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高血壓的特效穴位:足三里穴、懸鐘穴、太沖穴、肝俞穴、太溪穴、內(nèi)關(guān)穴、陽陵泉、太陽穴
一般施灸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鐘,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功效:使氣血源源不斷地生長。
懸鐘穴
懸鐘穴的位置:懸鐘穴位于外踝尖上3寸(4橫指寬),腓骨前緣處,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鐘,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功效:調(diào)和氣血。
辨證艾灸
癥狀:面紅耳赤,煩躁易怒。
太沖穴
太沖穴的位置:太沖穴位于腳背面,第1、2腳趾根部結(jié)合處后方凹陷處。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鐘。
功效:燥濕行氣。
肝俞穴
肝俞穴的位置: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的方法。對肝俞穴施灸時,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鐘,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功效:散發(fā)臟腑之熱。
癥狀: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
太溪穴
太溪穴的位置:太溪穴位于內(nèi)腳踝骨頭突出部位的正后方的凹陷處,左右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鐘。
功效:滋陰補腎,益氣、活血、通經(jīng)。
癥狀:頭痛,頭沉,胸胃發(fā)悶,不思飲食,吐痰,流口水。
內(nèi)關(guān)穴
內(nèi)關(guān)穴的位置:內(nèi)關(guān)穴位于手臂內(nèi)腕關(guān)節(jié)橫紋中央上約3橫指寬處,左右臂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1次,每次3~5分鐘。
功效: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癥狀:頭暈,頭痛。
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的位置:陽陵泉位于膝蓋外側(cè)下方1寸(大拇指橫寬)、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順著膝蓋往外下方約大拇指橫寬的地方,會摸到一個圓骨突起的地方,在它的前下方有一個凹陷處就是陽陵泉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鐘。
功效:升清降濁。
太陽穴
太陽穴的位置:太陽穴位于前額兩側(cè),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宜采用溫和灸的方法。施灸時,被施灸者取坐位,施灸者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鐘,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功效:止痛醒腦,振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