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歷史悠久,光建都史就有八百年,那北京城里哪條街巷歷史最悠久呢?答案是,宣南的三廟街與老墻根街。 歷史上的宣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是北京城市活動的中心區(qū),位于宣南腹地的三廟街東起上斜街,西至長椿街。如今的三廟街街長不足三百米,寬約四至六米,街上店鋪不多,是一條不起眼的小街。但據(jù)古今學者考證,一致認為此街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北京道路歷史之最,是北京街巷名副其實的“老爺爺”。 這條街在唐代幽州時已有,遼代時在南京城(即北京)拱辰門里,金中都時在崇智門里,是當時商業(yè)活動極為集中的地區(qū),還有許多達官貴人的府邸,熱鬧繁華,堪稱遼金時代的金街。 遼金時此街比現(xiàn)在長,穿過長椿街至現(xiàn)在的槐柏樹后街。遼代在街南建有紫金寺,明嘉靖年間曾重修。明時街以寺名,稱紫金寺街。清代時,旁邊的上斜街上有兩座關帝廟。此街上也有一座,分別被稱為頭廟、二廟和三廟,此街因廟而被稱為三廟街。街的長度縮短為明代的一半。十年動亂中一度改為“立新街”,后又恢復古稱。 清代學者、詩人,康熙時任翰林院檢討、明史館纂修館的毛奇齡曾居三廟街中段路北。他一生著作頗豐,后人贊他“淹貫群書,詩文皆推倒一世?!弊≡谌龔R街時,他常去南邊不遠的長椿寺與友人們飲宴賦詩,留下不少詩篇。 另一條老街興于遼代,即離三廟街不遠的老墻根街。老墻根街位于下斜街中段路東,是一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斜街,東接校場口胡同。因東口臨遼南京城東城垣內(nèi)緣而得名“老墻根”,街名始終未變。1965年整頓街名時,只在名后加了一個“街”字,稱老墻根街。 椐張江裁著《燕京訪古錄》載,在老墻根曾發(fā)現(xiàn)一段古城墻遺址:“長一丈八尺,高九尺。城磚堅固,石基如新,平嵌一石……上刻隸書‘通天’二大橫字,左刻‘遼開泰元年’五字。右刻‘北門’二字,均隸書??即颂帪檫|時東北隅?!?/p> 不少人知道北京的刑場明代在西四牌樓,清代南移至菜市口,民國時移至天橋。但極少人知道在移至天橋之前還曾有一個刑場在老墻根附近。 老墻根西口以西有一條東西向略有傾斜的胡同,西口在長椿街,早年叫竇家坑。但人們念俗了,常稱為斗雞坑。清末,在這條胡同中段路北有一個大院子?;疑母叽髧鷫?,北端達三廟前街,院門開在南面,城樓式的大門前有衛(wèi)兵站崗,這個森嚴的大院就是當年的刑場。 宣統(tǒng)年印制的《京華百二竹枝詞》中說:“當年棄市任觀刑,今日行刑場筑成;新舊兩般皆有意。一教警眾一文明?!逼浜笥凶ⅲ骸白郧懊骷丛诓耸行倘?,本朝仍之。每遇人於市,觀者,動為塞途。今于斗雞坑地方建筑刑場一所,門墻室宇,頗為高宏;既為衛(wèi)生,符合衛(wèi)生之舉?!笨諘绲男虉鰞?nèi)只有幾間平房,還有綁犯人的木樁和鑄有鬼頭刀的刀具。當時處決犯人仍用刀砍,處決后從大墻西南角一個洞口拖出去,到附近大坑內(nèi)掩埋。 刑場移往天橋后,這里辦了一所教育感化不良少年的感化學校,胡同也改名感化胡同,沿用至今。1939年社會慈善家熊希齡、英斂之創(chuàng)辦的香山慈幼院在感化胡同中設立高級土木科職業(yè)學校,專收孤寒兒童和流離失所人員讓他們學一技之長,自謀生路?,F(xiàn)在,在刑場舊址東、南、西三面院墻早已拆除,只有北面一段殘墻尚存,是對那段血腥歷史的一點記憶。 一個城市甚至一條街巷的歷史總是由多層面構成的,血腥刑場之外,老墻根街附近的百姓生活也不乏平靜與愜意。下斜街與老墻根街交界處不遠,就是老北京著名的下斜街花市。這里離京南著名花鄉(xiāng)——豐臺八村不遠。每當土地廟會,花農(nóng)們肩挑車載各種鮮花到廟會售賣,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花市。 下斜街花市與京城另一著名的崇文門外花市不同,那里是出售人造花——各種絨花、絹花,這里賣的則是真正的鮮花?;ㄊ性谇宄钍?,那時許多文人墨客寓居宣南一帶,他們常常結伴賞花,吟詩作對,清代著名詩人查慎行(金庸先祖)曾詠詩:“賣花聲里過斜街,不記招尋月幾回。”“結鄰真喜近斜街,步履尋春又一回?!睆脑娢闹锌梢钥闯觯敃r這片街區(qū)鮮活的日常。清代著名詩人朱彝尊因愛花而移居下斜街。并賦詩道:“老去逢春心倍惜,為貪花市住斜街?!彼墓示釉谙滦苯种卸温窎|,只是普通的小院,朱彝尊親植了桃樹和紫藤,在這里過起了閑適的田園生活。陳 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