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jīng)》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卻包含了極深刻的哲學(xué)思辨,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兜赖陆?jīng)》文辭簡潔而優(yōu)美,被稱為“哲學(xué)詩”,因此亦是一部杰出的文學(xué)作品。由于《道德經(jīng)》義理深刻,因此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很多人視之為“天書”。甚至有的地方,不仔細(xì)去推敲,還會曲解其意。 下面這句話,就是《道德經(jīng)》之中最容易被曲解的句子之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第五章,其全文如下:
老子的這句話,如果以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十分容易曲解。這里的“芻狗”,在古代是指一種草扎成的狗,用于祭祀活動?!捌c狗”在祭祀的時候,人們對它很尊重;一旦祭祀完畢,就扔到一旁不管了。因此,芻狗在古代是十分卑賤的東西。那么,從字面去理解,就很容易解釋為:天地沒有仁德,將萬物視作草扎的狗那樣低賤;圣人沒有仁德,將百姓視作草扎的狗那樣低賤。如果是這樣理解,其實就與老子的本意大相徑庭了! 在正確理解老子的這句話之前,我們首先要深入考察老子《道德經(jīng)》的核心思想?!兜赖陆?jīng)》的核心思想是“道”、“無為而治”、“自然”。也就是說,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站在得道的圣人的思想層面而言,應(yīng)該是“對待萬物沒有分別心,無高低貴賤之分,一視同仁”的狀態(tài)。 由此出發(fā),就不難理解老子要表達(dá)的這句話的本意:天地?zé)o所謂仁,無所謂不仁,對待萬物與對待被丟棄的草扎的狗是一樣的,不會對誰更好、對誰更差。圣人也是如此,將百姓和草扎的狗看成一樣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通俗來講,可以理解為天地之道,對待萬物以平等的態(tài)度,沒有分別之心;萬物都有自己運行的軌跡,順其自然就好。 老子在這里,其實是要告訴我們天地的境界。天地是什么境界呢?天地?zé)o私、博大。天地孕育萬物,能給萬物的都給了,卻從不索取回報,從不居功。天地為萬物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條件的。這就是老子通篇《道德經(jīng)》所講的 “天道”。而“人道”恰好相反,人所做的一切,往往都是有條件的,希望得到回報。 老子是希望我們效法“天道”,無私而博大,對待萬物無分別心,為萬物付出不求任何回報。如此而行,就走上了“圣人”的軌道。最終的境界就是“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