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詩詞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后臺回復“日歷”“圖書”可獲取詩詞日歷和免費圖書 今日優(yōu)課,點擊收聽→720元課程優(yōu)惠券! 《易經(jīng)》中把“六”定為陰數(shù),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jié)日。 據(jù)史料考證,重陽節(jié)始于遠古,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的《楚辭》中已提到了。 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屈原《遠游》 詠唱重陽節(jié)的詩章中,最為膾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維的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重陽節(jié)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 “(九月)命家宰,農(nóng)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span> “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zhèn)溆谔熳??!?/span> 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nóng)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jié)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到了后來,重陽節(jié)的習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民間化。 漢代《西京雜記》就有記載: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相傳自此時起,有了求壽的習俗。這是受古代巫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的宴會發(fā)展來的。 《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求長壽及飲宴,構(gòu)成了重陽節(jié)的基本內(nèi)容。 傳說晉人桓景從仙人費長房學道,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 桓景依言登高,果然避免了災禍。后遂以九日登高為習俗。 古人以九月九日為上九,又叫重陽節(jié)。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 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 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 “余閑居,愛重九之名。 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節(jié)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重陽正式被定為節(jié)日始于唐代。也許這就是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的原因。 茱萸(yu予):一名越椒,又稱吳萸,芳香植物。這時茱萸之實氣味香濃,色赤似椒子,相傳折來插在頭上可以避穢惡之氣和抵御寒冷。 登高 重陽節(jié)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jié)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jié)。農(nóng)歷九月俗稱菊月,節(jié)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jié)。 茱萸入藥,可制酒養(yǎng)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jīng)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qū)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jié)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吃重陽糕 據(jù)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jié)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祭祀“大火”星 作為古代季節(jié)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九月隱退。“大火”星的退隱,讓一直以“大火”星為季節(jié)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也讓把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chǎn)生恐懼。因此,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季節(jié)有了新的認識,九月祭火星的儀式逐步衰落,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候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承。 如果說上巳(清明節(jié))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后出室暢游的節(jié)日,那么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間有清明節(jié)“踏青”,重陽節(jié)“辭青”的風俗。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毛澤東·《采桑子·重陽》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唐·王縉《九日作》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唐·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南朝·江總《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明·文森《九日·三載重陽菊》 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jié),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巧妙地結(jié)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jié)日。 遠在異鄉(xiāng)的你,一定很想家,雖然不久前國慶、中秋才從家里回來,但一到節(jié)日還是不由自主的會想家,想自己的爸媽,想自己的兄弟姐妹。 給他們打個電話吧,其實你才是他們最大的牽掛,多保重自己!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有時候給以比受予更讓人感到快樂。 重陽節(jié)除了為爸媽做點事,也給身邊的需要幫助的老人順手幫個忙吧。 詩享課堂現(xiàn)已上線《從幾首唐詩談談如何寫好重陽詩》,歡迎大家收聽! 浙江師大客座教授 蔡國強老師主講 1、全新詮釋王維、盧照鄰、王勃、白居易等作品; 2、這些古代名家作品對當代人有哪些創(chuàng)作啟示(側(cè)重重陽詩寫作); 3、可現(xiàn)場點評部分學員作品(不少于5名)。 長按識別下圖立即收聽 本課程由詩享課堂制作 課程最終解釋權(quán)歸詩享課堂所有 |
|
來自: 杰西明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