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墟的味道 啤酒的發(fā)酵 香煙的繚繞 天光墟的味道,在我看來是酒精與煙霧的交織。顛倒日夜,疲乏的眼皮迷失在紅與藍的燈光中,每個天亮以后我都在思考,酒精與煙霧是否就是天光墟的全部。 樂 # 每逢人們搞衛(wèi)生或搬家時總會清理出一部分所謂廢紙之類的物品,叫街邊收廢品者上門按斤論稱處理掉。收廢紙者則分門別類地整理出舊書刊之后,再批發(fā)給二線攤販。書攤販就以天光墟為根據(jù)地零售變賣給行家們,再經(jīng)過行家的精挑細選,作為收藏品轉手賣給舊書店或收藏愛好者。 這些收藏品一旦被專家鑒定為文物,就會收購拿回研究室里考證歷史,猶如千里馬遇上伯樂。有些時間久遠、破爛不堪的古籍文物就交由專業(yè)修復師精心“做手術”,復原后成為價值連城的文物。這一過程就好比一項發(fā)掘文化遺產(chǎn)的系統(tǒng)工程。
姑且勿論,再說縱原商場撤銷書攤之后,錢幣市度的飆升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很快便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四樓的錢幣鋪位至今空空如也。據(jù)說,后來商場老板再請君進駐,書攤販們卻不吃回頭草了。正所謂“成也肅何,敗也肅何”,要不是書攤販們仍念當初商場老板讓利的恩情,在他家門口賴死都不肯走,也不會因禍得福建立了自己的根據(jù)地而成為如今聞名于世的天光墟,間接幫了他的忙,皆大歡喜。 由此可見,哪里興旺,哪里就有書市?;蛘哒f,哪里有書市,哪里就興旺,相輔相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海珠中路天光墟書市至今輾轉場地已有三十八年的歷史。如果再去糾纏它的合法性,那是多么令人費解的事。何況當今文化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作為我國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支柱,而書店、書市則是代表了中國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項目之一,因而書籍被視為救命稻草。商圈紛紛設立了許多書店,甚至有些準備開其他商品店的老板都要來我書店采購,按斤論稱最便宜的二手書籍作為擺設,以彰顯文化氣息,可謂“打腫臉充胖子”。 毫無疑問,在文化論英雄的時代,書籍、書店成為應對來勢兇猛電子商業(yè)沖擊下的一種首選購置的商品,即使書籍是虧本經(jīng)營,也要被用來吸引更多的客流量,積累人氣,帶動其他商品消費。這也是一種當今的經(jīng)營哲學。 以上所說,也適合于海珠中路的天光墟書市。不管它所干的是被排除七十二行以外的畸形行當,盡管光怪陸離且錯綜復雜,然而,它是最具備代表著廣州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之一,讓它成為吸引海內外游客來廣州的一種首選場所,給它一個明確的身份,彰顯廣州的歷史文化底蘊,帶動廣州旅游業(yè)以及其他行業(yè)的銷費。讓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前三甲的城市無不例外都有個舊書市場:“北京有個潘家園,上海有個城皇廟,廣州有個海珠中天光墟”。 今天,海珠中天光墟除了買賣舊書刊之外,還有擺賣器皿,什架,古董和字畫。人們清晨摸黑手拿電筒在天光墟里淘寶,像農(nóng)村夜間里下田照田雞般,希望在那里獵取心爰之物,運氣不好的,就當作淘野性情,不惜下次再來,因為在這里總會有驚喜。 有人為了淘寶而來,有人為了愛好而來,也許將來有海外來賓為好奇而來。天光墟已經(jīng)成為廣州市民的生活一部分,期待也是來賓的好去處。 君問何處好風情,請到晨曦天光墟。 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羊城舊書情》前情回顧 每周三晚8點,獨立書店走訪公眾號將獨家連載吳浩先生的新書《羊城舊書情》。 那段與廣州有關的歷史,待你開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