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肖洛霍夫。圖片來源:Ivan Denisenko/俄新社 5月24日是蘇聯(lián)作家米哈伊爾·肖洛霍夫(Mikhail Sholokhov)誕辰110周年?!锻敢暥砹_斯》在此與您一起追憶作家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趣事。 1、被污剽竊 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蘇聯(lián)國內(nèi)戰(zhàn)爭中的頓河哥薩克的長篇史詩性小說《靜靜的頓河》(1928-1932年)使肖洛霍夫聲名鵲起。許多評論家曾質(zhì)疑小說是否出自肖洛霍夫之手。一種說法認為他將一名被布爾什維克槍斃的無名白軍軍官的手稿以自己的名義發(fā)表;此外,許多人對這部如此深刻、恢宏、在心理描寫上細致入微的作品出自一個并未接受多少教育的21歲的年輕人之手深表懷疑。 然而,支持這部小說是肖洛霍夫作品的人則引用年輕天才約翰·歌德(Johann Goethe)和托馬斯·曼(Thomas Mann)以及并未受過多少教育的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iy)和伊凡·布寧(Ivan Bunin)的例子表示:年輕和未接受教育與天才的才能并不相悖。 2、并非哥薩克人的哥薩克作家 肖洛霍夫的童年是在哥薩克村落度過的,但其確切出生地并不為人所知。盡管對哥薩克人有如此大量生動細致的描寫,但肖洛霍夫本人并非哥薩克后裔,其父是一名管理蒸汽磨坊的小市民,而非哥薩克人。母親則是農(nóng)民,出嫁前一直給別人做女仆。肖洛霍夫降臨人世在當時并不合法,因為其母被迫嫁給的人并非其父親,繼父去世后肖洛霍夫的父母才得以成親。 3、薩特對其贊賞有加 1964年,法國作家和哲學家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他在就拒領原因發(fā)表聲明時對上屆諾貝爾文學獎未授予肖洛霍夫而且唯一的一部蘇聯(lián)獲獎作品是一本在國內(nèi)禁止發(fā)表而在國外出版的書表示遺憾(這里所指的是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Boris Pasternak)的《日瓦戈醫(yī)生》)。一般認為這一聲明對諾貝爾委員會產(chǎn)生了影響,于是196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便因其“在描寫俄國人民生活各歷史階段的頓河史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力量和正直品格”而授予了肖洛霍夫。 4、小說《靜靜的頓河》被搬上銀幕 小說在二十世紀三次被搬上蘇聯(lián)和俄羅斯銀幕(1930年、1958年、1992年)。著名導演謝爾蓋·格拉西莫夫(Sergey Gerasimov)1958年根據(jù)小說改編拍攝的影片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第三次被搬上銀幕的影片則是由知名度毫不遜色的導演謝爾蓋·邦達爾丘克(Sergey Bondarchuk)拍攝的,他曾因拍攝根據(jù)小說改編的電影《戰(zhàn)爭與和平》榮獲奧斯卡獎和金球獎。其影片《靜靜的頓河》由蘇聯(lián)、英國和意大利聯(lián)合攝制。由于當時意大利制片人宣布破產(chǎn),于是幾近拍攝完成的影片被意大利銀行拿去抵債。導演謝爾蓋·邦達爾丘克則在未來得及在銀幕上看到自己作品的情況下與世長辭了。晚些時候其子費奧多爾·邦達爾丘克(Fedor Bondarchuk)導演剪輯出一部簡短的電視版本。 5、被隱藏的死刑判處事實 肖洛霍夫15歲開始工作并換過很多種職業(yè):從搬運工到學校老師。1922年在村里擔任稅務監(jiān)察員時因涉嫌受賄被捕并被判處死刑。其父交了大筆保證金并向法庭遞交了一份出生證,證明其是15而非17歲。于是由于判決對象是未成年人死刑被改為一年監(jiān)禁。但肖洛霍夫最終為何沒被押抵監(jiān)獄至今仍是個謎。 6、肖洛霍夫與索爾仁尼琴 這兩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之間關系復雜眾所周知。索爾仁尼琴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指責肖洛霍夫剽竊小說《靜靜的頓河》的人之一。肖洛霍夫則支持對索爾仁尼琴的迫害并參與簽署了著名的《1973年8月31日蘇聯(lián)作家至真理報編輯部的關于索爾仁尼琴和薩哈羅夫的集體信》,信中指責二者試圖“引發(fā)對蘇聯(lián)政府和平政策的不信任”。此外,肖洛霍夫作為一名忠于黨的作家,還反對授予索爾仁尼琴的小說《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列寧獎。后來兩位作家均拒絕對彼此的作品發(fā)表評論。 相關資料:小說《靜靜的頓河》于1931年在中國發(fā)表。第一和第二卷由賀非翻譯、魯迅編輯并由神州國光社出版。第三和第四卷由金人翻譯1941年在上海出版。中國最大出版社之一人民文學出版社于2000年首次發(fā)行了《米哈伊爾·肖洛霍夫文集》。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時國內(nèi)開始對肖洛霍夫的作品進行全面研究。中國的肖洛霍夫研究者至今仍在不斷發(fā)表關于其作品的專著。 來源:?透視俄羅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