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教授 丹梔逍遙散,亦名加味逍遙散。主治肝郁血虛、化火生熱之證。劉師認為:丹梔逍遙散中的丹皮甘涼,清熱涼血而不滋膩,梔子苦寒質(zhì)輕,屈曲下行,通達三焦,白術、茯苓助土培本,芍藥、當歸補血以滋木,薄荷、煨姜均能透達木郁,尤以柴胡善能調(diào)達肝膽,升發(fā)火郁。相合成劑,符合木郁達之之法。并強調(diào)指出,治療肝郁之火,斷乎不能用苦寒之藥,惟在調(diào)達肝氣,順其性而治之,方為得。所以劉師把丹梔逍遙散改為丹梔逍遙湯,加減應用治療各種病證,尤其對一些奇難雜證,療效顯著。 閉經(jīng)治驗 女患,26歲,于1987年10月26日初診。 患者自述停經(jīng)3年余,前醫(yī)曾用活血補血,行經(jīng)化瘀等治療效果不顯。刻下:小腹脹,帶下多,失眠,乳房脹痛,頭痛目眩,舌紅苔薄白,脈沉弦滑。綜合脈證屬肝郁血虛,郁久化熱,血脈不利而經(jīng)水不通,治用解郁清熱以通經(jīng)脈。 丹皮10克、梔子10克、柴胡12克、當歸15克、白芍10克、茯苓30克、白術10克、炙甘草3克、薄荷2克、桃仁15克、紅花10克、枳實10克,7劑。 11月1日復診:藥后少腹脹痛減,帶下減輕,效不更方,繼進6劑,經(jīng)水來潮,量多有塊,全身暢快,改為逍遙湯以善其后,追訪1年月經(jīng)正常。 顏面痤瘡治驗 女患,28歲,某大學教師,于1981年3月12日初診。患者顏面痤瘡發(fā)作六年余。月經(jīng)前加重。伴有心煩急躁。手足心熱,口苦咽干,頭目眩暈,查脈弦細,舌邊尖紅苔薄黃,從脈證反映了郁熱化火,木郁刑金之證。 丹皮10克、梔子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柴胡12克、茯苓15克、白術10克、炙草6克、薄荷2克、生姜3克、大青葉6克、枇杷葉15克、黃芩6克,水煎服2劑,諸證皆減,連服6劑,病愈。 更年期綜合癥治驗 女患,49歲,干部,北京人,于1988年6月12日初診。 患者自述月經(jīng)紊亂半年余,精神不安,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失眠多夢,精神不安,躁煩易怒,胸脅脹滿,失眠多夢,口苦咽干,小便黃赤,西醫(yī)診斷更年期綜合癥。經(jīng)服更年康片及生脈飲等補腎調(diào)養(yǎng)之品罔效。近日來,情緒不能自控,易悲怒哭笑,常與他人爭吵,而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其脈弦細,舌紅苔薄黃。證屬肝郁氣滯,化熱傷陰。治擬疏肝解郁,養(yǎng)陰清熱。 丹皮10克、梔子10克、當歸12克、白芍10克、柴胡12克、茯苓15克、白術10克、炙草6克、煨姜3克、薄荷2克,水煎服,連服12劑,諸證皆減而愈,隨訪半年,病未復發(fā)。 頑固性不寐證治驗 男患,42歲,北京某區(qū)檢察院干部。1986年12月6日就診。 患者自述失眠三年余,重時徹夜不眠,在北京安定醫(yī)院診斷為隱匿性精神分裂癥。多年來一直以鎮(zhèn)靜劑安定等藥維持。近三個月來,因心情不舒,失眠加重,服用4片安定也難入睡,心煩易怒,胸悶心悸,頭目眩暈。查其舌紅苔薄黃,脈弦滑。觀其脈證屬肝郁化火,火擾心神。 丹皮10克、梔子10克、柴胡14克、茯苓15克、當歸12克、白芍10克、白術10克、炙草6克、煨姜1克、薄荷2克、黃柏6克、竹茹12克,水煎服。 7劑后復診,心煩諸證減輕,夜寐安然。為鞏固療效,上方去黃柏、竹茹繼服7劑,諸證皆愈,追訪1年,病未復發(fā)。 本文摘編自馮建春、馬志才《劉渡舟教授運用丹梔逍遙散驗案》,特表致謝! |
|
來自: 仙鶴草中醫(yī)學堂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