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是一部非常另類的古書,它屬于諸子百家中的縱橫家,卻不像儒墨道法那般架空論說;它被列入《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中的史部,又不似正史那樣專載史事,而是記錄蘇秦、張儀之類謀臣策士的游說之術(shù)。謀士們審時度勢,聚焦人性,為當(dāng)前最現(xiàn)實最緊迫的問題給出應(yīng)對策略,所以此書雖講的是權(quán)謀機(jī)變,卻也是最簡單直接的生存智慧。這部古書都講了哪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呢? 1、以財交者,則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楚策一》) 釋義:拿錢財去交朋友,最后就是沒錢沒朋友;靠色相去吸引對方,到頭來對方也會因為美色離你而去。用金錢和色相來維持關(guān)系,遲早得糟,到頭終究一場空。 2、與不期眾少,其于當(dāng)厄;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中山策》) 釋義:人心是非常脆弱而敏感的。一個人走投無路之時,你幫了他,不管是大忙還是小忙,人家都會非常感念你的恩情。和一個人結(jié)了梁子不要緊,就怕不給對方留顏面,事后人家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3、行百里者半九十。(《秦策五》) 釋義:這句話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行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也只是走了一半;另一種是,走一百里的路程,有一半人在九十里就放棄了。不管怎么去理解,都是告訴我們,干事情越接近完成時越艱難、越關(guān)鍵,而一旦沒有堅持到底,之前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4、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秦策三》) 釋義:自然界的萬物都遵循著由興至盛、由盛轉(zhuǎn)衰的客觀規(guī)律而運行變化。人生也是如此,順應(yīng)這種變化,急流勇退,方可全身而退。 5、交淺而言深是亂。(《趙策四》) 釋義:所謂言多必失,交淺言深更是人際交往之大忌。為何?我們有時候容易找一個陌生人或者不熟的人傾訴一些隱秘的事。事后,說的人必然擔(dān)心對方會不會泄露出去。聽的人則為得知對方隱私而尷尬。雙方徒增猜忌,何苦來哉? 6、皮之不存,毛將安附。(《楚策一》) 釋義:這句話適用的范圍很廣,比如家庭、集體、國家、地球。從我們自身的角度說:一個人來的身體垮了,雄心壯志功名利祿……萬事皆休。 7、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魏策一》) 釋義:西方諺語:“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讓對方失去警覺,加速對方膨脹,然后才能找機(jī)會從對方手中奪取你想要的。 8、效小節(jié)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齊策六》) 釋義:拘泥小節(jié)的人干不成大事,對小小恥辱耿耿于懷的人無法留下好名聲。雖說“細(xì)節(jié)決定成敗”,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過度糾結(jié)于細(xì)節(jié),就會忽視對全局的掌控,得不償失。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韓信不堪胯下之辱,跟那個無賴拼命,也就沒了后來的登壇拜帥了。 9、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中山策》) 釋義:追求相同利益的人,往往會相互嫉恨,用郭德綱的話說“只有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憂患相同的人,就會彼此親近,抱團(tuán)取暖。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p>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魏策四》) 釋義:知恩圖報是做人起碼的良知。同時不要老是把對別人的恩惠放在心上,尤其是很重的恩情,一定要忘掉,有些人為此甚至主動不再與對方來往。為何?恩重如山報之不易,長久則成為雙方的負(fù)擔(dān),這才有了“大恩如大仇”的說法。(文|那歧) 同步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