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第一個皇帝(開國皇帝)其實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汗國,是一個酋長類的國家,其建立者是努爾哈赤。他在世的時候只不過是后金的大汗,并不是皇帝。 他二十五歲時起兵統(tǒng)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后金,割據(jù)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后,遷都沈陽。之后席卷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余城,之后與袁崇煥交戰(zhàn),被袁將軍轟傷而死。不過女真人從他開始逐漸強大了起來,所以死后追封為太祖。 雖說他是后金大汗但是他曾入贅佟家,在明朝時候努爾哈赤叫做佟努爾哈赤,如果把努爾哈赤翻譯為漢語就是野豬皮的意思,是不是能叫他佟野豬皮呢? 2.清朝是在第二任大汗皇太極的時候改的國號,皇太極算得上是清朝的開國君主,不過一般清朝多繼承后金的天命,以努爾哈赤為開國之君,從廟號也能看得出來。 皇太極,本名黃臺吉,乾隆時期為了顯示皇家的尊容改為皇太極。后金第二位大汗,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雖然不曾入主中原,但是其在東北稱帝,故算得上清朝的皇帝。據(jù)說“金”改“清”不只是為了避嫌宋遼時代的那個“金”,而是清朝原為金國,而明朝之“明”屬火,火克金,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打得大敗,“煥”字也屬火,金屬溶化后會變成液體,故由五德終始說改為“清” 。 皇太極即位之后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quán);在戰(zhàn)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顧之憂的戰(zhàn)略方針。對明則采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guān)奪取全國政權(quán)。他還曾出兵朝鮮迫使李氏朝鮮臣服于清朝。在1642年的松錦大戰(zhàn)中生俘洪承疇,自此明朝關(guān)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guān)已成必然之勢。 1643年,皇太極猝死,廟號太宗,謚號應(yīng)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于沈陽昭陵。在位17年,年號天聰和崇德。 3.清朝作為入主中原成為大一統(tǒng)的國家則是在順治皇帝入關(guān)之后。 順治帝是清朝入關(guān)的首位皇帝,皇太極第九子,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在位十八年,享年二十四歲。廟號世祖,謚號體天隆運定統(tǒng)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于清東陵之孝陵。 他在位時滿清入主中原,并遷都北京。前期有多爾袞攝政,最要做的事情多數(shù)就是消滅漢族的反清勢力,親政后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一方面還是派兵征討。另外他還在恢復(fù)農(nóng)業(yè)上做了巨大貢獻,采納大漢奸范文程的建議,設(shè)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鼓勵墾荒。整頓吏治,后寵幸董鄂妃無心朝政,董鄂妃死后一說其病死一說其出家。 最后說一下,清朝是一個奇怪的朝代,一朝有三祖——太祖、世祖和圣祖(玄燁),清朝后面的皇帝多是承襲他們的功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