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 三坊七巷為國內(nèi)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保護(hù)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qū),是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古建筑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稱。 福州這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著這片遐邇聞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 它占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內(nèi)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 衣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臺最具特色。 這是一個木構(gòu)單層平臺,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 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居此,改今名”。 在文儒坊里,有一條幽深清靜的小巷,叫閩山巷,俗稱“三官堂”,那是因?yàn)樵撓锕糯ㄓ腥偬枚劽?/p>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祿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光祿吟臺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jì)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還有清代大木構(gòu)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 楊橋路-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路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 郎官巷-在楊橋巷南,南后街的東側(cè),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nèi)鬧區(qū)八一七北路東街口。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東能八一七北路鬧市區(qū),西能南后街。 黃巷-在塔巷之南。隔著南后街,與衣錦坊東西相聯(lián),又名允字彥豐避亂入閩,落戶于福州南后街,故稱黃巷。 宮巷-在安民巷之南,東西兩端分別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 馬鞍墻-是流行于福州地區(qū)建筑風(fēng)格,墻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線型,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故稱馬鞍墻。 交通信息福州機(jī)場、各大火車站、汽車站均有直達(dá)巴士或地鐵到三坊七巷,自駕車來榕可直接導(dǎo)航“三坊七巷”。景區(qū)門票票價(jià)為每張160元;水榭戲臺、小黃樓、林聰彝故居 20元/人次 ;嚴(yán)復(fù)故居、劉家大院 15元/人次;王麒故居、郭柏蔭故居、鄢家花廳、尤氏民居 10元/人次;謝家祠、劉齊銜故居、周哲文藝術(shù)館(光祿吟臺青磚樓) 5元/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