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小岳岳的淘寶店里老湯燴面一個月售一萬五千份,后有周口老鄉(xiāng)把燴面帶到非洲坦桑尼亞,刮起了一陣“河南風”,女排主攻手朱婷想學做河南燴面,愿意教表情包“王之蔑視”作為交換……朱婷想學的燴面,可沒那么簡單。 除了燴面之外,中原最常吃的就是燴菜,說簡單又不簡單,在這個驟然凍死狗的秋天,來一碗熱騰騰的燴菜加粉條才是正經(jīng)。 畢竟,一鍋燴,一碗面里蘊含著河南人的文化精神,更像是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河南人包容,樸實,扎實肯干的品質。 王小米丨文 燴菜:胸懷有多大,燴菜有多滿 中原人為什么對燴菜情有獨鐘?白菜,豆腐,粉條,酥肉,丸子,豆芽,海帶,這些最常見的食材,一鍋煮出來,是一碗再平常不過的家常菜。 但在河南人心中,燴菜豐儉由人,既有用料簡單的素燴菜,又有加上高級海鮮燴菜,無論是哪一種,河南人氣質就是這樣,實在,吃得飽,種類多,一鍋燴出來,大碗盛出來,透露著質樸,豪爽的熱烈。 安陽扁粉菜 就是那么重口帶勁 扁粉菜主料是粉條,配上豬血,青菜,豆腐,皮渣等,一碗紅油通透的扁粉菜,是安陽人日常生活之一。 紅彤彤的辣油是扁粉菜的精髓,而且,扁粉菜用大油,跟其他地方的清淡鮮美的燴菜不一樣,扁粉菜好吃在重口,有味。來安陽,不吃碗扁粉菜怎么走得動? 安陽有殷墟,有大個司母戊鼎,你從這么大的禮器和炊具完全可以看出,安陽人的吃是有歷史淵源的。人家就是這么實在。 魯山攬鍋菜 味道不重要,跟誰吃重要 魯山攬鍋菜是魯山的特色雜燴,與帶清淡湯汁可以喝的雜燴菜不同,魯山攬鍋菜更像是一道就米飯和饃吃的菜。 創(chuàng)始人就是魯山本地姓楊的一位廚師,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自創(chuàng)了這個燴菜,并注冊了“魯山攬鍋菜”這一商標。 攬鍋菜燴汁是深色的,正宗的里面要加五花肉,炸豆腐干,白菜,粉條,必不可少。但實際上家常的攬鍋菜怎么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吃的人。大年三十,一鍋攬鍋肉菜,就是魯山人團圓的味道。 郟縣豆腐菜 不止是饸烙面 郟縣豆腐菜又叫粉條豆腐菜,在郟縣,人們常吃的除了用羊湯高湯煮的饸烙面,還有粉條豆腐菜。 粉條豆腐菜最重要的就是打底的羊湯,還有羊雜。除此之外,加上燴菜時萬能的粉條,炸豆腐,因為粉條豆腐菜是羊湯,最后撒上一把香菜或蒜苗。 最初的豆腐粉條菜就跟燴菜的起源一樣,是干活人在集市上吃的一種雜燴,師傅們一邊用風箱拉火,一邊往鍋里扔血塊,2毛5一碗,大家吃的熱熱鬧鬧,說不盡的隨性。 禹州順店雜炣 胸懷若“一頭?!?/strong> 在禹州,隨便問一個人去哪里吃雜炣,他一定會告訴你,順店雜炣是最正宗的,沒有之一。順店是禹州的一個名鎮(zhèn),去了禹州,不吃一碗順店雜炣就算白來了。 順店雜炣也是燴菜之一,不同的是,他的配置更加豪華,牛棒骨,牛雜熬制的高湯,牛油秘制的辣椒,再加上禹州地道的粉條,與油豆腐一“炣”, 炣就是燴的意思,一碗順店雜炣就成了。 現(xiàn)在,在網(wǎng)店上也有順店雜炣在賣,天南地北的禹州人無論在哪都能吃到家鄉(xiāng)味。順便一提,禹州的粉條名氣很大,所以順店雜炣里地道的紅薯粉條比別處要好吃哦。 博愛雜拌 丸子不是特色,水席和雜拌才是 博愛有名的不僅是早餐牛肉丸子湯和酥肉湯,也不只是豫竹方便面,還有博愛特有的燴菜:博愛雜拌。博愛燴雜拌是博愛水席的代表性菜,漢回的做法略有不同。 漢族飯店最有名的是保疆雜拌,回民飯店最有名的是景亮雜拌,主料一般是丸子,粉條,蔬菜,魷魚等一鍋燴。 咸淡適中,兼容并蓄,這種五味調和的雜燴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很難,博愛人對雜燴的熱愛就像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一樣,只增不減。 登封燴羊肉 少林十三棍僧可不是吃素的 燴羊肉,據(jù)說是唐朝初期,李世民率兵去洛陽平息鄭王王世充叛亂,結果身負重傷,少林十三棍僧出手相救,為了使李世民早日康復,少林和尚買了幾只小山羊,用鐵鍋盛嵩山泉水和大蔥、粉皮、花菜等特產(chǎn)來燉肉,然后燉出來了現(xiàn)在所說的燴羊肉。 李世民吃后,傷愈極快,恢復元氣后起兵平復了王世充。李世民繼位后,還記著美味的燴羊肉,傳旨讓嵩山高廚星夜兼程,速到長安讓他大快朵頤燴羊肉。 為答謝少林高僧救命之恩,特降旨免除酒肉之戒,從此登封燴羊肉譽滿中原,流傳千年之久。 在鄭州,最有名的燴羊肉是三廠燴羊肉,但依舊來源登封燴羊肉。 登封燴羊肉最美的是要配焦蓋燒餅吃。一碗燴肉要羊肉二兩,里面的食材很多,木耳,豆腐皮,各種菌菇,晶亮的粉條,燉的軟爛的羊肉,這樣咸鮮的味道,是大半河南人都熟悉到心坎里的味道。 林州大燴菜 林州話難懂,燴菜并不 林州話是最難懂的河南話之一,但林州人很實在,嘗嘗他們的大燴菜就知道。 林州大燴菜,是林州最具特色的菜。主料為豬肉、排骨或酥肉,紅燒,配上丸子、皮扎、粉條、豆腐、海帶、白菜等輔料燴成的,材料不一而足,但林州大燴菜必放的就是皮扎。 皮扎跟安陽的皮渣,以及禹州的燜子很像,都是那種晃晃悠悠用粉條做成的。 傳說林州燴菜的產(chǎn)生就是因為過去的人吃不上什么東西,更談不上什么菜式,就把所有的食材一鍋亂燉來吃。在舊時婚喪嫁娶的時候,酒席就是一大鍋燴菜亂燉。貧乏時代,吃大鍋飯的美味,流傳下來,成為傳統(tǒng)。 林州人過年,少不了燴菜。太行山下的人樸實,一院子掛起的金黃柿子,熬出來的小米稠湯,一碗冒尖的燴菜,就是一個冬天。 燴面:在坦桑尼亞賣燴面的,是河南人 說起燴面,當真是河南本土特色,出了河南,不一定能像蘭州拉面教和沙縣小吃教一樣隨處可見。但也不盡然,40多歲的周口人王國杰把燴面賣到了坦桑尼亞,黑人小伙邊吃燴面邊用河南話夸贊場面,居然一點也不違和。 說起正教燴面,你可能不知道的一點是,即使是在鄭州,想找到完全一樣味道的燴面也很難。高湯的味道非常微妙,少吊一點,多吊一點,味道都不同。更別說河南整個區(qū)域108縣市。 不過,他們本質都是“燴”。無論放不放海帶,放不放豆皮,放不放海鮮,河南燴面有一點都相同,大海碗,一鍋燴。面皮勁道厚實,口感扎實。這與河南人樸實,包容的情懷有關。 另外,燴面在河南是百搭的存在,吃完火鍋,來片燴面吧,吃麻辣燙,來片燴面吧,吃完烤魚,來片燴面吧,吃完大盤雞,當然是來片燴面拌一下。百搭,隨意,簡單而美味。 根據(jù)燴面的大致派別,還是可以稍微分一下的。 鄭州本地流派 俺吃的不是味道,是回憶 鄭州本地燴面派別,就是那幾大家。合計,蕭記,谷雨春,裕豐源。這些燴面特點是滋補的牛羊湯底,一般加枸杞之類的,輔料多種多樣,豆腐皮,青菜,木耳,粉條,鵪鶉蛋等等。 作為一個豫東人,我第一次吃鄭州這種燴面的時候,簡直震驚了,這是燴面邪教!豫東地區(qū)的燴面就是清淡有味的高湯,加上勁道的面條。非常簡單醇厚。 后來,吃的多了,還有三鮮味的,菌菇味的等等,覺得這種一鍋燴的也挺好的,吃的種類多,也很滋補。 不過蕭記和合計確實不如以前了,去的人沖這個名頭,但蕭記現(xiàn)在人家燴面是虛頭,做菜才是最好吃的,燒海參不要太美味。 方城派燴面 不生產(chǎn)水,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方城燴面在河南屬于小眾流派。方城燴面重點在于羊肉和羊湯。湯是最重要的,也有人說是因為方城的水與其他處不同。 很奇怪的是,即使在相隔幾十里的社旗或南陽,一樣的燴面師傅,一樣的面,做出的味道也與方城燴面不同。 方城燴面以羊湯打底,和面的時候要一遍一遍的抹油,所以煮出的面滑而不膩,很是彈牙,輔料單一,只在出鍋的時候放香菜蔥花羊肉而已。 與方城燴面相似一類的是平頂山,洛陽的燴面。這派燴面就是湯又清淡又醇厚,不放太多雜料,面香與湯香融合在一起,唇齒留香。 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一鍋燴的形式更像是一種文化。不光是河南,東北的亂燉也很有名。 但像河南人一樣,如此喜愛燴菜燴面,已然成了一種文化符號的,真不多。也許是蘊藏著貧窮與戰(zhàn)亂的過去,但更多的,是中原海納百川,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和非視仍樂觀包容的精神吧。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