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的家庭教育,才是最貴重的家產(chǎn) 父母總希望可以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這其中最寶貴的,并不是多少財產(chǎn),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漢朝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蕭何為劉邦穩(wěn)定后方,對新朝的建立居功至偉,所以劉邦分給他很多肥沃的良田。 但是在蕭何堅決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貧瘠的次田。 劉邦問他為什么,他說:貧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孫勤勞耕種,懂得節(jié)儉;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變得好吃懶做,這樣家族慢慢就會沒落。 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后,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沒落了,但是蕭何家卻依然興旺。 曾國藩曾說過,如果孩子不經(jīng)苦難,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給他坎坷,給他磨礪,而不是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 在曾國藩的家訓(xùn)中,「窮」是「善身」之道。 在寫給大兒子曾紀(jì)澤的家書中,曾國藩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div> 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儉自律,越能在物質(zhì)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成大器。 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正如曾國藩所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div> 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 成長過程中,物質(zhì)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懶做,害人害己。 反之,給孩子正確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 引導(dǎo)孩子學(xué)會勤奮和努力,這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二、世間第一等事,還是讀書 古往今來,在學(xué)問和事業(yè)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讀書的。 蘇軾被貶到海南島,沒有隨身攜帶書籍,在簡陋的草棚里,和兒子一起默書、抄書,樂此不疲。 王陽明被貶龍場,本是毒瘴之地掙扎求生,他卻依然不忘研習(xí)《易經(jīng)》。 曾國藩半生戎馬,行軍途中哪怕再忙,他也會抽時間看書。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 打開一本好書,我們可以獲取各種不曾懂得的知識,了解不同的見聞,甚至可以聆聽智者的人生感悟。 它能開闊人的眼界,給人以精神的動力與養(yǎng)料,使人心胸豁達(dá),目光高遠(yuǎn),成為一個豐富的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經(jīng)常讀書,氣質(zhì)自然變了。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zhì)。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棺x書可以變化人的氣質(zhì),甚至改變一個人的骨相。 所以,一個人的容顏,三十歲之前靠遺傳,三十歲之后,靠的是自己。 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無論在工作上、個人交際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當(dāng)你沉浸于一本好書時,所有的壓力都會消失不見。一本好的小說可以帶你進(jìn)入另一個境界,讓你享受現(xiàn)有的時刻,忘記壓力,享受放松。 就像清代姚文田所說:「世間數(shù)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