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文死諫,武死戰(zhàn)。作為唐代著名的文臣,顏真卿死在了戰(zhàn)斗中。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顏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yīng)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代名臣,杰出的書法家。 我們心目中的顏真卿,可能僅僅局限于作為書法家的顏真卿。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chuàng)造了新的書風。顏真卿創(chuàng)造的書體被稱為“顏體”,后世將他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顏真卿傳世書法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yīng)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顏真卿的楷書,已形成一種范式,后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可見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顏真卿像 但常人不知道的是,顏真卿還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秉性正直,篤實純厚,從不阿于權(quán)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他文武雙全,人如其字,剛正威武有氣節(jié),最終以死明志。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四任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權(quán)臣楊國忠排斥,被貶為平原太守。平原郡屬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轄區(qū),顏真卿從各種跡象判斷,安祿山可能要謀反,便未雨綢繆,以陰雨不斷為由,暗中加高城墻,疏通護城河,招募壯丁,儲備糧草。表面上每天與賓客駕船飲酒,以此來麻痹安祿山。安祿山果真認為他是個書生,放松了警惕。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河北郡縣大都被叛軍攻陷。顏真卿依托堅固的平原城嚴密防守,派司兵參軍李平騎快馬到長安向玄宗報告。玄宗初起初聽到安祿山反叛的消息,嘆息說:“河北二十四個郡,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 ”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對左右的官員說: “我不了解顏真卿的為人,他做的事竟這樣出色! ” 后因孤立無援,只得放棄平原?!鞍彩分畞y”后,被授為憲部尚書,后遷御史大夫。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 因為顏真卿性格剛直,經(jīng)常仗義執(zhí)言,對一些奸佞之臣毫不留情面,得罪了許多人。盧杞任宰相后,更加厭惡顏真卿的剛正,將其改任太子太師,連禮儀使也罷免了,準備把他排擠出京城。顏真卿去見盧杞,告訴他說: “你先父盧中丞(盧奕)的頭顱送到平原郡,臉上滿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親自用舌頭舔凈,您忍心不容忍我嗎? ”盧杞表面驚惶地下拜,但內(nèi)心恨之入骨。 顏真卿書法作品 建中四年(783年),叛軍李希烈攻陷汝州,盧杞想了一招借刀殺人之機,建議派顏真卿為使者,到李希烈軍中去傳達朝廷旨意,德宗李適同意。朝臣們都 看穿了盧杞的把戲,為此大驚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為失一國老,貽朝廷羞”,堅決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鄭叔則也勸他不要去,顏真卿無所畏懼,回答說: “圣旨能逃避嗎? ”顏真卿到汝州后,李希烈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叫自己的部將和養(yǎng)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nèi)外。顏真卿剛開始宣讀圣旨,那些人就沖上來,手里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又是謾罵,又是威脅,顏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逼迫他寫信給皇帝洗刷自己的罪行,顏真卿嚴詞拒絕。 李希烈將顏真卿關(guān)押起來,派很多士兵嚴密看守。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說要活埋他,顏真卿約見李希烈說: “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戲! ”荊南節(jié)度使張伯儀兵敗時,李希烈命令把張伯儀的旌節(jié)以及被俘士兵的左耳送給顏真卿看,他痛哭撲地,氣絕后又蘇醒,從此不再與人說話 。顏真卿估計自己一定會死,于是寫了給德宗的遺書、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著寢室西墻下說: “這是放我尸體的地方啊! ”李希烈稱帝時,派使者問登帝位的儀式,顏真卿回答說: “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國家禮儀,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 ” 顏真卿書法作品 李希烈稱帝后,多次逼顏真卿投降,顏真卿不屈服。784年8月,李希烈將顏真卿縊死。嗣曹王李皋聽到顏真卿死節(jié)的消息后,為他流下眼淚,三軍都為之痛哭。 羅貫中用這樣的詩句稱頌顏真卿:萬古真卿義不磨,沖天豪氣世間無。忠貞凜凜名猶在,烈烈轟轟大丈夫。 正所謂“國有諍臣,不亡其國”,正是有顏真卿這樣一批忠臣、諍臣,唐朝此后還延續(xù)了一百多年。 顏真卿(劇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