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十五絡脈

 ll無為 2017-11-10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十五絡脈的分布

  • 5 十五絡脈的作用

  • 6 十五絡脈詳述

    • 6.1 手太陽絡脈

    • 6.2 手太陰絡脈

    • 6.3 手少陽絡脈

    • 6.4 手少陰絡脈

    • 6.5 手陽明絡脈

    • 6.6 手厥陰絡脈

    • 6.7 足太陽絡脈

    • 6.8 足太陰絡脈

    • 6.9 足少陽絡脈

    • 6.10 足少陰絡脈

    • 6.11 足陽明絡脈

    • 6.12 足厥陰絡脈

    • 6.13 任脈絡

    • 6.14 督脈絡

    • 6.15 脾之大絡

  • 7 參考資料

1 拼音

shí wǔ luò mài

2 英文參考

fifteen large collaterals[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fifteen collaterals[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返回]3 概述

十五絡脈又稱十五絡、十五別絡[1]。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絡脈之絡即網絡,絡脈是指經脈分出網絡全身的支脈。與經相對[2]?!饵S帝內經靈樞·脈度》:“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nbsp;十二經脈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絡,加上任脈的絡脈(身前)、督脈的絡脈(身后)和脾之大絡(身側),共計15條,稱為十五絡脈,分別以其發(fā)出處的腧穴命名[3][4]?!峨y經·二十六難》中將十五絡的任、督二絡,改為陰蹻、陽蹻二絡脈[3]。現從《黃帝內經靈樞·經脈》[3]。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薄峨y經·二十六難》:“經有十二,絡有十五,余三絡者,是何等絡也?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蹻之絡也;陰絡者,陰蹻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瘪R蒔按:“《難經》以陽蹻陰蹻之絡為十五絡,殊不知督脈所以統(tǒng)諸陽,任脈所以統(tǒng)諸陰,還以《黃帝內經靈樞》為的也?!?/p>

[返回]4 十五絡脈的分布

《靈樞·經脈》云:“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靈樞·脈度》云:“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本褪钦f凡大而深的直行主干為經脈,凡小而淺的橫行支脈為絡脈[5]。絡脈網絡于各經脈之間而布滿全身,有無以數計的大小分支[5]。十五絡脈是十四經脈的特殊分支,除足太陰脾經有兩條絡脈外,其他十三經只有一條絡脈,共有十五絡脈[5]

十二經脈在四肢部(絕大部分在肘膝以下)各分出一支,與相表里的經脈連接[5]。即陰經別絡于陽經,陽經別絡于陰經[6]。如手太陰經的絡脈與手陽明大腸經連接,而手陽明大腸經絡脈則與手太陰肺經連接[5]。除了十二經脈在四肢部的十二絡脈外,在軀干部,任脈在身前分出一支,督脈在身后分出一支,足太陰脾經有一大絡從身側分出[5]。任脈的別絡從鳩尾分出以后散于腹部;督脈的別絡從長強分出以后散布于頭,左右別走足太陽經;脾之大絡從大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脅[6]。此外,還有從絡脈分出的浮行于淺表部位的浮絡和細小的孫絡,遍布全身,難以計數[6]。

足太陰脾經在下肢部本有絡脈,之所以又分出一支大絡,歷代醫(yī)家也有解釋:如元代滑伯仁《難經本義》載陳氏之注釋:“脾之大絡,又總統(tǒng)陰陽諸絡,由脾之能溉養(yǎng)五臟也。”清代張志聰解釋說:“夫脾之有大絡者,脾主為胃行其津液,灌溉于五臟四旁,從大絡而布于周身,是以病則一身盡痛,百節(jié)皆縱,而血絡之若羅紋,以絡于周身。足太陰之大絡者,止并經而行,散血氣于本經之部分,是以足太陰脾臟之有二絡也?!?sup>[5]

[返回]5 十五絡脈的作用

四肢部的十二經別絡,加強了十二經中表里兩經的聯系,從而溝通了表里兩經的經氣,補充了十二經脈循行的不足[4]。

軀干部的任脈絡、督脈絡和脾之大絡,分別溝通了腹、背和全身經氣,從而輸布氣血以濡養(yǎng)全身組織[4]。治療胸腹、腰背和脅肋部病癥[3]

各絡脈均有一絡穴[3]。并有所主病癥[3]。對針灸臨床的辨證和治療有一定的意義[3]。

[返回]6 十五絡脈詳述

絡脈是由經脈分出來的呈網狀的大小分支,共有十五條。絡脈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經脈,網絡全身組織,運行營衛(wèi)氣血。十五絡者系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中的任、督兩脈所分出的絡脈外,再加上“脾之大絡”,則共合成十五絡也。全身十五絡均由一穴道與經脈相連,因此絡之命名即以此本身起點之穴道名稱來命名,其名稱如下:

列缺絡─絡連手太陰肺經通里絡─絡連手少陰心經
內關絡─絡連手厥陰心包經偏歷絡─絡連手陽明大腸經
支正絡─絡連手太陽小腸經外關絡─絡連手少陽三焦經
公孫絡─絡連足太陰脾經大鐘絡─絡連足少陰腎經
蠡溝絡─絡連足厥陰肝經豐隆絡─絡連足陽明胃經
飛揚絡─絡連足太陽膀胱經光明絡─絡連足少陽膽經
尾翳絡─絡連任脈長強絡─絡連督脈
大包絡─脾之大絡

十五絡脈運行之方向,除任脈的尾翳絡、督脈的長強絡、脾經的大包絡,在軀干部分循行外,其他十二絡都在手腕和足裸部順著本經之經脈方向循行,把相互表里的陰經脈與陽經脈溝通起來,加強身體之聯系。

十五絡脈表

本經

絡名

部位

鄰經

手太陰肺經

列缺

去腕寸半

別走陽明

手少陰心經

通里

去腕一寸

別走太陽

手厥陰心包經

內關

去腕二寸

別走少陽

手太陽小腸經

支正

去腕五寸

內注少陰

手陽明大腸經

偏歷

去腕三寸

別人太陰

手少陽三焦經

外關

去腕二寸

合心主

(厥陰)

足太陽膀胱經

飛陽

去踝七寸

別走少陰

足少陽膽經

光明

去踝五寸

別走厥陰

足陽明胃經

豐隆

去踝八寸

別走太陰

足太陰脾經

公孫

去本節(jié)之后一寸

別走陽明

足少陰腎經

大鐘

當踝后繞跟

別走太陽

足厥陰肝經

蠡溝

去內踝五寸

別走少陽

任脈

尾翳

(鳩尾)

鳩尾骨下

散于腹

督脈

長強

夾膂上脊骶端

散頭上

脾之大絡

大包

去淵腋下三寸

布胸脅

6.1 手太陽絡脈

手太陽絡脈原稱手太陽之別,又稱支正。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自腕關節(jié)后5寸處的支正穴分出,向內側注入手少陰心經;其支脈上行經肘絡于肩髃部。其?。簩嵶C,關節(jié)弛緩,肘部廢痿不用;虛證,皮膚贅生小疣。取手太陽絡穴支正治療[7]。

6.2 手太陰絡脈

手太陰絡脈原稱手太陰之別,又稱列缺。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起于腕關節(jié)上方橈骨莖突的分肉間,腕后1.5寸處。一支走向手陽明經脈;一支與本經并行,直入掌中,散布在大魚際部。其?。簩嵶C見手掌和腕部灼熱;虛證見呵欠、尿頻、遺尿。可取手太陰絡穴治療[8]。

6.3 手少陽絡脈

手少陽絡脈原稱手少陽之別,又稱外關。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為手少陽經脈別出的絡脈,起于腕關節(jié)后2寸處的外關穴,繞行于臂部的外側,沿本經進入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會合。本絡脈病變:實證見肘關節(jié)拘攣;虛證見肘關節(jié)弛緩不能收屈。均可取本經絡穴外關治療[9]。

6.4 手少陰絡脈

手少陰絡脈原稱手少陰之別,又稱通里。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從腕關節(jié)后1寸處的通里穴分出,沿本經上行進入心中,再向上聯系舌根部,歸屬于目系(眼后聯系于腦的組織)。分支在通里穴處走向手太陽經脈。其病癥:實證見胸膈脹滿、支撐不適;虛證見不能說話。可取手少陰絡穴通里治療[10]。

6.5 手陽明絡脈

手陽明絡脈原稱手陽明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脈自腕關節(jié)后3寸處的偏歷穴分出,向內側匯入手太陰經脈以溝通表里兩經;支脈向上沿臂經肩髃部上行至下頜角,遍布于牙根部;另一支脈進入耳中,與聚集在耳部的諸多經脈(宗脈)會合。本絡脈病變,實證見齲齒,耳聾;虛證可見齒冷,經氣痹阻則胸膈痞悶。均可取手陽明絡穴偏歷治療[11]。

6.6 手厥陰絡脈

手厥陰絡脈原稱手心主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起于腕關節(jié)后2寸的內關穴處,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沿經脈向上連系于心包,散絡心系。分支在內關穴處走向手少陽經,以溝通手厥陰、少陽表里兩經的聯系。其病癥:實證見心痛;虛證見心中煩亂??扇∈重赎幗j穴內關治療[12]。

6.7 足太陽絡脈

足太陽絡脈原稱足太陽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別出絡脈。脈自外踝上7寸處的飛揚穴分出,走向足少陰經脈以溝通表里兩經。本絡脈病變:實證見鼻流清涕、鼻塞、頭背疼痛;虛證見鼻流清涕、出血。均可取本經絡穴飛揚治療[13]

6.8 足太陰絡脈

足太陰絡脈原稱足太陰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為足太陰脾經別出的絡脈。自足大趾本節(jié)后1寸處的公孫穴分出,一支走向足陽明經以加強表里兩經的聯系;另一支進入腹腔,與腸胃聯絡。本絡脈病變:實證可見腹中疼痛如絞;虛證可見腹部脹氣;氣逆就會產生上吐下瀉。取本經絡穴公孫治療[14]。

6.9 足少陽絡脈

足少陽絡脈原稱足少陽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為足少陽膽經的別出絡脈。脈自外踝上5寸處的光明穴分出,走向足厥陰經脈以溝通表里兩經,再向下絡于足背。本絡脈病變:實證,足部厥冷;虛證,下肢痿軟難以步履,坐而不能立起。均可取本經絡穴光明治療[15]。

6.10 足少陰絡脈

足少陰絡脈原稱足少陰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為足少陰腎經的別出絡脈。脈起于大鐘穴,在內踝后繞行足跟而至足外踝,別行走向足太陽經;另一支與本經并行向上,走于心包下,再向外貫穿腰脊。本絡脈病變,脈氣厥逆,則心煩胸悶;實證見二便不通,虛證見腰痛。均可取本經的絡穴大鐘治療[16]

6.11 足陽明絡脈

足陽明絡脈原稱足陽明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為足陽明胃經的別出絡脈。脈自外踝上8寸處的豐隆穴處分出,走向足太陰經脈以加強表里兩經聯系;另一支沿脛骨外側緣向上,聯絡頭項(交會大椎),與行經該處的各經脈氣相會,向下繞絡于咽喉。其病癥:實證可發(fā)生癲狂;虛證可見足脛部弛緩無力,肌肉萎縮;氣逆可產生咽喉腫痛,突然失音。取本經絡穴豐隆治療[17]。

6.12 足厥陰絡脈

足厥陰絡脈原稱足厥陰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為足厥陰肝經別出的絡脈。脈自內踝上5寸處的蠡溝穴分出,走向足少陽經脈;其分支經過脛部上行到睪丸部,結于陰莖。本絡脈若發(fā)生病變,脈氣厥逆就會引起睪丸腫大,突發(fā)性疝氣;實證則見強陽不倒;虛證見陰部暴癢。均可取本經絡穴蠡溝治療[18]。

6.13 任脈絡

任脈絡原稱任脈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為任脈的別出絡脈。脈起于尾翳(鳩尾穴),在鳩尾骨(胸骨劍突)下面散布腹部。本絡脈發(fā)生病變,實證為腹皮痛;虛證則為腹皮瘙癢。均可取本經絡穴鳩尾治療[19]。

6.14 督脈絡

督脈絡原稱督脈之別。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為督脈別出的絡脈。起于長強穴,挾脊柱兩旁肌肉上行至項部,散布頭上,復向下行于肩胛的左右,分別走向兩側足太陽經,深入于脊旁肌肉。本絡病變,實證可見脊強反折(角弓反張);虛證可見頭部沉重,搖晃不寧??扇”窘浗j穴長強治療[20]。

6.15 脾之大絡

脾之大絡指由脾臟分出之大絡脈。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起于大包,在淵腋下3寸,散布于胸脅。本絡脈病變,實證遍身疼痛;虛證周身骨節(jié)弛縱無力。凡上述病癥和有瘀血凝滯癥狀者,均可取脾之大絡的大包穴治療。[21]

[返回]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y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6.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

  4. ^ [4]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

  5. ^ [5]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01.

  6. ^ [6]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1.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7.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0.

  9. ^ [9]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2.

  10. ^ [10]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4.

  11. ^ [1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7.

  12. ^ [1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0.

  13. ^ [1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4.

  14. ^ [1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7.

  15. ^ [1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1.

  16. ^ [1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3.

  17. ^ [1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6.

  18. ^ [1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43.

  19. ^ [19]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59.

  20. ^ [20]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6.

  21. ^ [2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8.

  • 中醫(yī)體質測評

  • 女性更年期指數測試

  • 男性更年期指數測試

  • 前列腺健康狀況測試

  • 亞健康狀態(tài)測試

  • 心臟功能測試

  • 血管老化程度測試

  • 大便指數測試

  • 患病征兆測試

  • 婚姻質量測試

  • 心理健康測試

  • 抑郁/焦慮測試

  • 強迫癥測試

  • 心理壓力測試

  • 心理年齡測試

  • 職業(yè)興趣測試

  • 氣質測試

  • 產后抑郁測試(EPDS)

  • 思維風格測試

  • 成人/伴侶親密關系測試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測試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