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無所不為”,是老子哲學的核心。什么叫“無為”?世俗把它理解為什么事都不做,或者解釋為“無所作為”,消極頹廢等等,不是望文生義,便是嚴重的誤解,跟老子的“無為”道德觀相去甚遠。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三章旨在說明“無為有益”,雖然沒有直接的解釋“無為”的含義,但其意自見。他主要從“有”“無”“人德效應”三個方面找依據,推及“無為有益”。其一、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種以柔克剛是生活中常見象, 水沖堤決,風催樹折、兩軍對壘以弱勝強等等,均說明天下最柔弱的東西 役使天下最剛強的東西。其二、無:“無有如無間”。沒有形體的東西,如:風、空氣,幾乎無孔不入其三、德:“不言之教”是說有道德的人,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勝于言 教。夸夸其談的號召,不如無聲的行動更具有感召力。 由此可知,老子的“無為”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也決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 相反:“無為”是積極精進,講究最有效的“作為”?!盁o為”是順應自然規(guī)律。以柔弱為用、不逞強好勝、不爭名奪利、不勞民傷財。“無為”是宇宙本體的性格,沒有自私的狹隘功利?!盁o為”是自然大道?!叭f物持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無為”是遏制自我欲望和膨脹。“無為”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都是有益的。只有“無為”,才能達到“無所不 為”。所以,“無為而無所不為”才是人生的歸宿。“無為”不僅是辦事原則、效率原則、節(jié)約原則,而且也是養(yǎng)生原則,快樂原則。 修煉時,如果做到“無為恬淡”,心思停止外馳,“拋棄”身體四肢, 廢除耳聰目明,離開形象,體內的元氣就與自然合一,而旋轉于體內,運 行于任何最“堅硬”的組織成分之中,產生最佳的養(yǎng)生效益。修煉者可以 體悟到“勝似飲美酒”和“坐聽天弦曲”的蘇綿感和輕安感。有人形容這 是“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這種境界是不能刻意追求的,只有“無 為”才能得到。如果繼續(xù)精進,進入到完全“無我”的大徹大悟境界時, 修煉者就會與宇宙萬物圓融無礙,真正體味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 的玄妙了。 |
|
來自: 滄海一笑hn3msc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