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八千年前,有一支遷徙大軍越過冰封的白令海峽,從亞洲進入美洲,他們準備向美洲腹地挺進。這時候,生活在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已經(jīng)非常強大,印第安人不允許這支外來的大軍南進,對他們圍追堵截,見到就殺。這支遷徙大軍無力跟印第安人抗衡,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后,不得不往北退卻,一直退到北極圈內(nèi)。當時正是寒冬,進入北極地區(qū)無異于走向死亡,印第安人以為這些殘兵敗將一定會被凍死,就不再追殺他們??墒侨f萬料不到,這些人不但沒有被凍死,還在北極落地生根,成了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民族,這就是愛斯基摩人。 “愛斯基摩”是印第安人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因為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這一名字顯然含有貶意。因此,愛斯基摩人并不喜歡這名字,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Inuit)”或“因紐皮特(Inupiat)”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走近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由于氣候惡劣,環(huán)境嚴酷,愛斯基摩人能在北極圈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跡。他們必須面對長達數(shù)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奔忙于洶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掙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拼搏,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整個村子,乃至整個部落就會餓死。因此,應(yīng)該說,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 北極圈附近大約有10萬名因特紐人,因紐特人是北極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廣的民族,其居住地域從亞洲東海岸一直向東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島和格陵蘭島,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陸。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他們世代以捕獵為生,著名的冰屋伊格魯就是他們最原始的住所。在這里,冬季的時間如慢板一般呆滯,永恒的黑暗無處不在。地處偏遠的社區(qū)中,大家相互依存。生活被剝離到只剩最基本的元素:生存、家庭。 當?shù)厝酥苣┳畲蟮膼酆镁褪呛染?。每月收到政府津貼后,有些人會喝酒狂歡,度過整個周末。年輕人則熱衷于在酒吧內(nèi)喝酒跳凌波舞消磨時光?!斑@里的年輕人沒什么好玩的,我們很空虛”,一位當?shù)氐哪贻p人這樣說。對外人來說,屠宰北極熊可能會令人反感,但對于因紐特人,這是一個生存和文化的問題。在評判他們之前,你必須理解造成這些的社會經(jīng)濟因素。 因紐特傳統(tǒng)觀點認為將肉做熟實在是對食物的糟蹋。肉其實做熟了真不如生吃有營養(yǎng),因為熱量會破壞很多微量元素的分布和維生素,吃的時候就浪費了很多營養(yǎng),只是為了防肉里的寄生蟲蟲。而且西方也發(fā)現(xiàn),生肉比熟肉更容易消化。 他們乘坐狗拉雪橇橫越千里冰原。狗還是看家衛(wèi)士,打獵時,利用狗尋找海豹呼吸孔,遇到大型動物如麝?;?span>北極熊,獵人便放開雪橇上的狗讓狗群圍攻獵物,拖垮它,以使獵人能夠射殺之。他們使用獸皮劃艇在冰海中捕獵鯨、海象、海豹。每年6~8月以打鳥和捕魚為主,9月獵捕馴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獵海豹為主,并在冬夏之交獵取馴鹿,4~5月捕鯨。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蛘哒f,在北極地區(qū)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特權(quán)”。他們世世代代以狩獵為主。他們常常將捕到的獵物趁著還有體溫就生食。 因紐特人穿戴著迄今世界上最好的、又輕又保暖的防寒服,全是真皮真毛。他們的家畜主要是馴鹿和狗。在過去幾千年里,他們雖然生活得自由自在,并沒有外人來打擾,但其發(fā)展變化卻也極其緩慢,接近于自然經(jīng)濟。雖然生存環(huán)境惡劣,但因紐特人保持著良好的道德觀念,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面臨食物短缺,因紐特人因此形成自私、冷酷的性格。 在因紐特人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中,并沒有什么組織機構(gòu)來監(jiān)督或者強迫人們遵循傳統(tǒng)習俗,也沒有法庭和監(jiān)獄。在因紐特人的社會群體之間很少發(fā)生沖突和戰(zhàn)爭,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這是難能可貴的,因此可以說因紐特人是世界上最講和平的民族。 愛斯基摩人的雪屋北美洲高緯度地區(qū)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那酷寒的莽原中,您會發(fā)現(xiàn)一個個愛斯基摩人的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雪屋(叫冰屋更準確)。其建筑材料就是一條條長方形的大冰塊,建筑方法是先將冰塊交錯堆壘成饅頭形的小屋,再在冰塊之間澆水,很快便凍成一體,密不透風。絕對稱得上是無污染建材,無公害施工。建造雪屋的第一步是選擇一個開闊、向陽的平地,再確定一個具體的地基,然后就用銳利的刀將之切割成各種規(guī)格的大雪磚,這樣就可以砌雪屋了。以后,每疊加一圈,向內(nèi)收縮一點,圓圈愈來愈小,最后形成一個封閉的、半球形的圓頂。在南面一方開一小窗,小窗上方要伸出一塊板形的雪塊,可掩擋雪花飄打窗戶,亦可折射太陽光線,使其能直照室內(nèi),而不是照在北面的大雪磚上。因為冬天,北極圈周圍的太陽角度太低,光線有時幾乎是從南方的地平線上斜照過來,所以,窗戶上方的這塊大雪板正好是一個折光鏡,讓太陽把屋內(nèi)照亮,有時甚至可以攝影。 第二步是在半球形雪屋靠地的部分鑿一道門,這門極為低矮窄小,簡直只能算洞了。好在因紐特人天生身材矮小,而又很靈巧,他們在雪屋門前只須一滑便能溜進屋內(nèi),毫不費力。至此,雪屋并未建成,只算完成了一半的工作,接下來是在那半球形屋頂罩住的土地上挖掘一個深坑,這個深坑是雪屋的一大組成部分,因為雪屋既是壘成的,又是鑿成的。它是以地平線為基點,既向天空發(fā)展,又向地下掘進,這正是雪屋的妙處,也足見因紐特人的聰明。向上壘一屋頂,這是必不可少的,但不用太高,適可而止,向下鑿一個坑,作為屋子的主體空間,深一點最好,這是最簡便可靠的。因為在雪地上向下掘一個深洞絕對比向天空壘一個高屋要省事很多,也安全得多。這種深挖洞、淺筑頂?shù)淖龇ǖ牧硪豢茖W之處是,冬日居于地下,要比居于地上相對溫暖一些。 雪屋建成了,為了防風雪,御寒冷,因紐特人往往還要在半球形的屋頂上蓋一層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層海豹皮;同時在屋內(nèi)螺旋形的墻壁上到處掛滿獸皮,亦可防寒。另一御寒方法就是遮蔽窗戶,一般是用透明的海獸腸子做遮蔽物,這種窗戶只透光不透氣,很具特色。雪屋里一般儲藏有相當數(shù)量的日常食物,比如面粉、茶葉、麋鹿肉、海獸肉之類。在雪屋最深處,有一塊用雪筑成的高臺,這就是因紐特人的臥榻了。他們休息、吃飯都在這個用雪做的床臺上,卻誰也不會被凍壞。夜晚睡覺時,全家男女老少都脫光衣服,鉆進一只皮制的大口袋之中,互相依偎著取暖。若有客人來訪,因紐特人就在雪床上再鋪一層軟雪,軟雪之上墊一層柳枝,柳枝之上覆一層獸皮,這樣,雪床就很暖和了。在寒冷的北極圈,愛斯基摩人在冬天來臨之前,都要建造冰屋??恐?,愛斯基摩人順利地度過一個又一個冬天,而那一座座結(jié)實的冰屋也成了他們令人驚羨的藝術(shù)杰作。 北美洲的因紐特人因紐特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世界上居住在最北部地區(qū)的居民。這是一個在北極永久性冰原上繁衍生息的神奇民族。隨著外部世界對這個民族的了解,人們對他們的尊重意識逐漸增強,“因紐特人”的稱呼逐漸取代“愛斯基摩人”并廣為傳播。 因紐特人絕大多數(shù)(98.8%)居住在北美洲。美國阿拉斯加從北冰洋沿岸到布魯斯克山的北坡,是美國因紐特人的主要分布區(qū)。1972年這里建立了北坡因紐特人自治區(qū),首府是巴羅。這是美國唯一一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他們雖然承認自己是美國的臣民,但堅持這片土地是他們的,在上面建立軍事基地或開采石油,都要考慮到他們的利益。 事實上他們擁有很大的自主權(quán),自治區(qū)各級機關(guān)的首腦均從因紐特人中選舉產(chǎn)生,制定的法律、法規(guī)也以維護因紐特人民族利益為根本。加拿大的因紐特人分布在育空地區(qū)和西北是區(qū)。以馬更些河三角洲、西北海岸、北極群島、哈得遜灣沿岸等地的數(shù)目最多,魁北克省的昆加瓦灣和紐芬蘭省的巴芬灣沿岸也有少量分布。 和美國的因紐特人相比,他們的地位比較低下,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為爭取本民族應(yīng)有的地位和權(quán)益展開各種活動,經(jīng)過多次的談判,他們己與加拿大政府達成協(xié)議,決定為因紐特人建立專門的自治地區(qū)——努納烏特(意為“我們的土地”),大體以西北地區(qū)的大陸部分的1/2,向北包括埃爾斯米爾、巴芬等北極群島的絕大多數(shù)島嶼。面積廣達22萬平方千米,等于現(xiàn)有西北地區(qū)的2/3。加拿大全國總面積的1/5以上全劃時了努納烏特自治區(qū)。該自治區(qū)一旦組建成功,將成為加拿大人口最少,面積最大的行政區(qū)域。在這個區(qū)域內(nèi),因紐特人對35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擁有絕對所有權(quán),還有權(quán)在全境從事狩獵和捕魚。加拿大的因紐特人與美國的因紐特人不同,他們不喜歡別人稱他們?yōu)?span>愛斯基摩人,而美國的因紐特人不大在乎。 |
|
來自: 容得草堂 > 《民俗 旅游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