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深度|《溫病條辨》話舌診(全)!

 86tui 2018-02-09

——第222話——

每日一話,讓中醫(y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導語:舌診一直都是學習中醫(yī)的重點也是難點,本文重點介紹了各種舌在臨床上的診斷意義,并提供了一些具體的用藥思路,希望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



作者:小雨滴


舌診是中醫(yī)學特色的診療手段之一,可用于推測體質強弱,幫助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指導立方遣藥,還可以幫助預測疾病的進退和預后。根據(jù)中醫(yī)學理論,舌和氣血經絡臟腑均有密切的關系,人之氣血陰陽、經絡臟腑的變化均可通過舌表現(xiàn)出來,因此舌診備受古今醫(yī)家的重視。


吳鞠通在衛(wèi)氣營血辨證中,常常根據(jù)舌體顏色以判定病位。舌色往往舌邊尖紅,熱邪由氣分入營血分,舌色亦同時加深,變?yōu)槌嗌嗷蚪{舌。在此過程中,再根據(jù)舌苔的潤燥或多少判斷有無津傷或陰虧,據(jù)此以立方遣藥,其治驗至今仍有臨床指導意義。


  舌赤:熱邪初入營血分或逆?zhèn)餍陌稖夭l辨》上,焦伏暑第三十八至第四十條對根據(jù)舌色辨別氣分、血分做了明確的說明:“舌白口渴無汗”,為邪在氣分表實證,“舌赤口渴無汗”,為邪在血分表實證。


由于對舌質的描述并無“舌白”一說,考證全書和《吳鞠通醫(yī)案》所描述,并根據(jù)方藥中教授《溫病條辨講解》等現(xiàn)代名醫(yī)的注釋,此處“舌白”是應為苔白。上焦太陰溫病,邪氣郁肺,往往停留于衛(wèi)分或氣分而表現(xiàn)為苔白,如果出現(xiàn)舌赤,則表明邪氣已由衛(wèi)分入氣分甚至轉入營血分,可據(jù)此辨證施治。


邪在氣分,予以銀翹散去牛蒡子、玄參加杏仁、滑石以宣肺利濕,此處“苔白”亦反應體內有濕。邪在血分,予以銀翹散生地黃、牡丹皮、赤芍、麥冬,與疏散風熱的同時予以活血化瘀兼以涼血養(yǎng)陰,以防邪在血分傷陰之弊。


《溫病條辨》中對舌赤的描述共有五條。其中,上焦三十條和上焦五十三條明確指出“暑入手厥陰”“瘧邪逆?zhèn)餍陌保孕霸谛陌鼮楸孀C要點,均用犀角以清熱涼血。


上焦三十九條和上焦四十一條均明確指出邪在血分,均用牡丹皮、生地黃、麥冬以涼血滋陰。而下焦第七條“汗下后,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與復脈湯”,汗下后,熱邪不解,深入下焦耗傷陰精,舌赤表明虛熱內熾,苔老為陰傷之象,因此予以復脈湯以滋陰養(yǎng)血。

 

由此可見,舌赤是邪入營血的表征,而在舌赤的基礎上,舌苔的多少或潤燥則是有無津傷的診斷依據(jù)。但是由于吳鞠通重視顧護陰精,因此在清熱涼血的同時會適當加減麥冬、生地等以養(yǎng)陰生津。

 


  舌絳:熱邪深入血分或深入下焦《溫病條辨》中對舌絳的描述共有六條。


上焦第六條:“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營”,溫邪入里,而出現(xiàn)傍晚發(fā)熱,口中干燥,另加舌絳,邪氣入營無疑。中焦第二十條吳鞠通自注中有“邪居血分,故舌之肉色絳”之說。


中焦第四十一條:“邪氣久留,舌絳苔少,熱搏血分”,熱邪久羈最易入血絡,僅根據(jù)“舌絳苔少”一癥而判定熱入血分,苔少表明熱邪久居,有傷陰之嫌,此處應用加味清宮湯,在清熱涼血的同時不忘養(yǎng)陰生津。


下焦第十六條:“熱邪久羈,截爍真陰,或因誤表,或因妄攻,神倦瘈疭,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者,大定風珠主之”,根據(jù)本條癥狀與用藥,可知此屬熱邪久留營血分,傷及真陰,故用大定風珠以滋陰熄風。


舌赤和舌絳雖然均表征熱邪在里,但是根據(jù)舌苔的不同而有虛實之分。在辨舌質顏色的同時,舌苔的潤燥可以反映熱邪傷陰或化燥的動態(tài)變化。


據(jù)苔色辨熱邪之輕重,吳鞠通將溫病分為風溫、溫熱、溫疫、溫毒、暑溫、濕溫、秋燥、冬溫、溫瘧,其致病原因不外乎暑邪、熱邪、濕邪、燥邪、時邪或寒邪伏而后發(fā),因感邪輕重不同,其致病亦不同。但總體來說,溫病中以溫熱之邪和濕熱之邪為主要病因。根據(jù)舌苔顏色的深淺可以判斷熱邪的輕重與濕、熱之邪的偏頗。


  苔白:熱邪在表或濕邪在里舌苔中白苔最為常見,其他各種舌苔可以認為是在白苔的基礎上轉化而來。一般認為白苔主寒,但在熱證也可出現(xiàn)白苔。白苔有薄、厚之分,但無論薄白苔亦或是白厚苔,均是熱勢不重的表現(xiàn)。


《溫病條辨》上焦第三十七條:“頭痛微惡寒,面赤煩渴,舌白,脈濡而數(shù)者,雖在冬月,猶為太陰伏暑也”,此為太陰伏暑初起的辨證要點,舌白、脈濡為濕溫在表之象,熱邪并不深重,同時也說明了濕邪在里。


另外,根據(jù)苔白辨別有無濕邪是吳鞠通溫病辨治的一大特色。《溫病條辨》上焦暑溫第三十二條,始論舌白,文曰:“暑溫寒熱,舌白不渴,吐血者,名曰暑瘵,為難治,清絡飲加杏仁、薏苡仁、滑石湯主之”。據(jù)考證,此處“舌白”可理解為“苔白”。


條文后其自注:“舌白不渴,濕傷于里”,本條癥狀中并無其他有濕之象,僅根據(jù)苔白不渴,方用清絡飲加滑石、杏仁、薏苡仁以宣肺利濕。同理,上焦第五十二條,“舌白渴飲,咳嗽頻仍,寒從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瘧,杏仁湯主之”,方中仍用杏仁、滑石,可知暑濕犯肺明顯。


苔白和苔滑同時出現(xiàn),則是寒濕在里的確鑿指征。《溫病條辨》將寒濕列入,以資與濕溫鑒別,而寒濕和濕溫最大的鑒別點則在于有無舌苔白滑,吳鞠通所提到的舌苔白滑,均出現(xiàn)在寒濕內盛的情況下,治療主要應用杏仁滑石湯、四苓湯和正氣散等進行辨證加減。


  苔黃:熱邪在里黃苔在溫病中最為常見。吳鞠通亦根據(jù)苔黃的程度來判斷熱勢的輕重。


《溫病條辨》上焦第十三條,“太陰病得之二、三日,舌微黃,......梔子豉湯主之”,僅有胸膈郁熱,故見舌苔微黃。中焦陽明溫病提綱證:“面目俱赤,......小便澀,舌苔老黃,甚則黑有芒刺,但惡熱,不惡寒。”


上焦溫病不治,邪傳中焦胃腑,燥熱過甚,煎灼津液,無以榮舌,故見舌苔老黃,若熱過甚則有可能出現(xiàn)舌黑甚至有芒刺,邪熱勢重至此以大承氣湯以急下存陰,斷絕損耗津液之源頭。


  苔灰:寒濕內盛或里熱熾盛灰苔均主里證。


曹炳章在《辨舌指南》中指出,“凡舌見灰色者,病皆非輕,均里證,無表證,有實熱證,無虛寒證”。吳鞠通根據(jù)灰苔之潤燥而辨別濕邪內盛與里熱熾盛。《溫病條辨》中,灰苔所主大部分為中焦病癥,同苔滑一同出現(xiàn),表寒濕內盛。


下焦病癥中灰苔出現(xiàn)一次,下焦第三十七條:“暑邪深入厥陰,舌灰,消渴,心下板實,......上下格拒者,椒梅湯主之?!毙祆`胎認為:“此證總有蘊熱在內”,暑熱之邪內熾,深入下焦,為正虛邪熾的危象。

  苔黑:熱邪深重黑苔多由黃苔或黑苔轉化而來,為熱勢較深,病情危重的表現(xiàn)。


《溫病條辨》中焦第一條陽明溫病的提綱證中即有“舌黑或有芒刺”之描述。對于熱邪深重的中焦證而兼見苔黑者,吳鞠通均應用承氣類方以急瀉中焦之熱,苔黑而干,則表明熱邪結聚胃腑而出現(xiàn)傷陰津傷之象,方用護胃承氣湯以瀉下結熱并顧護胃陰。


據(jù)舌象預測疾病的預后人體氣血津液的變化可體現(xiàn)在舌象上,胃氣熏蒸水谷于上則為舌苔。氣血和則患者向愈,胃為后天之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因此在溫病過程中,舌象的變化可以反映患者體內氣血、脾胃等內臟功能的變化,因此,吳鞠通根據(jù)舌象的變化對患者的病情做出預測。


  • 那么針對不同的舌診結果臨床上具體有哪些常用藥呢?

若舌苔粗糙且白,漸厚而膩,治療思路主要以寒邪入胃,同時夾雜濁飲之邪,若此時患者在論述中提到食不知味,可在主方中加入半夏、藿香。若苔厚膩且黃,此時邪以化火,可在主方中加入半夏、黃芩。如果在熱邪的基礎上舌苔逐漸轉黑,主要考慮胃火過盛,治以清其胃火為主,宜加石膏;若舌苔燥烈,可加知母、麥冬、天花粉等生其津液。


若舌底通紅而少苔,為火灼水虧之向,可在主方的基礎上加一些生地,沙參,石斛以養(yǎng)陰生津;對于一些脾胃虛寒的患者,舌白無苔,并且口唇及面部發(fā)白者,可以在主方的基礎上加黨參、白術、姜棗草等急補脾氣之類的藥。


而對于一些肝經有熱的患者,舌邊往往紅赤,甚者起刺,可加一些柴胡、梔子之類的清肝火的藥物;而若是滿舌紅紫色而無苔,也就是書本中描述的絳舌,此時并不考慮胃陰虛,而要考慮腎陰虛,可以加生地、熟地;如果舌絳如鏡,發(fā)亮而光,更多考慮腎水及虧,可以以六味地黃丸為主方加減運用。




  圖文說明:作者/小雨滴,排版/小雨滴,校對/青橘學術部。

  

  版權聲明:本文系青橘醫(yī)話原創(chuàng)投稿,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需轉載使用請與我們聯(lián)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