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通西域為西漢加強對西北諸國的管制打下良好基礎,漢武帝決定抓住機遇與西域諸國通使,拉近關系。于是絲綢之路上,大批的漢使持節(jié)出使大宛等國,這無疑是孤立匈奴的一種靈活務實的政治攻勢。當時位處西域東部的樓蘭國離漢朝很近,因此每年數(shù)十次的使節(jié)通過,樓蘭首當其沖,負擔沉重。匈奴趁機拉攏樓蘭,與樓蘭合作多次截擊漢朝使節(jié)王恢等人,嚴重影響了漢帝國與西域的交流。 漢武帝震怒,派遣名將趙破奴帶領熟悉西域國情的王恢進擊樓蘭。 因為王恢對樓蘭國輕車熟路,于是趙破奴與其商量之后,調派七百勇士給他,王恢率勇士們充當先鋒攻擊樓蘭城。樓蘭是個小國,全國人口據(jù)史書記載不過數(shù)萬人,面對強大的漢軍,只得投降。 此役,樓蘭王被成功抓捕,趙破奴和王恢兩人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皆封侯。被俘的樓蘭王面對漢帝國的強權,只得臣服大漢,年年納貢。 而匈奴得知,焉肯罷休,又來逼迫樓蘭,樓蘭國處于兩大國之間,一個也不敢得罪,只得向兩國各送一位王子做人質。 公元前104年,貳師將軍李廣利按照武帝的旨意進軍大宛。匈奴見漢軍遠征西域,便想在半路上偷襲,但又怕漢軍強大,會失手。于是準備截擊漢軍走在后面的零散隊伍,或者是漢朝的使節(jié),當然這都需要地頭蛇樓蘭國的幫助。 當時給李廣利擔任后援,駐扎在玉門關的將領任文偵知這個消息后,遂向朝廷緊急報告。 漢武帝非常生氣,要任文迅速解決樓蘭這個朝三暮四的小國,任文立馬帶領一小股精銳部隊從小路奇襲樓蘭,將樓蘭王捕獲,并將其押送到漢宮。漢武帝派代表嚴厲譴責樓蘭王協(xié)助匈奴攻擊大漢,其心可誅。 漢朝本想通過強硬的恐嚇手段使樓蘭王懼怕,從而與匈奴一刀兩斷,專事大漢。 不料臨危不懼的樓蘭王竟然說出一番讓漢朝瞠目結舌的話來:我們就是個小國,處于兩大國之間,只想要生存,哪一個都吃罪不起,我有什么辦法呢,我倒是寧愿將國家遷到漢朝境內,直接接受漢朝的保護。 漢武帝聽他說的這么直率,火也消了,也不愿意制裁他了。將心比心,樓蘭王說的話沒有錯,弱國無外交,他又能怎樣呢,無論怎么做,都不能讓兩大國滿意,橫豎都是死。這番話一吐出來,倒也痛快了。 漢武帝心知肚明,漢朝強大,匈奴也強大,樓蘭根本沒有資格與大國公平對抗。怪罪樓蘭無用,根本原因在匈奴,只有打掉匈奴,這種事情才能禁絕。武帝特旨恕樓蘭王無罪,放其回國,命前線將領不得為難樓蘭王,同時要求樓蘭今后定要將匈奴的情報隨時上報漢軍。 從此樓蘭又努力依附漢朝,真是哪邊風大去哪邊?而匈奴聽說后,對樓蘭留了個心眼,亦不再信任。 漢武帝 漢武帝最后沒有采用極端的手段顯示漢朝天威,確實是正確的戰(zhàn)略方針呀,而小國之君面對大國說的這些掏心窩的心酸話,誰又能不說這位樓蘭王是個足以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呢?推薦:宋高宗為岳飛手書“精忠岳飛”,但他為秦檜親題的四個大字更霸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