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西湖龍井的價值與古今功臣(一)

 邊關(guān)細柳1 2018-04-15


目錄



一、西湖龍井茶的四大價值

(一)自然價值

(二)歷史價值

(三)人文價值

(四)社會價值

 

二、西湖龍井茶的十二大功臣

(一)    謝靈運——傳說天臺引種西湖

(二)    陸   羽——首次記載西湖產(chǎn)茶

(三)    白居易——西湖烹茗景觀營建

(四)    林   逋——西湖名茶詩詞描述

(五)    辯   才——龍井植茶煮茶論道

(六)    蘇   軾——西湖茶禪文化融合

(七)    虞   集——龍井品茶賞景游記

(八)    高   濂——西湖雙絕首次提出

(九)    乾   隆——龍井采茶封賞御茶

(十)    周大風(fēng)——創(chuàng)作西湖采茶舞曲

(十一)王卓再——總結(jié)十大炒制手法

(十二)陳文懷——主持育成龍井43


作為中國名茶之首的西湖龍井茶,是杭州西湖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積淀的共同影響下發(fā)展成型的物產(chǎn)。它別具一格的優(yōu)良品質(zhì),對“天人合一”理念的詮釋以及所涵蓋的歷史文化,在同類物產(chǎn)中卓犖超倫。

以西湖龍井茶為代表的中國茶,與人們?nèi)粘I罹o密結(jié)合,產(chǎn)生了對東方傳統(tǒng)文化具有深遠影響的中華茶文化。


▲ 龍井泉


龍井之名始于龍井泉,相傳這口泉井大旱不枯,到此求雨,屢驗不爽,古人認為這口井與海相通,其中必有龍,于是稱它為“龍井”(也叫“龍泓”、“龍湫”)。龍井寺,初建于五代后漢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蘇軾曾多次到龍井游覽,留下了“人言佳水亦佳,下有萬古蛟龍?zhí)丁薄F浜蟛庞辛她埦?、龍井茶?/span>


▲ 龍井茶園


? (一)自然價值


西湖龍井茶園地處北緯30°,東瀕西湖,南臨錢江,三面群山環(huán)抱,既可吸納南來的和風(fēng)細雨,又能擋住西北寒流的侵襲;山谷間的茶園有密林遮蔽、云霧繚繞,加上宜茶的土壤、溫度、日照、雨水等,形成一個有益于龍井茶生長的獨特小氣候環(huán)境。


龍井茶茶樹是優(yōu)良品種,早在明清兩代,龍井茶良種不僅為省內(nèi)許多茶區(qū)所選種,還引種到四川等省外茶區(qū)。


清宣統(tǒng)二年(1910)《浙江官報》載:四川辦茶務(wù)講習(xí)所兼辦試驗制茶場,向浙江要優(yōu)良茶種,浙江就以龍井茶種三升寄送,并備《勸業(yè)道董詳送龍井茶籽并附說明書請咨川督文》,文中說:“今已節(jié)交雨水,恐誤川省布種時期,特派員往龍井購得堅實茶籽三升,用鐵盒封固,并將布種施肥采摘焙制保護諸法詳具說明書,并備龍井茶樣一瓶,附藏于鐵盒之內(nèi),庶遠道不致貽誤。”


▲靈隱寺


? (二)歷史價值


西湖產(chǎn)茶至遲在唐代。陸羽《茶經(jīng)·八之書》記:“杭州,臨安、於潛二縣生天目山,與舒州同;錢塘生天竺、靈隱二寺。”西湖產(chǎn)茶肇始于天竺、靈隱二寺寺僧傍寺墾植的茶園。


宋代,靈隱、天竺仍然是西湖主要產(chǎn)茶區(qū),南宋《淳祐臨安志》載:“上天竺山后,最高處謂之白云峰,于是寺僧建堂其下,謂之白云堂。山中出茶,因謂之白云茶?!庇钟洠骸跋绿祗脦r下,石洞深窈,可通往來,名曰香林洞。慈云法師有詩‘天竺出草茶,因號香林茶’,其洞與香桂林相近?!贝送?,西湖北山寶云山也產(chǎn)茶,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說:“寶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又寶嚴院垂云亭亦產(chǎn)?!?/span>


由此顯見,宋代西湖產(chǎn)茶比唐代已有諸多發(fā)展:

是茶區(qū)擴大了,從西湖之西山之伸展到了北山;

是所產(chǎn)之茶各有其名,或曰白云、香林,或稱寶云、垂云;

是品質(zhì)提高了,宋《圖經(jīng)》云:“杭州之茶,惟此(指寶云茶)與香林、白云所產(chǎn)入貢,余不與焉?!蔽骱杷未殉蔀槌⒇暺?;

是西湖茶以“草茶”蜚聲全國,這有慈云法師的詩為憑,在宋代上下崇尚經(jīng)蒸碾緊壓而成的團餅茶之時,不入時尚潮流的西湖“草茶”竟然入貢,開風(fēng)氣之先。


▲ 辯才亭


龍井茶的出名是在明代。龍井其地從開始栽培茶樹到名聲在外,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一般都認同宋代名僧辯才為龍井茶祖。辯才晚年從上天竺住持退居到龍井獅子峰下的壽圣院,度過了他人生最后的十年。愛茶嗜茶的辯才大師把白云茶移栽到獅子峰,是極為順理成章的。而且他在壽圣院期間,留下了諸多與趙抃、蘇東坡、秦觀等人品茶吟詩的佳話。他們所品嘗的茶中,極可能有龍井當(dāng)?shù)厮a(chǎn)的茶,只是當(dāng)時還沒有“龍井茶”的稱呼。


直到元代,“元四家”之一的虞集,與好友鄧文原等游龍井,品嘗了用龍井泉水烹煎的雨前龍井新茶,留下了《次鄧文原游龍井》詩:“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边@是明確記述品飲龍井茶的最早文字。

 

龍井茶在明時崛起不是偶然的,首先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罷造龍團”、“葉茶上供”這一茶葉采制變革的歷史機遇。明代貢茶一改宋元時上貢團餅茶的舊制,從而改變了明代朝野飲茶習(xí)慣。早在宋代就已經(jīng)是葉茶采制法,只不過當(dāng)時不入流,被稱為“草茶”,但因其優(yōu)異的品質(zhì)而早已被推薦為貢品。從最初產(chǎn)地僅局限于龍井一地,茶園不過十?dāng)?shù)畝,由于求索者眾,供不應(yīng)求,龍井四周山民與寺僧都種起了茶樹。到明萬歷年間,“北山西溪,俱充龍井”(高濂《遵生八箋·茶泉類》)。


▲十八棵御樹


清代是龍井茶的輝煌期。由于清高宗(乾隆)的厚愛,龍井茶不僅入貢,還成為朝廷對大臣的恩賜品。


“杭州龍井新茶,初以采自谷雨前采者為貴,后則于清明節(jié)前采者入貢,為頭綱。頒賜時,人得少許,細僅如芒,瀹之,微有香,而未能辨其味也”(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


乾隆六次南巡到杭州,每次都幸臨西湖茶區(qū),除在龍井親自采茶十八棵之外,還幸天竺,覽鄉(xiāng)民采茶制焙之法,留下了“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的詩章。又幸云棲,御制《觀采茶作歌》,有句:“云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


▲ 龍井茶園


? (三)人文價值


在西湖山水物質(zhì)空間中滋養(yǎng)長成的龍井茶,受到一代代湖畔茶人的傾心培育而愈加顯得鮮活、生動、飽滿。湖光山色間蘊藏著龍井茶的人文歷史,又極大地豐富了西湖文化的內(nèi)涵,即所謂茶景相蘊共生輝。


01

 唐 


▲ 陸羽


陸羽是用文字記載西湖產(chǎn)茶的第一人,他所撰的《茶經(jīng)》早為人們耳熟能詳,他還撰寫過《道標(biāo)傳》、《天竺靈隱二寺記》、《武林山記》等關(guān)于西湖的著作,是最早記述和研究西湖景觀者之一。陸羽是最早對西湖山水與西湖茶作等量齊觀的。


陸羽之后,既鐘情西湖山水又嗜好茶的是白居易,他在唐長慶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與蜀僧韜光禪師結(jié)下了一段茶緣,現(xiàn)韜光寺中仍留有烹茗井,相傳是當(dāng)年兩人烹茶取泉處。


姚合接踵白居易來到杭州,這位以“姚武功”著稱的刺史,卻善詩愛茶,他那首《乞新茶》詩:“嫩綠微黃碧澗春,采時聞道斷葷辛。不將錢買將詩乞,借問山翁有幾人。”


02

  


宋代的杭州太守幾乎都是愛茶人。仁宗朝的胡則、范仲淹,英宗朝的蔡襄,神宗朝的趙抃,哲宗朝的蘇軾等,都在杭州留下許多茶事詩文和佳話。


趙抃兩度守杭,與退居龍井的辯才結(jié)交甚篤,趙抃兩次進山,與辯才在龍泓亭品茶詠懷。


蔡襄在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時,造茶進貢,習(xí)知茶事,著有《茶錄》二篇,是宋代斗茶的經(jīng)典之作。他晚年知守杭州,因病忌茶,但仍“烹而玩之”,茶不離手。有詩云:“衰疾萬緣皆絕慮,甘香一事未忘情。”老病中的蔡襄萬事皆可忘,惟有茶不能忘懷。


▲ 蘇軾


蘇軾是宋代杭州愛茶太守第一人,他那句“從來佳茗似佳人”,千年吟唱,不絕于耳;他的“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道盡了飲茶的樂趣和妙用;“蟹眼已過魚眼生”,“貴從活火發(fā)新泉”,則顯現(xiàn)了他煮泉烹茶的精湛技藝。


宋代文人在杭州留下的茶事佳話和歷史遺跡就更多了。

以一首《山園小梅》膾炙人口,寫盡梅花風(fēng)韻的林逋,留下了詠茶名篇《白云茶》:“白云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span>

王安石的胞弟王安國《西湖春日》詩有句:“春煙寺院敲茶鼓”,繪聲繪色地寫出當(dāng)年西湖寺院的茶事盛狀。


陸游是古代創(chuàng)作茶詩最多的嗜茶詩人,他在杭州孩兒巷吟出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句一出便廣為傳誦,同詩還有“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兩句,詩人閑來無事,以作草書、戲分茶來排遣落寞與惆悵。


03

    


明代是中國茶業(yè)與茶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變革時期,由于“草茶”盛行,江浙一帶的綠茶名品不斷脫穎而出,全國茶業(yè)與茶文化的中心由宋時的福建建安一帶轉(zhuǎn)移到了江浙之地。綜觀明代茶書,發(fā)現(xiàn)有一個特殊的現(xiàn)象——絕大部分茶書是江浙籍人編撰的,其中杭州人不少。



明代記述詠贊龍井茶的名篇佳作迭出:徐渭的《謝鐘君惠石埭茶》、陳繼儒的《試茶》、屠隆的《龍井茶歌》、袁宏道的《龍井》、童漢臣的《龍井試茶》、于若灜的《龍井茶》等等,不勝枚舉。


04

  


▲ 玉川先生煎茶圖


清代的龍井茶品飲文化要特別提出的是兩位書畫家,一位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nóng),他是杭州人,善詩文,工書畫,亦精篆刻。他的書法,精于隸楷。自創(chuàng)一格,稱為“漆書”。金農(nóng)愛茶,創(chuàng)作多幅茶事書畫作品。他在59歲時寫過一幅《述茶》軸:“采英于山,著經(jīng)于羽;荈烈蔎芳,滌清神宇”。另有《玉川子嗜茶》書作一幅和《玉川先生煎茶圖》一幅。那幅煎茶圖雖題稱玉川先生,其實從圖中傍泉煮水、用紫砂壺沏泡來看,更似畫家自己品飲家鄉(xiāng)茶的寫真。


另一位是杭人丁敬,他精于篆刻,為“西泠八家”之首。丁敬亦嗜茶,作有《論茶絕句六首》,手卷書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他在卷末后記中說:“壬午六月九日訪揚州項均、羅兩峰二君于艮山門外之睦庵,啜茶回,錄此請正之。杭郡六十八叟丁敬記?!?/span>


05

近現(xiàn)代


近現(xiàn)代龍井茶品飲文化的載體越來越多。文學(xué)大家中各以閑逸的散文記述自己品飲龍井的感受。梁實秋“曾屢侍先君游西子湖,從不忘記品嘗當(dāng)?shù)氐凝埦保安韬筮M藕粉一碗,四美具足矣?!?/span>


郁達夫在九溪十八澗的口上,“一面喝著清茶,一面只貪味著這陰森得同太古似的山中寂靜”。


汪曾祺難忘1947年春天花一塊大洋喝的那一杯龍井茶,“真正的獅峰龍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槍,泡在玻璃杯里,茶葉皆直立不倒,載浮載沉,茶色頗淡,但入口香濃,直透肺腑,真是好茶!”


馬一浮先生每年清明要到龍井去嘗明前茶,喝的不是乾隆御指的“十八棵”,而是翁家山祖上的“碑陰十八株”,這是野生的老茶樹,保持著天然野生風(fēng)味。


▲ 豐子愷畫


豐子愷帶著兩個女兒在西湖山中小茶館躲雨,拉起二胡為村里青年伴唱,“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


何為記得在老作家靳以家里啜飲的龍井新茶,說這是方令孺特地托人從杭州捎來的?!爸灰姴柚训倪吘壣细±@著翠綠的氤氳,清亮鮮綠的龍井葉片透出一種近乎乳香的茶韻??芍^是一種極高的文化享受。每一個飲春茶的早晨仿佛是入禪的時刻。”


姚雪垠說:“我獨喜綠茶,所以龍井茶就成了我的密友?!?/span>

陳從周先生早年就讀于錢塘江畔秦望山頭的之江大學(xué),夏承燾師賦有“若能杯水如名淡,應(yīng)信村茶比酒香”的詞句。


陳學(xué)昭、王旭烽兩位小說家,各以龍井茶鄉(xiāng)和杭州茶商世家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春茶》和《茶人三部曲》。


陳學(xué)昭1952年到龍井村、梅家塢村體驗生活,開始《春茶》的創(chuàng)作,小說記述西湖龍井茶鄉(xiāng)從合作社到公社化的歷程。


▲ 茶人三部曲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以杭氏六代茶人為主人公而展開,杭氏家住清河坊,專做龍井茶。小說第一部的龍井茶形態(tài)主要以文化為主,第二部寫了茶的銷售,第三部以茶的栽培制藏為背景。小說時代跨度兩百多年,從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到中國茶葉博物館建成后的20世紀90年代。


畫家、書法家、音樂家、影視藝術(shù)家等都以自己擅長的藝術(shù)手段來描述龍井茶的前世今生和文化內(nèi)涵。近代書畫大家吳昌碩,是西泠印社早期社長,他所作多幅《品茶圖》、《煮茗圖》,圖中描繪的“梅梢春雪活火煎”,不正是印社所在地孤山的寫照嗎。


還有國畫家余任天的《梅嶺茶事》,葉尚青的《香茗清品》,水粉畫家蔣躍的《茶青青》,油畫家朱植人的《文房四寶》系列等。


音樂家周大風(fēng)創(chuàng)作、歌唱家葉彩華演唱的《采茶舞曲》,已從龍井茶鄉(xiāng)飛向世界各國,回響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成為茶歌經(jīng)典,1987年還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民歌教材。


龍井茶的甘香,浸透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記憶之中,里面有茶人的閑趣、情誼、鄉(xiāng)思,還有禪悟。



? (四)社會價值


龍井茶融進了杭州人的生活,并對杭州的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


有人說,杭州是“一市居民半茶客”,這并不為過。先從杭州的茶館來看,《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曾游杭州,他在小說中對杭州明代茶館著墨頗多。小說第十四回說到:馬二先生步出錢塘門,過圣因寺,上蘇堤,到凈慈,這一路上“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賣酒的青簾高飏,賣茶的紅炭滿爐”,他四次上茶館喝茶小憩。后來,馬二先生又到了吳山,那里是茶鋪子、茶桌子林立,“這一條街,單是賣茶的,就有三十多處?!?/span>



杭州的茶館業(yè)早在宋代就有相當(dāng)規(guī)模,室內(nèi)陳設(shè)雅致,插四時鮮花,列奇松異檜,掛名人字畫,茶具用瓷盞漆托,很是講究。尤以清河坊的蔣檢閱茶肆最為聞名,“奇茶異湯,隨索隨應(yīng),點月色大泡燈,光輝滿屋,過者莫不駐足而觀?!?/span>


清代,杭州茶館還引進了“說大書”這種曲藝形式。黃節(jié)(晦聞)的《西湖》詩中有句:“一市秋茶說岳王”,描摹的是秋日杭州,云淡天高,爽朗宜人,熙熙攘攘的茶館,茶客滿座,都神情專注地在聆聽說書人講演鄂王岳飛的故事。

 

如今杭州人仍然保持著“孵茶館”的生活習(xí)性。全市一千多家各類茶館,其中有被譽為生活藝術(shù)精品天地的都市茶藝館,有吟味在西湖山水間的風(fēng)景區(qū)茶室,有茶山深處的農(nóng)家茶居,有與藝文雅事相融的主題茶園,有老年人悠閑自在其間的社區(qū)茶室等,杭州的不同人群四時都能選擇到自己想去的茶館。他們把茶館當(dāng)做家庭的“第二客廳”,平日聚朋會友在茶館,春節(jié)全家團圓也到茶館。上班族把茶館當(dāng)做辦公室的延伸,商務(wù)洽談,開會活動也搬到了茶館。

 

杭州人喜好品飲清淡甘香的龍井茶,而龍井茶這種清純平和的特性又滲透到了杭州人的品性里。古人云:“龍井茶,真者甘香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乎齒頰之間,此無味這味,乃至味也。”龍井茶的這一特性,似乎也映照了杭州人淡泊處世,追求清和的人生態(tài)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所謂“茶禪一味”,正在于“茶悟”與“禪悟”的相融相合。



杭州除了西湖產(chǎn)龍井茶外,又是浙皖贛三省的茶葉集散地,產(chǎn)地的茶行,城市的茶莊,街巷的茶館,茶葉歷來是杭州的一個特色產(chǎn)業(yè)。杭州人把糕餅點心稱為“茶食”,還把龍井茶做到茶肴里,一款“龍井蝦仁”成為杭州的招牌茶。

 

(未完待續(xù))



作者介紹

王建榮,中國茶葉博物館原館長,研究茶文化、潛心博物館、專注旅游業(yè)近三十年。出版茶文化書籍?dāng)?shù)十冊,策劃百場文化展覽及活動。

曾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浙江省茶葉學(xué)會副理事長、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杭州西湖景區(qū)旅游商貿(mào)局局長等職。

為分享其在茶葉、文博、旅游方面的所學(xué)、所見、所思,故開辦《建榮茶話》微信號。旨在倡導(dǎo)美學(xué)生活,介紹古今茶趣,分享文化創(chuàng)意,探討茶旅融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