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魯春風吾與點,南華秋水我知魚
讀《論語 先進篇》末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孔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閑坐聊天,各言其志。 孔子說:“不要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些,有什么拘束。望你們自由自在地各言其志吧。你們平常老說沒有人賞識自己,假如有人賞識并起用你們,你們將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說:“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幾個大國中間,外有敵軍侵犯,內(nèi)有天災饑荒,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人有勇氣,懂道義。”孔子微微一笑。 又問:“冉有!你呢?” 冉有答道:“只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方圓的小國,讓我去治理,三年時間,可使人人豐衣足食。至于禮樂教化,就得另請高明了?!?span lang="EN-US"> 孔子又問:“公西華,你呢?” 公西華答道:“我不敢逞能,但愿學習。例如祭祀或同外國會盟,我只愿能身穿禮服,頭戴禮帽,學習做個小司儀?!?span lang="EN-US"> 孔子又問:“曾皙!你呢?” 曾皙正在輕輕地彈瑟,鏗的一聲,停瑟起立,答道:“我可不如他們?nèi)酥v的那么好啊?!?span lang="EN-US"> 孔子說:“但講何妨!不過各人自己談談心愿罷了!” 曾皙說:“但愿在暮春三月,穿上新做的夾衣,約了五六個成年、六七個童子,同游沂水之濱,洗臉沐手,在舞雩臺上呼吸春風,然后一路上歌詠回家?!?span lang="EN-US"> 孔子聽完曾皙的話,喟然長嘆道:“我贊同曾皙所講的話??!……” 這是《論語》中一篇最好的富有詩意的紀實特寫。 《先進》篇,《論語》中最富有文化密碼的篇什之一。儒家的“曠野之思”。 楊義《論語還原》:此章433字,是《論語》近500章中最富有詩意的文字,渲染著孔子、曾點(皙)所思慕的詩意棲居而與春交融的人生境界。 其實更應注意的,是曾點言志的文化內(nèi)涵和人文情懷。有這種情懷,就是妙人、高人,即便經(jīng)世濟用之心迫切之人,也須有這份從容,才能遠離專制。朱熹對此章興趣極高,《論語集注》作了詳細解釋之后,在與門人答問中反復議論,而且在書信中也再三致意。朱熹《答陳明仲》函曰:“曾點見道無疑,心不累事,其胸次灑落,有非言語所能形容者。…… 而其語言氣象,則固位天地、育萬物之事也。”《答董叔重》函又云:“曾點言志氣象,固是從容灑落,然其所以至此,則亦必嘗有所用力矣。……其平日用力之妙,必有超乎事務之外而為應事務之本者。其視三子規(guī)規(guī)于事為之末者,固有間矣。……點言志甚高而行不掩焉,觀其舍瑟倚門,亦可見矣。”朱熹興猶未盡,在《訓蒙詩百首》特作題為《曾點》一詩:“春服既成麗景遲,步隨流水玩晴漪。微吟緩節(jié)歸來晚,一任清風拂面吹。”又作題為《浴沂》一詩:“只就吾身分上思,相呼童子浴沂歸。更無一點閑思想,正是助忘俱勿時。” 孔子言志獨與曾點,又謂興于詩,成于樂。 曾有一副對聯(lián),將曾點的“暮春浴歌”與《莊子·秋水》“濠梁觀魚”合為雙璧:“東魯春風吾與點,南華秋水我知魚。”此聯(lián)甚妙,溝通了儒家的逸出,及于道家的玄機。 南山牧童2014-04-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