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流嵐在中藥房或中藥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多種名稱不同的地黃丸。這些地黃丸組方不同,功效不同,應用自然也有不同之處,因此必須正確選用,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藥效。 【處方】熟地黃160g,酒萸肉(山茱萸炮制)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功能與主治】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六味地黃丸的組方出自宋朝醫(yī)學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一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等 6 味中藥炮制而成,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原用于小兒“五遲”(發(fā)育遲緩)等肝腎陰虛癥。后代醫(yī)家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其臨床療效顯著,將其作為滋補肝腎之陰的代表方,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一般認為,六味地黃丸適用于肝腎陰虧,虛火上升所致的腰膝酸軟,頭目眩暈,盜汗遺精,耳鳴耳聾等癥狀。
其他幾種地黃丸都根據患者不同的癥狀對六味地黃丸原方藥物加以增刪而得。
【處方】當歸40g,酒白芍40g,熟地黃160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功能與主治】滋肝腎,補陰血,淸虛熱。 用于肝腎兩虧,陰虛血少,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午后潮熱 ,腰腿痠痛,足跟疼痛。 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增加了養(yǎng)血柔肝的當歸和白芍,就組成了這個婦科病良藥,它對血虛頭暈、婦女崩漏等療效顯著。
【處方】麥冬60g,熟地黃160g,牡丹皮60g,茯苓60g,五味子40g,酒萸肉80g,山藥80g,澤瀉60g。 【功能與主治】 滋腎養(yǎng)肺。用于肺腎陰虧,潮熱盜汗,咽干咳血,眩暈耳鳴,腰膝痠軟,消渴。 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內加入麥冬和五味子,以增強六味地黃丸的養(yǎng)陰生津、斂肺納腎之效,對有咳嗽、氣喘、潮熱、盜汗等肺腎陰虛癥狀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F(xiàn)代研究稱,它還可以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
【處方】枸祀子40g,菊花40g,熟地黃160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功能與主治】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兩味中藥。它和六味地黃丸的區(qū)別在于,杞菊地黃丸增加了養(yǎng)肝明目的功效,主要滋補肝腎;后者是滋補腎陰。中醫(yī)治療眼部疾病,往往從肝腎入手。杞菊地黃丸可治療肝腎陰虛同時伴有的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視物昏花等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
【處方】熟地黃160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枸杞子60g,菊花60g,當歸60g,白芍60g,蒺藜60g,煅石決明80g。 【功能與主治】滋腎,養(yǎng)肝,明目。用于肝腎陰虛,目澀畏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 明目地黃丸是在杞菊地黃丸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針對眼病的蒺藜、石決明及滋陰養(yǎng)血的當歸、白芍等藥,是眼病的專用方藥。
【處方】知母40g,黃柏40g,熟地黃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功能與主治】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知柏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知母、黃柏兩味藥制成,主要針對肝腎陰虛火旺所致的腰膝酸痛、虛煩盜汗、遺精等癥,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但方中知母、黃柏藥性寒涼,平時大便稀者須慎用,以免損傷脾胃。
【處方】肉桂20g,附子(制)20g,熟地黃160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功能與主治】 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桂附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肉桂、附子兩味溫陽中藥,對腎陽虛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長、大便稀爛、陽痿、滑精或女子不孕癥等較為適用。判斷陽虛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看舌苔,色淡而多苔,多屬陽虛。此外,陽虛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最后小編提醒大家,各種地黃丸雖好,切勿盲目服用,在醫(yī)生或藥師指導下正確選用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