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鑒定真知堂: 今天給大家說說紫金釉。這個紫金釉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見了,明朝也就是永宣時期有過,后來也燒制得很少。紫釉應該是當時的說法,現(xiàn)在一般稱它為醬釉。 其實這種宣德紫金釉,存世數(shù)量極為極少。永宣時期除了白釉以外,顏色釉當時都極為稀罕,因為主要精力都放在燒制青花瓷上了。白釉則由于皇帝日用的餐具和祭祀用的器具都以白釉為主,所以白釉瓷燒制的很多。但奇怪的是,傳世的宣德白釉卻不多見,見到的以永樂甜白為多。 紫禁城的紫紅色 瓷器鑒定真知堂:明代曹昭《格古要論》古定窯篇:
乾隆皇帝亦有詩曰《詠定窯瓶子》:“北定州陶佳制多,白如脂玉未經(jīng)磨??諅髯仙秃谏?,然今惟白色者多。 瓷器鑒定真知堂:紫金釉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釉料中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含量高達5﹪以上,其釉色類似芝麻醬色。所以又稱為醬釉。醬釉瓷早在宋代就多見于北方的許多瓷窯,其中以定窯的“紫定”器最為著名。還有耀州窯也燒制這種紫釉,又稱柿子釉。據(jù)說紫金土是配制紫金釉的關鍵成分之一,是否如此,筆者不知,不過,宋代定州是否也有紫金土,紫定是什么東西配釉的,是紫金土嗎?值得學者研究。 瓷器鑒定真知堂:紫定的這種釉色,其實也不是醬色,說是一種朱紅色比較好。那為什么說它的紫色呢?這就揭開了一個秘密!古代的紫色并不是我們今天熟悉的紫色!我們今天說的紫色,是由溫暖的紅色和冷靜的藍色化合而成的,偏藍!而古代的紫,則是從紅色上升而來的,所謂紅得發(fā)紫,就是說明了這個意思! 明黃成《髹飾錄》中則將紫色解釋為茶色、雀頭等色。所以在古代漆器中,紫色就是那種朱紅色年代久遠的暗朱紅漆器,你看是否和紫定的顏色極為相似?! 所以,這種紫定最早可能就是模仿古代漆器的顏色而燒制的。本來的漢文化中的紫,就是這種顏色很深的暗紅黑色?。ㄟ@個研究結(jié)論為瓷器鑒定真知堂獨家成果請勿抄襲剽竊,謝謝合作) 瓷器鑒定真知堂:搞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為什么北京故宮被稱為紫禁城了!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宮,圍墻和墻壁都是紅漆。隔那么些年,就再粉刷一次紅漆,這種年代久遠層層的堆疊,就成了類似于漆器的暗紅色,不是紫禁城是什么? 搞清楚了我國古代的紫色不同于現(xiàn)代的紫色,很多歷史問題就得到了解決。比如,唐代以來規(guī)定親王及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五品以上著緋(大紅)袍,五品以下著綠、青;士兵著皂(黑色);未進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著白袍衫。 元代漆器的紫紅色 瓷器鑒定真知堂:紫袍其實就是暗朱紅色!而不是影視劇里那種玫瑰紫! 唐 白居易 《初授秘監(jiān)拜賜金紫閑吟小酌偶寫所懷》詩:"紫袍新秘監(jiān),白首舊書生。" 《資治通鑒·后晉高祖天福三年》:"初命則至銀青階,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濫,貴賤不分。"紫袍在五代時期依然是名器!也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一般人絕不可穿紫袍! 好!知道了紫色在古人心目中的高貴地位,我們也就能明白這種紫定為什么會在當時就比白定名貴了!這種今人看不上眼的暗朱紅色,也就是當時人口中的紫色,只有三品以上高官才有資格服用!那么紫定這種器物,一出生就打上了只服務于高級貴族這個印記,怎么能不被普通人垂涎三尺呢? 宋瓷的紫色釉,你看是否和漆器相似 瓷器鑒定真知堂:明永樂時期,紫金釉瓷仍在燒造。此時紫金醬釉的助熔劑氧化鈣含量低于宋瓷,高溫黏度較大,不易流釉,釉面比較勻凈,肉眼可見釉面不是特別厚。但此時的紫金釉應該還屬于初創(chuàng)期,可能和當時的仿官,仿哥釉一樣,屬于官窯燒制的仿宋紫定釉! 宣德時期 醬釉瓷在官窯器中已不再難得一見,而是作為各種單色釉中的一個品種而批量生產(chǎn)。常見的器形有撇口碗、盤、水仙盆,執(zhí)壺等。 與永樂醬釉瓷相比較,同樣的器型,宣德醬釉瓷釉色穩(wěn)定,釉面光潔瑩潤,無縮釉點,有橘皮紋。在器物里外施醬釉的情況下,足內(nèi)均施白釉,并錐刻暗款或用青花楷書款。這些特點不同于永樂紫金釉,對于無款器物可以這樣嘗試區(qū)分。 瓷器鑒定真知堂:上圖為故宮收藏的文物圖片。醬釉盤,明宣德,高3.6cm,口徑15cm,足徑9.5cm。 盤撇口,弧壁,圈足。底微塌。通體內(nèi)外施醬色釉。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暗刻雙線圈內(nèi)暗刻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 此盤釉色純正,對光斜視可見釉面略泛橘皮紋,是宣德醬釉瓷的代表作。 瓷器鑒定真知堂:拿這件明代宣德官窯生產(chǎn)的紫金釉盤和宋代定窯窯址窯相比,其潔白的瓷胎和規(guī)整的底足以及勻凈的釉面,就算不看底部的白釉,也能從器型和發(fā)色不同明顯的區(qū)分開來。 看完這篇,你搞懂了紫定為什么叫紫定了嗎?這個古代的貴紫色,真不同于現(xiàn)代的紫色!金紫銀青,佩紫懷黃,這些古人才能享受的服飾貴色,今天,你我也能穿得上!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不限于瓷器,歡迎關注瓷器鑒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zhuǎn)發(fā)!更多文物鑒定知識和精美資料,請百度瓷器鑒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