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說,孩子埋怨自己之所以學習不好,是因為自己的父母是工人。父母也覺得跟自卑,覺得孩子學習不好是怨自己啊,人家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教授的孩子,回家能輔導孩子,我們真的插不上手啊。我說你千千萬萬別讓孩子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打消她這個念頭。我一個當老師的,也要教育孩子,不比家庭,比自己。跟同學們比什么,比樂觀,比進取,比正直。比實事求是,比胸懷開闊,比心地善良。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有出息的太多了。 牛頓生下來沒見過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據(jù)說性格很古怪,不是很有知識的人。三十多歲才跟他的母親結(jié)婚,結(jié)婚不久,他又去世了。牛頓來到這個世界上,沒見過他的父親,但他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像這樣普通農(nóng)民,普通工人,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成為大科學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太多了。就老師這個班,前幾名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極其普通的工作人員的孩子。人要想不學習,找出理由來,指責埋怨,總能找出一點來。當人埋怨環(huán)境的幼苗產(chǎn)生,再逐漸長大的時候,他就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忘記自己應(yīng)該做哪些努力。你研究第一的那個同學,父親就是個普通工人,還沒有你念的書多,但人家真的考第一啊。我們考第三的孩子,父親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他從來不埋怨家庭,正因為家庭困難,他才覺得自己更應(yīng)該奮發(fā)向上。比別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給自己的父母增光,將來變自己父母的生存狀態(tài)。家庭環(huán)境不好,反倒成了他奮發(fā)向上的動力。成了他比別人要多付出一些艱苦努力的理由。第三的那個學生 為班級做了這么多事情 還幫助別的同學。他不太好的家庭背景,他實事求是的面對,覺得在里面,反倒汲取了更多的精神力量,學習父親的勤勞,學習母親起早貪黑從不埋怨的品質(zhì)。于是他更愛自己的父母,更愛自己的家庭更愛這個社會,到班級里,這樣的家庭背景,使得他更加珍惜今天的學習生活。一個愛父母,愛周圍的人,她學習起來,在班級工作起來,自然總是處于一種感恩的狀態(tài)。他進步了,帶動了好幾位普通家庭的孩子奮發(fā)向上。我們應(yīng)該多給孩子講這樣的例子,正因為咱家庭環(huán)境不好,咱們才更應(yīng)該奮發(fā)向上,窮則思變。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力氣,取得更好的成績,來改變家庭的狀況。所以我們也不指責埋怨孩子,更多的是講正面的例子。 所以這個孩子就覺得,跟很多大科學家比,跟高爾基比,跟本班同學比,他的家庭狀況還好一點呢,他這個指責埋怨的幼苗剛長起來,就沒有水去澆灌了,自己也覺得理不直氣不壯了。激發(fā)他跟不如自己家庭的孩子,比的信心,比的勇氣,于是變得更加勤奮起來。后來他進入了前二十名,后來進入前十五名,有一次進入前十名。一個非常中等偏下的孩子,她想要進入優(yōu)秀的行列,那也是非常費勁的。但這個行列,他自己也覺得心也定了,家長很滿意,我也覺得很高興。 求善,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既想自己,又想家長,想班集體的其他人,知道關(guān)注同學的利益,關(guān)注學校的例子,這樣大了,才可能關(guān)注國家的利益。和更廣闊的人類的利益。這樣一個孩子,胸懷自然寬廣,自然變得寬容,看問題自然變得比較長遠。 求美呢,就是藝術(shù)的生活。把極其平凡的小事情,能夠干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平平凡凡,快快樂樂,別人看的極其平凡,他能夠鉆進去,看成一個宏大的世界。越干越深,越干越精,越干,越掌握這件平凡的小事的內(nèi)部的深層次的規(guī)律。于是找到自己靈魂的家園,于是找到自己生存的根本。環(huán)境無法改變,家庭無法改變,能夠改變的是什么,只有自己的態(tài)度,改變了態(tài)度,你會覺得天高地闊,同樣的問題,當你態(tài)度改變的時候,看問題的角度改變的時候,你會覺得,哎,眼界寬了,路子多了,學習的盡頭足了。這是德育教育的第一點。 德育教育的第二點,孝敬父母。五個一分鐘,第一個一分鐘就是家務(wù)勞動。每個學生每天做家務(wù)勞動,不少于一分鐘。為什么提出來這個要求?因為我覺得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顆愛心,愛自己,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一個人愛心多了,這個人活起來就充滿了樂趣,充滿了責任感,充滿了勇氣和信心。充滿了愛之后,也覺得自己充滿了生存的價值,但是你要從愛祖國愛人民培養(yǎng)起,這很難,為什么呢,他常常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 愛人民,常??床灰娒恢钜o的從什么,身邊事做起,身邊離自己最近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啊,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你說他愛祖國愛人民,這百分之百是騙人。但是一個全身心的愛父母的人, 她很容易推而廣之,愛同學愛老師,愛身邊的人。但是愛父母不能光在嘴上說啊,說自己怎么怎么愛父母,但是該辦的事都不包哪。要從行為做起,具體的事做起。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要學會替父母分憂解愁,能做的事情,從小一定要學會做。洗碗,收拾自己的床鋪,掃地,拖地,孩子如果從小就堅持做這樣的事情,從小學做到初中高中,這個孩子長大了,你說這些事你不用做了,不用惦記了,他都不會。從小養(yǎng)成了做自己細致的事情的習慣,養(yǎng)成了自己能做的事,天天把它做好的習慣,那么長大了到了工作崗位上,一般本職工作的事,他會做的緊緊有條,碗筷要刷吧,自己的床鋪要整理吧,自己能洗的小的穿的衣服要洗。 有人問,魏老師你怎么教育自己的學生,我說我就是堅持,孩子從小的時候,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去上學,要穿過幾個小胡同,有時候胡同里還有狗,孩子膽小,讓家長松,我說就不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走的路自己走,一定要自己走。有狗害怕,你可以繞過去。但是一定要自己去。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我一次沒送過,他特別小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面,遠遠的跟著,也不讓他發(fā)現(xiàn),看他怎么處理這些問題。我們家到學校有好長的一段路,有好幾個胡同,他就故意不走那個有狗的胡同,繞過去。在處理這些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實際上他在增長智慧,增長能力。有一次,他走的是另一條路,結(jié)果掉到一個坑里去了,好大的一個坑,我們學校的一個老師路過把他撈上來,把我說了一頓。哪有你這么當爸的啊,你上班時帶著他先送他上學再上班不是很簡單嗎?我說就算他掉下去,掉下去再撈上來,不是很容易的事嗎?我知道那個坑不超過一人深,危及不到他的生命。這有什么壞處,頂多他吃點苦,弄濕了衣裳,拿上來,洗一洗,曬干了,換身衣服再去,現(xiàn)在遇到的人生困難,比他將來要遇到的不小的多嗎,他現(xiàn)在學會面對困難,將來才可能面對更復(fù)雜的問題啊。這跟我吵的這個老師,一想也是這么回事啊,完了給孩子換身干衣服,我說,再上學去,上午的學不能不上。又去上學去了。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給我洗腳,問我,爸你不會洗啊,我說爸洗的哪有你好啊,你那小手揉起來多舒服啊,這邊揉一揉,于是,不研究給我洗的問題,就研究怎么給我揉的問題了。于是一邊揉,我一邊表揚他,趁著孩子不懂事了時候,引導他走上正道,關(guān)心他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付出,給別人帶來歡樂,養(yǎng)成這么一種習慣,同時讓他感受到歡樂。你看你洗的多好啊,你看你多有本事啊,這么大點就能幫大人做這么多事。于是他傻乎乎的做起來,有了這些習慣,終身受用。到了大的時候,他自然知道惦記你啊。跟我兒子出差,出門的時候,有一個包都是他拎著,他這么矮的時候,比劃到腰間,有兩個包,左手一個右手一個,都是他提著。有一次出門三個包,我說這回該讓爸背一個了吧,她說不用,他肩上背上一個,左手一個,右手一個,在前面大踏步的走著,感覺自己很成熟,很有能力,于是我干嘛非得替她背啊,我就空著手在后面走著,欣賞他的成熟就足夠了,不是缺他做這點事,而是增長他能力,訓練他這顆心,有了這顆心,從小知道為父母分憂解愁,長大才會為其他人,想更多的事,分更多的憂,解更多的愁。有的家長慣孩子,說從來沒讓孩子受過一點苦,從頭到腳洗洗涮涮,吃喝拉撒就更不用說了。人家是孝子,兒子孝順母親,她是母親孝順兒子。我說你是甘當孝母啊,你就繼續(xù)奮斗下去,爭取洗到六十歲,你要是洗到59歲突然不洗了,孩子都有意見,干嘛洗一輩子,差這么幾年了,你這種思維方式,真的是累著了自己,慣壞了孩子,你想想,孩子想沒想過你的辛苦甘勞,她說是沒想啊,有一次我回家稍微晚了一點,飯做晚了,孩子跟我生氣發(fā)火。我說原因很簡單啊,你給他干慣了。他覺得這些全是理所當然的,他是主,你是次,你算算現(xiàn)在孩子十六歲了,你一切都應(yīng)該伺候他。如果教育得法,這個孩子會為家庭分多少愁,解多少憂啊, 她說現(xiàn)在還來得及嗎,我說一下子是來不及,你別一下子就改掉。你逐漸的改一點,你說魏老師說的,襪子媽不給你洗了,你最近得自己學會洗襪子,洗不干凈也要洗。接下來,再學會洗背心,襯衣,能做的事情讓孩子逐漸的學會做。為了啥,不為別的,為了孩子自己。全當休息,全當大腦轉(zhuǎn)化一下神經(jīng)。有人說我這學習哪有時間啊,你總是學習哪有效率啊。學習,休息,學習勞動,學習,娛樂,這樣的學習才有效率啊。你把那娛樂時間省下一點來,洗洗襪子,,再洗洗背心,整理整理床鋪,你試著這么做做,一轉(zhuǎn)換了大腦的興奮中心,二為父母分點憂,解點愁,三,你將來要離開家庭的,將來你要上大學的,獨立生活的,打下基礎(chǔ)。咱定下來,把那襪子用洗衣液泡一泡,揉搓一百下,爭取在兩分鐘之內(nèi)把這一百下揉搓完,一邊搓一邊算時間,這樣既提高了效率,又養(yǎng)成了做事講時間,講數(shù)量的習慣,回去試一試。你一旦這么做啊,把做事和時間聯(lián)系起來,和具體揉搓次數(shù)聯(lián)系起來,也挺有意思,于是在不知不覺中,把這件小事給做了。每個人都會有自豪感,這個時候,強化他,鼓勵他,表揚他,通過做這些事,緩解一下學習的疲勞,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漸的再多洗點,再多洗點,孩子越做越多。引導孩子為這個家庭多做事的時候,很多家長都發(fā)現(xiàn)孩子改變了,孩子覺得他是這個家的一員,隨著年齡的長大是這個家庭的主人,能操的心會操心,能做的事自己做了。母子關(guān)系,父子關(guān)系更密切,這是規(guī)律。到現(xiàn)在有的家長對我這個提倡感到不太理解。說我也讓孩子干了,實際上還是想方設(shè)法把活攬過來自己做,怕什么呢,怕耽誤孩子的學習,實際上不是這樣。一個孩子,把時間全用在學習上的時候,效率也就不可能高了,這是規(guī)律。一個學生,他心思要全都用在學習上的時候,他注意力理解力思維力都是無法承受的。容易疲勞,疲勞之后,效率明顯的下降。翻過來,抽出時間,做家務(wù)勞動。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大量家務(wù)勞動,學習還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太多了。丁玉娟,母親很早就把它拋棄了,父親也很早去世了,她還得撫養(yǎng)一個小弟弟,就這么一個小女孩,做家務(wù),還要相顧自己的弟弟,一個家她全部支撐起來。父親還沒去世的時候,有病的時候,她拿自行車推著他的父親,去鄉(xiāng)里醫(yī)院看病,就這樣一個孩子,在班級里是班長,學習成績?nèi)嗟谝弧0嗉壚镉幸粋€殘疾孩子,她還長期照顧人家。人的潛力,當他的責任感產(chǎn)生之后是無窮的。湖北有個孩子叫劉巖松,八歲,父親就臥病在床不起。母親是弱智,就這么一個家庭,八歲的孩子擔當起來。洗衣做飯買糧買菜,煎湯熬藥,有一次他回家實在沒時間買菜,想到母親能不能買菜呢?但母親是弱智,他怎么能去買菜呢?怎么辦呢,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說能不能寫個條,給賣菜的老大爺,完了讓媽媽拿上條,包上錢,讓媽媽到那去買菜,他教他媽媽多少遍,他媽媽才知道買菜是怎么回事。拿著這個條,到菜攤上,拿著條,拿著錢給人家,人家一看,就把菜給媽了。劉巖松一開始多高興啊,媽媽能代替自己買菜了,自己多輕松啊。有一次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怎么辦呢?他就到市場上找自己的媽媽。見他媽媽老遠在那喊著,一邊吃東西一邊喊,真好吃,真好吃。原來媽媽在大街上吃零食。媽媽雖然傻,知道零食好吃,她把媽媽用來給她買菜的錢,用來買零食吃了。你說這個時候孩子能說啥啊,只好不讓媽媽買菜了。但是媽媽這個時候有了錢的意識,知道錢能買零食吃。于是在家里偷錢,到市場上買零食吃。孩子怎么辦呢,只好再到父親的單位去借錢,把錢藏起來,不讓媽媽發(fā)現(xiàn),然后每個月省下幾塊錢來,給媽媽買零食吃,自己從來都不吃。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念完了小學升中學,人家各科成績在全年級排名前五名。班里當副班長,開運動會,市里開運動會,四百米前三名,他還是學校號隊的主號手。你說她的家庭壓力,你要沒有學習時間,他更沒有了,但是他做了這么多的事情以后,學習成績?nèi)匀活I(lǐng)先。這樣的例子舉起來很多很多,1994年,洪戰(zhàn)輝的父親突發(fā)間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傷骨折,女兒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債。隨后,父親又撿來了一個和女兒年齡相仿的女嬰。面對沉重的家庭負擔,母親離家出走了。年僅13歲的洪戰(zhàn)輝,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親、照顧年幼弟弟、撫養(yǎng)撿來妹妹的家庭重擔。這副重擔,對于成年人來說尚且不易,何況一個10多歲的孩子!但洪戰(zhàn)輝沒有退縮,一挑就是12年。為了掙錢養(yǎng)家,他像大人一樣,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種地。他利用課余時間賣筆、書、磁帶、鞋襪,在學校附近的餐館做雜工,周末趕回家澆灌8畝麥地。在兼顧學業(yè)和謀生之時,他犧牲了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為了帶好撿來的妹妹,洪戰(zhàn)輝費盡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讓妹妹睡在內(nèi)側(cè),以防父親突然發(fā)病傷及妹妹。妹妹經(jīng)常尿濕床單、被子,他就睡在尿濕的地方,用體溫把濕處暖干。從高中到大學,他將妹妹一直帶在身邊,每天都保證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個雞蛋,自己卻常??蟹奖忝?。在懷化念大學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學,每天不管學習多忙,都堅持接送妹妹,輔導妹妹功課。為了治好父親的病,洪戰(zhàn)輝吃盡苦頭。 2002年10月,父親突然發(fā)病,因為沒有錢,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醫(yī)院門前跪求治療,在他孝心的感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榮康醫(yī)院主動將他父親接去診治。2006年,父親的病情已明顯好轉(zhuǎn),出走的母親、打工的弟弟也相繼回家,一家人終于重新團聚。 這么磨練出來的孩子,將來就不僅僅是學習好。不僅僅會干家務(wù),他將來就能承受工作崗位上各種各樣的壓力,他解決問題,壓倒困難的信心,比別的孩子都要足。所以多讓孩子做家務(wù)勞動,多做能多到哪里去啊,再給孩子限定每個家務(wù)勞動做多長時間,他一旦養(yǎng)成這種習慣,越做越快。而且孩子信心越來越足,不僅在學校是個好學生,在家里是個好孩子,增強他的信心,一個人多種角色都能扮演的時候,他的信心才足。 德育的第三點,引導孩子多做自我批評。當孩子與別人發(fā)生矛盾的時候,讓自己的孩子多做自我批評。同樣的事情,同等的責任,要讓孩子多承擔一點有好處,千萬不要袒護孩子,袒護的結(jié)果,所有的結(jié)局都是既害了家長,又害了孩子。有一個家長從小就告訴自己孩子,不能受氣,不能受屈,跟同學交往的時候,你絕不能軟弱,絕不能受氣,結(jié)果孩子在小學里絕不受氣,成為一個什么,小霸王,到了中學還是不能受氣,一般同學吵鬧起來,他總得說人家不對,有的時候他打不過人家大個子,還想不受氣的時候,就挑事。老師一批評還跟老師干仗。這孩子初中畢業(yè),它哪有好的成績啊,就不可能升學了。在家里怎么辦呢,做苦差事,做人家不愿做的工作,還不愿干。家長就到市場找點工作不愿干,到商場找個保安還不愿干。就呆在家里,還總埋怨家長,漸漸的做父母的賺錢養(yǎng)活這孩子,越養(yǎng)越大,還上街撩事。后來做母親的小心翼翼的說這孩子,孩子還跟母親吼,這不都是你從小教我的嗎?這不都是你說的嗎,這家長現(xiàn)在才知道著急,后來他把女孩子帶回家留宿,回來父親說他了,說他他就不樂意了,拿著刀就把父親給扎了,把母親也給扎了。父親后來搶救無效身亡。這個孩子叫劉成器,這是真事。結(jié)果因為這么慣,慣,從小希望孩子成器成器,結(jié)果是不成器。母親搶救過來以后,孩子上了刑場,孩子的父親身亡,這是非常典型的慣子如殺子的結(jié)局。類似這樣從小嬌慣從小袒護,孩子長大以后不成器的事,盡管沒有成為殺人犯,上刑場,但是犯了事關(guān)到監(jiān)獄里的太多了。所以咱們當家長的,在跟孩子跟同學發(fā)生矛盾的時候,寧肯咱們多承擔一點責任,寧肯咱們寬容一點,有好處。 我們班同學經(jīng)常到客運站做好事,幫著人家收拾衛(wèi)生,幫著人家擦玻璃,幫著擦車洗車,很受歡迎,結(jié)果有一次氣呼呼回來了,怎么呢,說他們打掃衛(wèi)生,人家沒看見,以為他們在那鬧,說哪來的孩子在這鬧,把他們攆下車去,有一個售票員還說上次我們車上丟了錢了,是不是你們誰偷的?同學們感到莫大的委屈,做好事平時都是受表揚受鼓勵,唯獨這次收到了批評,問我怎么辦。有的說我們集體找他們單位領(lǐng)導告狀,投訴他,我們多找點人去。我說受委屈是肯定的了,但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呢,人受了委屈的時候,一般有三種處理方式,一種是起而攻之,你說我我也說你,你罵我我也罵你,跟你罵跟你打,一種是置之不理,讓他說去吧,走自己的路。因為你做的對問心無愧,繼續(xù)往前做。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讓別人干擾耽誤了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事情,第三種呢就是用及其寬闊的胸懷去包容她,你說我我也不生氣,讓你理解到并不像你說的那樣,讓你感到后悔,我繼續(xù)去感化你,這三種方式,我說不清哪種好,你們商量商量,愿用哪種就用哪種吧。我沒有結(jié)論,結(jié)果他們下星期又去那個單位了,我問吵架去了?,沒有,干啥去了,做好事去了。你們不是生氣嗎,老師你不是說用第三種方式嗎,我說瞎說,我什么時候說用第三種方式。你讓我們選擇第三種方式,我們商量商量,還是第三種方式比較上算,我說第三種怎么上算呢,老師第三種方式能夠使自己胸懷變得開闊,能夠包容許許多多不公平的事情,既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我說感動別人了嗎,感動了。人家說我們上次說錯了,道歉了。領(lǐng)導也說了,這幫孩子每個星期都來做好事,你怎么能這么說人家呢?我說假如用第一種方式呢,老師啊,用第一種方式我們有可能一肚子氣,人家不高興也惹一肚子氣,兩邊都一肚子氣。而且彼此計較,指責,爭執(zhí),這個習慣就不好了。我說如果這三種方式你們覺得第三種方式對,以后你們再遇到爭執(zhí)批評不實之詞的時候,就建議大家還堅持這樣第三種方式用極其開闊的胸懷去包容她。 韓信的事你們知道嗎,你說在大庭廣眾之下,從一個無賴的胯下鉆過去。最難得的是韓信成了將軍的時候,沒有懲治這個無賴,沒有報復(fù),殺掉他不是很容易的事嗎,但是他沒報復(fù)。還把他升為一個小官,小頭頭,干什么呀,他說當年我是受辱了,但是這件事激勵我奮發(fā)向上,更磨練了我的意志,增強了我的承受力,他是這么思考這個問題的。所以既開闊了胸懷,又增長了能力,從小引導孩子有一個海一般的胸懷。特別是現(xiàn)在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更有好處。 四,培養(yǎng)孩子勤勞的品質(zhì)。我還強調(diào)勤勞,不管對大人,對孩子,很多事是非不能而是不為也,他自己身體里的惰性阻礙了他能做的事,阻礙了他的發(fā)展,這是真事。所以當家長,從小培養(yǎng)孩子勤勞的品質(zhì)。讓勤勞是做人根本這個品質(zhì)在孩子心里扎根再扎根。因為社會怎樣發(fā)展,怎樣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人的勤奮和努力。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都離不開這兩個字,要讓學生勤勞的觀念扎根,要注意培養(yǎng)勤勞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從最小的事情做起,培養(yǎng)孩子到這個時間做這個事,有了這個習慣,到了這個時間就做,到了這個時間就起床,到了這個時間整理床鋪。然后洗漱,做完一切事情,久而久之,養(yǎng)成習慣,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到這個時間拖地,到這個時間,洗衣服,每段時間從小事做起,積累久了,覺得理所當然了,形成習慣了,他就不覺得累了,大家看看有很多勤勞慣的人,你說停下來,那件事不做了,他還覺得不習慣了。有了良好的習慣,孩子一輩子終身受用。好多事看起來很難,但長期做時這件事變得容易。你天天做這件事,這件事就容易的多了。人啊就這么回事,不要好高騖遠,靜下心來埋頭苦干,我這個時間就做這個事情,也不要想著盡善盡美,在做的過程中感受逐漸做的勤勞的自豪感。感受那種做人的尊嚴感,說話算話的那種感覺,一個強大的自我就出現(xiàn)了。家務(wù)勞動會做了,班里的事他承包了,家長覺得孩子越來越懂事,孩子也覺得自己勤勞起來。每個人一旦勤勞起來,都會增強自信心,很多懶人,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啊。有時候你睡覺睡多了的時候,更加倦怠,更加缺少自信心,這是真事。反過來,勤勞做事的時候,做了一件又一件,一件件接著做的時候,那種尊嚴感,自豪感,更加強烈。所以我盼著咱們家長引導孩子,牢牢樹立勤勞是做人的根本這個觀念。如果咱們的家長都引導孩子做家務(wù)勞動,到學校為班級做事承擔事情,都引導自己的孩子正直,善良,都不嬌慣,偏袒自己的孩子,都引導自己的孩子有開闊的胸懷的時候,那么咱們的孩子精神面貌一定會有大的改變。孩子會越來越愛他人,他人也會越來越愛咱的孩子。那么有了這個良好的品德做基礎(chǔ),鍛煉自己的身體,搞好自己的學習,也就容易的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