。



另外:肺癰咳嗽的桔梗湯;濁痰壅肺咳嗽上氣的皂莢丸;外感風寒,兼有里熱兼喘咳面浮的大青龍湯;。脾胃陽虛喘咳甘草干姜湯;陰虛有熱,水氣不利咳嗽的豬苓湯等等,都是仲景治療咳喘的有效方劑。


綜上所述:仲景認為導致咳喘有外邪襲肺或邪從 內(nèi)生,均出現(xiàn)咳喘影響肺主宣降功能,極易出現(xiàn)咳 嗽,喘息,胸滿脹滿等癥,仲景辨證此類病證在組 方時,遵循宣降并舉,順應肺氣,調(diào)整臟腑功能, 則咳喘自平。此類有麻黃湯證、麻杏甘石湯證及桂 枝加厚樸杏子湯證。


        咳喘往往感受六淫之邪,影響內(nèi)臟,肺氣失調(diào)而 發(fā)病,即由表及里,但也有臟腑功能失調(diào)或體內(nèi)肅 有痰飲,又感受外邪,成外邪里飲證。此時,單純 用辛溫或辛涼發(fā)汗,外邪不解,反而易激動里飲, 發(fā)生各種變證,使證情更加復雜,治療上宜表里同 治,有小青龍湯證、射干麻黃湯證。

 

        當表證未解,且在里之痰飲郁久化熱,或痰飲內(nèi)阻 又感溫熱邪氣,而變?yōu)樘禑?,治療應解表化飲同時 兼清里熱,仲景或咸以寒熱并用,權衡表寒、里飲、 郁熱的輕重而辨證選方,如小青龍湯加石膏證、越 脾加半夏湯證、大青龍湯證;且正虛時扶正藥物酌 情加入,如厚樸麻黃湯中有小麥養(yǎng)正及木防己湯有 人參安中健胃。


        在辨證為肺、脾、腎陽虛,氣不化水或濕從寒化 所致寒痰證,根據(jù)病機特點,此類方藥具有祛寒、 溫陽以祛痰,如甘草干姜湯證苓甘五味姜辛湯證、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證等等。


        痰飲阻滯氣機,使肺氣不利,引起咳喘;肺氣不 利又使脾氣壅滯,運化不及內(nèi)生痰飲。當邪實正不 虛時,以驅邪為要,兼顧正氣桔梗湯證、葶藶大棗瀉肺湯證等等。

              

          仲景治咳喘方的用藥探析:仲景治肺,善于麻黃 一藥,《本草》:氣味苦、溫,無毒。主中風傷寒 頭痛,溫瘧,發(fā)表出汗,去邪熱氣,除寒熱,破癥 堅聚。對于寒飲郁肺久而化熱,常于化飲方中加一 味石膏,如大青龍湯、越脾加半夏湯等。對于飲逆 較甚而喘息咳唾表現(xiàn)者,多配伍半夏以加強燥濕化 痰、降逆化飲,如越脾加半夏湯、栝樓薤白半夏湯 等。。


       治寒飲重用細辛與干姜,兩者相須為用共同溫散 寒飲之功,如苓甘五味姜辛湯、小青龍湯等。善于 桔梗歸肺經(jīng),辛能散,苦能降,而有宣通肺氣,祛 痰排膿之功,如桔梗湯。


       祛痰是治療咳喘的重要治則:在探討治咳喘方證 中,出來恢復肺的宣肅之職外,可觀察到痰也是咳 喘發(fā)病主因。所以祛痰也是治療咳喘的一個重要環(huán) 節(jié)。


       用藥規(guī)律:麻黃是治療咳喘要藥。麻黃,辛溫, 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如風寒外襲,表證明 顯,常于桂枝相伍,增強祛風散寒解表之功,如麻 黃湯,小青龍湯等;若肺失宣降,配伍杏仁,一宣 一降,恢復肺的宣肺功能,以利咳喘治愈,如麻黃 湯,麻杏甘石湯等

溫肺化飲常姜、辛、夏組合 飲邪是導致咳喘的 重要病邪,且飲為飲邪,得寒則凝得溫則行,干 (生)姜、細辛、半夏三味皆辛溫之品,辛以通達, 溫以散寒,故三藥相合,具有很好的溫肺化飲作用, 如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厚樸麻黃湯等都是采用 這種組合以達到溫化水飲的目的。


       肺熱必用石膏 。石膏,辛,大寒,有很好的清肺熱 的作用,無論是無形之邪熱壅肺,還是有形之飲熱 郁肺,皆可用石膏清肺熱,如麻杏甘石湯、小青龍 加石膏湯、厚樸麻黃湯、木防己湯。


        氣逆喘重、胸滿癥狀突出常用厚樸 厚樸具有行 氣除滿,降氣平喘,若氣逆較甚,氣喘較重,胸滿 突出者,可用厚樸行氣除滿,降氣平喘。如桂枝加 厚樸杏子湯、厚樸麻黃湯等


        痰飲結實,化飲之品不能勝任者,必用攻逐 從 以上辨證論治可以看出,依據(jù)證情可以選用葶藶子、 皂夾、澤漆、芫花等,不過峻逐痰飲極易傷正,在 使用上述藥物時要配伍扶正之品,常用扶正藥有大 棗,人參,小麥,甘草,白蜜等,如葶藶大棗瀉肺 湯,皂莢丸,十棗湯,澤漆湯等


        氣逆喘重、胸滿癥狀突出常用厚樸 厚樸具有行 氣除滿,降氣平喘,若氣逆較甚,氣喘較重,胸滿 突出者,可用厚樸行氣除滿,降氣平喘。如桂枝加 厚樸杏子湯、厚樸麻黃湯等


        痰飲結實,化飲之品不能勝任者,必用攻逐 從 以上辨證論治可以看出,依據(jù)證情可以選用葶藶子、 皂夾、澤漆、芫花等,不過峻逐痰飲極易傷正,在 使用上述藥物時要配伍扶正之品,常用扶正藥有大 棗,人參,小麥,甘草,白蜜等,如葶藶大棗瀉肺 湯,皂莢丸,十棗湯,澤漆湯等


謝 謝


楊兆林,男,48歲,河南南陽人,1996年畢業(yè)于河南中醫(yī)學院,畢業(yè)后到義煤總醫(yī)院和濟源市中醫(yī)院工作,中醫(yī)科主任,2014年應邀到鄭州工作,副主任中醫(yī)師?,F(xiàn)任三門峽腎病委員會委員,北京華峰骨傷研究所研究員,湖南泓仁醫(yī)館河南專家組成員,《基層名醫(yī)》雜志學術顧問,"中成藥便民網(wǎng)"中醫(yī)顧問團委員,負責中醫(yī)病案審核,眾多廠家特邀講師,廣西恒金中醫(yī)堂中醫(yī)基礎和經(jīng)方特邀講師,河南黃帝內(nèi)經(jīng)學會臨證研究院醫(yī)療組組長,該研究院會長。

     在工作中,繼承祖國中醫(yī)精髓,讀經(jīng)典,做臨床,重視對中醫(yī)經(jīng)典的研究,精研《傷寒論》《金匱要略》,又善于汲取現(xiàn)代先進醫(yī)學知識,融會貫通,善用經(jīng)方,數(shù)劑便達到理想效果。在臨床中對頑固性發(fā)熱、咳喘、心悸、胸痹、頭痛、頭暈、胃疼、腹痛、心下痞滿、腹脹、便秘、痛經(jīng)、月經(jīng)失調(diào)、乳房腫脹、更年期綜合癥以及風濕痛疼等等都有很好治療效果。

    發(fā)表《金匱要略脈論》等論文20余篇,其中《中西醫(yī)結合成功搶救心肌梗死猝死一例》獲“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年會”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主編《經(jīng)方臨證醫(yī)案集2》一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