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房又稱海苔房、海帶房,因為屋頂使用海草而得名。它曾廣泛分布于煙臺、威海、青島地區(qū),而今主要集中在威海下屬的榮成市。圖為榮成市東櫧島村航拍照片,海草房村落有三合院、小四合院、大四合院、一正一廂等。 海草房的確切產生年代無從考證,興盛于元明清三代。膠東地區(qū)多產山石和海藻,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多雪寒冷,當地居民以厚石砌屋墻,用曬干的海藻蓋屋頂,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民居。 在銅版畫畫家田夫的筆下,炊煙裊裊的海草房院落、引亢高歌的公雞、乘船出海的漁民……構成了生動又詩意的膠東農村生活場景。 早些年,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藻在膠東近海特別多,其中的寬葉海苔是最常用的一種。寬葉海苔一般隨著漲潮刮風漂上岸來,人們采集后就近在海灘上曬干?,F在野生海藻早已是稀有寶貝,越來越難尋了。 海藻曬干后,非常柔韌,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頂,可以持久耐腐、耐漏、吸潮,還可以保持屋子冬暖夏涼?,F在修補屋頂,需要從別的舊房頂扒下海藻來,重新處理后使用。 榮成市寧津街道寧津所村的王秉傳已經年過八旬,10歲出頭開始拜師學藝,是如今為數不多的幾位老苫房師之一。圖中,他正在展示苫海草房所用的拍板,當地人俗稱“印子”。 屋頂鋪設海草前需要進行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叫“拉笆子”,“笆子”一般用秫秸扎成,每間房大約需要三四百斤,等到笆子晾干了,就可以鋪海草了。 苫房頂時要從下往上苫,一層海草下邊要先鋪一層秸稈,如此往復需要18-25層,有錢人家甚至要28-35層;每間房大約需要海草2000-2500斤。苫房師在當地很受尊重,需要苦學10年以上才能出師,目前掌握整套技藝的也就三五人了。 屋頂苫完后,還需要用石灰草泥調成的稀漿抹平,俗稱“壓房脊”。兩頭尖翹,中間平緩帶弧度的屋脊形似漁船,厚厚的海草仿佛給船只披上了一層暖暖的外衣,承載著漁民對家人的祝福與牽掛。 長葉藻是海草房的建筑材料,也是天鵝最喜愛的食物。威海榮成市煙墩角村始建于明崇禎年間,村南面對一個海灣,每到寒風飄雪時節(jié),成群結隊的大天鵝就來到這里,翩翩起舞,如夢如幻。 一位老船長說,十幾歲出海的漁家漢子在海上漂泊時,心中最大夢想就是擁有一幢漂亮的海草房。如今,海草房已經逐漸被青磚紅瓦房所取代,這些寄托過他們畢生夢想的老房子,到頭來還是被浮華的時代拋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