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xué) 為萬世開太平
《大周王朝》之:齊桓公上位 來自欒氏春秋 00:00 00:30 齊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第三個也是最小的兒子,其母為衛(wèi)國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于齊國內(nèi)亂后 ,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qiáng)盛。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齊國北杏(今山東聊城東)召集宋、陳、蔡、邾等諸侯會盟 ,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dāng)盟主的諸侯。 當(dāng)時中原華夏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擊,于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齊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nèi)亂中餓死。
齊襄公的父親是齊僖公,齊僖公在位時期,曾先后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宋國與衛(wèi)國之間的爭端,與鄭國、魯國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國。平定許國,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與鄭國擊敗狄戎,后討伐魯國和鄭國,使齊國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面。 齊僖公三十三年(魯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98年)十二月丁巳日,齊僖公去世,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齊襄公四年(魯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正月,魯桓公與齊襄公在濼地會見,然后和夫人文姜來到齊國。文姜是齊襄公的異母妹妹,齊襄公在當(dāng)太子時,便和文姜私通亂倫。文姜自從嫁給魯桓公之后,就沒有再和齊襄公見面。此次文姜和魯桓公來到齊國,齊襄公再度與她私通。魯桓公知道此事后,責(zé)怪文姜,文姜將情況告訴齊襄公。同年四月初十日,齊襄公設(shè)宴招待魯桓公。齊襄公將魯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幫助魯桓公登車,就勢將魯桓公勒死。魯國人告訴齊襄公說:“我們國君畏懼您的威嚴(yán),不敢茍安,來到貴國重修舊好,禮儀完成后卻沒有回國。我國不知道該歸罪于誰,在諸侯中造成惡劣影響。請求用彭生來清除這種影響?!庇谑?,齊襄公殺死公子彭生來向魯國謝罪。
同年七月,齊襄公在衛(wèi)國的首止召開諸侯盟會,鄭國國君鄭子亹畏懼齊國的勢力,不聽大臣祭仲的勸告,帶領(lǐng)大臣高渠彌一同前往參加盟會。鄭子亹年少時,曾經(jīng)和齊襄公發(fā)生爭斗,因此雙方結(jié)下怨仇。同年七月初三日,鄭子亹和高渠彌來到首止,與齊襄公會面,因未有就從前的事向齊襄公道歉,齊襄公發(fā)怒,于是埋伏帶甲武士殺死鄭子亹,將高渠彌五馬分尸。祭仲到陳國迎接鄭子亹之弟公子嬰回國繼位,史稱鄭子嬰。(而《史記》則記載,齊襄公殺死鄭子亹后,高渠彌逃回鄭國,和祭仲一同到陳國迎接鄭子嬰回國繼位。)
當(dāng)初,齊襄公派遣大臣連稱、管至父到葵丘駐守,約定瓜熟時節(jié)前往,到明年瓜熟時節(jié)派人去替換。齊襄公十二年(魯莊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連稱和管至父在葵丘駐守一年,瓜熟時節(jié)已過而齊襄公不派人替換。連稱、管至父請求派人替換,但齊襄公卻不同意。連稱和管至父非常憤怒,于是策劃叛亂。起初齊襄公的父親齊僖公非常寵信侄子公孫無知,衣服禮儀等種種待遇都和太子一樣。齊襄公即位后,降低公孫無知的待遇。連稱、管至父二人便利用公孫無知發(fā)動叛亂。連稱有個堂妹在齊襄公的后宮,不受齊襄公的寵愛,于是就指使她偵察齊襄公的情況。公孫無知答應(yīng)她事成之后,讓她做自己的夫人。
同年十二月,齊襄公到姑棼游玩,便在貝丘(一作沛丘)打獵,因受到野豬的驚嚇,從車上掉下來摔傷腳,而且還將鞋子弄丟。齊襄公回去后,責(zé)令管鞋人費(fèi)(姓氏不詳,名費(fèi),一作茀)去找鞋,費(fèi)找不到,齊襄公就抽打費(fèi)三百鞭,打得皮開血出。費(fèi)走出來后,公孫無知和連稱、管至父等人聽說齊襄公受傷,便率領(lǐng)徒眾襲擊齊襄公的住所。公孫無知等人在宮門口遇到費(fèi),并把費(fèi)劫走并捆起來。費(fèi)說:“我哪里會抵抗你們,暫且不要進(jìn)去驚動宮中,驚動宮中就不易攻進(jìn)去?!惫珜O無知不相信,費(fèi)便解開衣服,讓他們查驗自己的背后的鞭傷,公孫無知便相信費(fèi)的話。費(fèi)表示愿意和他們一起行動,請求先進(jìn)宮去。費(fèi)進(jìn)宮后,立即將齊襄公隱藏到門后。過了一會兒,公孫無知等人恐其有變,于是率眾進(jìn)去。費(fèi)與宮中侍衛(wèi)、齊襄公寵臣攻擊公孫無知等人,但沒有取勝,費(fèi)等人全部被殺。公孫無知進(jìn)入宮中,在床上殺死孟陽,說:“不是國君,樣子不像?!惫珜O無知一眼看到齊襄公的腳露出在門下邊,于是將齊襄公殺害,而公孫無知自立為國君。
公孫無知(?—公元前685年),姜姓,呂氏,名無知,齊前莊公之孫,夷仲年之子,齊僖公的侄子,齊襄公和齊桓公的堂兄弟,春秋時期齊國公族。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聯(lián)合連稱、管至父弒殺齊襄公,自立為君,史稱齊前廢公。起初,公孫無知對大夫雍廩無禮,因此雍廩怨恨他。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到雍林游玩,雍廩趁機(jī)襲殺了公孫無知。 這樣一來,齊襄公被人殺死了,公孫無知上臺后不久也被人殺了,齊國政權(quán)出現(xiàn)了真空。那么有希望繼承齊國國君之位的只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了。且說當(dāng)年齊襄公時,國政混亂。管仲、召忽保護(hù)公子糾逃到了魯國,鮑叔牙則保護(hù)小白逃到莒國?,F(xiàn)在,齊國的權(quán)力出現(xiàn)了真空,而高、國兩家也事先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國。
與此同時,魯也不閑著,出現(xiàn)了公子爭權(quán)的事。 魯莊公看到的是魯國的機(jī)會,只要把外甥公子糾扶上位,兩國關(guān)系不會差了,魯莊公看到是大利,想把事情做得體面些,把齊的大夫們召集起來,盟會,到夏天時,輔佐著糾去齊國繼位,一進(jìn)齊國國境,發(fā)現(xiàn)有部隊阻擋他們,得知齊小白、鮑叔回去了,他們也得到貴族之家的支持,上了臺。魯莊公想不到這樣的結(jié)果,就回來了。
組織人馬在秋天時在乾時這兒打仗,征討,魯不占天時地利,戰(zhàn)爭中,魯國敗了。敗了,連魯莊公的車都沒了。只有一個小勝利,是管仲,還有召忽,管仲打仗賣力,給了齊桓公一箭,當(dāng)時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齊桓公繼位后就找鮑叔牙做國相,沒想到他堅決不干,還推薦了管仲。齊桓公想這是仇人呀,怎么能選他呢?鮑叔牙說了五條理由:“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jié)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zhí)抱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币皇钦渭覍γ癖妼捄?,我做不到;二是治國不使大權(quán)旁落,我做不到;三是讓百姓鐵心跟著走,我做不到;四是統(tǒng)一民心,我做不到;五是戰(zhàn)陣鼓動戰(zhàn)士勇敢,我做不到。五點(diǎn)一說,齊桓公就答應(yīng)了。 這事,有意思。齊桓公表現(xiàn)是,“無小智惕而有大慮”,這人不小心眼,不斤斤計較。這種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緣,得人心,而小白這點(diǎn)上做得好,大事也不糊涂,能結(jié)交有志向與能力的人。就有人才在身邊。當(dāng)初,齊襄公繼位了,本沒有小白的事,在莒里應(yīng)該遭到不少困頓,這卻是必要的。在莒里的白眼讓他感到了生活的不易,所以他學(xué)會了用人。現(xiàn)在對管仲,原諒他的一箭之仇,未來信任管仲,是讓后人羨慕的。這事讓我們看到的是齊桓公這個老貴族的大大咧咧與大志,能做大事。居然接受了鮑叔牙的推薦。
歷史有美談叫管鮑之交,鮑叔牙原本可能為相時,推薦管仲,有文獻(xiàn)說過,有人在孔子面前稱贊管仲,孔子卻說我更贊賞鮑叔。他能舉賢,是偉大的。能維護(hù)有用的人,可見鮑叔牙的心胸。史載管仲說到自己一生時,說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鮑叔牙也。義釋管仲,這事離不開鮑叔牙。既然齊桓公同意,可是管仲在魯國呀,鮑叔牙說明要去要,去了魯國。找到魯莊公,木已成舟了,魯莊公也能認(rèn)清形勢。就跟魯莊公說,公子糾是你的外甥,但是兩個仇人得要回去,一是管仲一是召忽,尤其是管仲射了我們君王一箭,讓君王自己殺死他才行。魯國也答應(yīng)。準(zhǔn)備放回去,并且殺了公子糾。這時,召忽不干了,也死了。管仲沒有。這事后來有許多議論。像孔子的學(xué)生也討論過。管仲不死,卻要回國輔佐敵人,這像話嗎?孔子說這人能見其大。平時鮑叔、管仲、召忽閑聊時,鮑叔輔佐了小白,召忽說是生是糾的人死是糾的鬼。而管仲不愿意為他殉命,他覺得生死是為了這個國家的。春秋時期這個動蕩年代本是倫理分裂的時代。我們能看到政治變化時,有些人做了忠臣,為之死,有些人卻逃了,沒交出命。以圖將來,力圖做更大的事。管仲進(jìn)到齊國,開始了管仲相齊的歷史,開啟了齊桓公爭霸的歷史。
亂世,并不缺少人才,德不孤必有鄰。關(guān)鍵時能不能釣出人才來。舉賢才的氣度也是重要的。我們說人的歷史,什么是人的歷史?很偉大的一個功業(yè),你仔細(xì)分析仔細(xì)分析,分析到最后,是人格。是見識,是氣度,是心胸。假如沒有鮑叔牙那么寬闊的心胸,鮑叔牙之德,后來說什么,說是鮑叔牙這個人,他們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富貴,后來他的子孫享有富貴,陰德。實際上這種話也是在贊美,有這樣德行的人,應(yīng)該有好報,他的子孫應(yīng)該有好報。所以說沒有鮑叔牙管仲就完了,爛了,爛了就爛了,人生百年白駒過隙,齊桓公的霸業(yè)也許成,也許不成,也許當(dāng)然了,歷史有其必然性,可是必然性,它必然最后作用到這些人格,由這些人格完成這些事業(yè)。齊桓公沒有管仲,管仲不出來,一定有另外一個人出來,而另外一個人出來,也必須要遇到,像類似的這種幫忙的人才有他的機(jī)會,這個是必然的。
鄭國國君世襲表
鄭國,別名奠國,國君為姬姓,伯爵。春秋戰(zhàn)國時期重要諸侯國。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周厲王幼子友于鄭(今陜西華縣的東方),史稱鄭桓公。 周幽王時期,鄭桓公身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馬上就要滅亡。 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議下,于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將鄭國財產(chǎn)、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遷移到東虢國和鄶之間(今河南嵩山以東),號稱新鄭(今河南省新鄭一帶),這是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遷移。 桓公三十六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和鄭桓公,桓公之子武公即位。 繼位的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國,建立了實際獨(dú)立的鄭國,定首都為新鄭。 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兒子莊公登基。 鄭武公和鄭莊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很好的控制了自己屬下卿大夫的勢力,在春秋初年,鄭國非?;钴S。 甚至,一段時間之內(nèi),強(qiáng)大的齊國也對鄭國俯首稱臣,跟隨鄭國東征西討。 莊公時代鄭國內(nèi)部肅清了反動勢力,外部滅了許國,敗了宋國,還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當(dāng)時最強(qiáng)盛的國家,史稱“鄭莊公小霸”。 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 兒子厲公驅(qū)逐太子自立為君。 厲公在位及之后的二十八年間,鄭國大亂,因此從此鄭國日益衰落,齊國逐漸取得有利地位,開始控制周邊小國。 厲公下傳兩代到了繆公,以后鄭為晉、楚兩國威逼,幾乎年年不得安寧。 繆公下傳兩代到襄公時期,楚國曾攻占鄭國,襄公忍辱存國。 襄公下傳四代到簡公時,鄭國任用子產(chǎn)為相執(zhí)政,鑄造刑鼎,發(fā)展經(jīng)濟(jì),救助百姓,因而鄭國重新富強(qiáng)。 簡公下傳四代到哀公時,晉國韓、趙、魏三家強(qiáng)盛,鄭國再次衰弱。 哀公之后的幽公時期,韓武子攻占鄭國,殺害了幽公。 后來幽公之弟儒公復(fù)國,多次與三晉發(fā)生戰(zhàn)爭。 繻之后的康公時,韓國再次強(qiáng)盛。 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韓哀侯率軍再次攻占鄭國,鄭國滅亡,國土并入韓國。 鄭國立國432年,歷21君。
稱號 | 姓名 | 在位時間 | (西周時期) |
|
| 鄭桓公 | 姬友 | 前806年—前771年 | (春秋前期) |
|
| 鄭武公 | 姬掘突 | 前770年—前744年 | 鄭莊公 | 姬寤生 | 前743年—前701年 | 鄭昭公 | 姬忽 | 前700年,前696年—前695年 | 鄭厲公 | 姬突 | 前699年—前697年,前679年—前673年 | 鄭子亹 | 姬亹 | 前694年 | 鄭子嬰 | 姬嬰 | 前693年—前680年 | (春秋中期) |
|
| 鄭文公 | 姬踕 | 前672年—前628年 | 鄭穆公 | 姬子蘭 | 前627年—前606年 | 鄭靈公 | 姬子夷 | 前605年 | 鄭襄公 | 姬子堅 | 前604年—前587年 | 鄭悼公 | 姬沸 | 前586年—前585年 | 鄭成公 | 姬睔 | 前584年—前571年 | 鄭釐公 | 姬惲 | 前570年—前566年 | (春秋后期) |
|
| 鄭簡公 | 姬嘉 | 前565年—前530年 | 鄭定公 | 姬寧 | 前529年—前514年 | 鄭獻(xiàn)公 | 姬躉 | 前513年—前501年 | 鄭聲公 | 姬勝 | 前500年—前463年 | 鄭哀公 | 姬易 | 前462年—前455年 | (戰(zhàn)國時期) |
|
| 鄭共公 | 姬丑 | 前454年—前424年 | 鄭幽公 | 姬已 | 前423年 | 鄭繻公 | 姬駘 | 前422年—前396年 | 鄭康公 | 姬乙 | 前395年—前37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