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公孫大娘。 有關她的傳說,很多都是出自她門下弟子的口中。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 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魄?,杜甫先生若不是遇到了李十二娘,又怎么會想起自己年幼時,親眼見到過公孫大娘那令人嘆為觀止的劍術(shù)?又怎么能寫得出那首流傳千古的《劍器行》? 這位極富傳奇性的女人,一生因劍而名,也由名傳劍。她出身宮門,一直是宮內(nèi)舞姬中的紅顏翹楚,后來在民間收過一些弟子。這些弟子大多出身于梨園、教坊,杜甫所見到的那位李十二娘,便是當年公孫大娘的親傳弟子。 可惜的是,公孫大娘的舞劍秘技雖然宇內(nèi)無雙,但或許因為過于高妙,門下的弟子無法領會內(nèi)中神韻;抑或是她恪守著某些古老的傳統(tǒng)規(guī)矩,到她離世以后,她的劍術(shù)就在人間失傳了。 但她那神乎其技的劍術(shù),卻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至深。如非是她,只怕就沒有草圣張旭的狂草出世;如非是她,只怕畫圣吳道子也無法體會中運掌畫筆的至高境界;如非是她,我們又如何從那一首流傳千古的“劍器行”中,遙想千百年前,漢民族在舞蹈上的神妙造詣? 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傾動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zhuǎn)愁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