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 '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張文亮《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最近有不少媽媽給我們留言說,自己也知道對孩子發(fā)脾氣不好,事后也總是后悔,但下次孩子調皮任性的時候,就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了。 的確,我們白天在公司忙碌一天,本就疲憊不堪,回到家,孩子還不聽話,火氣自然就壓制不住了。脾氣這種東西,每個人都有,在外人面前我們拼命地壓制它,因為我們怕失去朋友,怕丟了工作,只有在最親近的人面前它才會“原形畢露”,盡管這個“最親近的人”只是一個幾歲的孩子。 對,這種粗暴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很有效果,既能讓孩子聽話,自己的火氣也得到了釋放。面對這樣的父母,孩子起初是畏懼的,因為害怕而順從,但時間長了,他對父母就產生了抵觸,你說你的,我做我的。而且這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也很不利,在父母脾氣暴躁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要不性格畏畏縮縮,膽小怕事,要不就是沖動易怒。 據心理學家調查顯示:平均每20人就有1個曾經遭受過語言暴力,每50人中就有一個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輕者患有社交障礙,重者有殺人和自殺的行為。 那么,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一、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 生活中我們往往認為聲音大能讓孩子聽話,其實效果適得其反,寶爸媽的大嗓門和負面情緒會激發(fā)孩子的負面情緒,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所有的情緒都與環(huán)境和事件有關,所以重要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問題解決,而不是一直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媽媽們感覺負面情緒即將壓倒理智的時候,首先深呼吸,告訴自己放松下來,放松后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說了一百遍,孩子尿尿還是不會叫人,算了,早晚他會自己上廁所的。 老公又沒有收拾房間,其實,他上班也挺累的,忘記就忘記了,再告訴他一次不就行了。 面對犯錯的孩子,寶爸媽怒氣沖天的時候,網絡上有個幽默的小方法,默默地數一二三,同時告訴自己:親生的,親生的…… 二、不要馬上回應 當孩子惹你生氣時,不要急著說出“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我怎么生了你這么個孩子”“你看看人家××多乖”這樣傷孩子心的話。在罵孩子之前,先想下自己這么生氣真的單單是因為孩子犯錯了嗎?自己究竟是要教育孩子,還是借孩子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時候,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摻雜著其他情緒的。在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再調皮,我們也能心平氣和地給他講道理,而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似乎孩子做什么都是錯的。 三、學會跟孩子溝通 自己冷靜下來之后,要耐心地和孩子溝通,詢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之后再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告訴他這樣做會導致什么后果,詢問他錯誤該怎么補救。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讓他意識到自己哪里做錯了,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并不意味父母對孩子就要一味地溫和,例如在孩子撒謊、偷東西時,父母要嚴厲地批評他,讓孩子明白他這樣做是絕對不可以的。 四、及時向孩子道歉 如果實在沒控制住自己情緒,要及時向孩子道歉“對不起,寶貝,爸爸/媽媽剛才做錯了,不改對你發(fā)火”,之后再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模仿的不僅是行為動作,還有性格及為人處世的方式。父母有了錯誤主動給孩子道歉,那么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也會主動向父母道歉。父母千萬不要覺得給孩子道歉沒有必要,也不要覺得給孩子道歉有損自己做家長的權威,相反的,給孩子道歉能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對他的尊重,這樣他也會尊重父母。 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孩子給我們到來快樂的同時,也在時不時地挑戰(zhàn)我們情緒的底線。我們要多看書,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增強自己的忍耐力。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又怎么去要求孩子不亂發(fā)脾氣呢? 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吧,別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只“哭泣的蝸?!?。 |
|
來自: 殘月照亮夜 > 《教育/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