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票市場很熱鬧。前兩周股市一陣猛跌,創(chuàng)下兩年來新低。管理層受不了,上周五這天,從副總理到央行行長、證監(jiān)會主席、銀保監(jiān)會主席,全出來撐股市,各項指數(shù)全線飄紅。昨天股市繼續(xù)漲,各指數(shù)漲幅超過4%,為近兩年所罕見。 都說一根陽線改變情緒,兩根陽線改變預期。只需兩個交易日,悲觀情緒就一掃而空。有讀者留言說,該不該進場炒股呢?股市我談得少,非要讓我發(fā)表看法,我會對大多數(shù)人說:不要炒股。 作為市場主義者,我對股市當然沒有成見。和悲觀派的「賭場論」相比,我對中國股市相對樂觀。 A 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發(fā)展軌跡總體是在變好。前段時間有一支「仙股」依照規(guī)則退市,這就是好事情,上市的注冊制也是大勢所趨?,F(xiàn)在不如港股和美股,A股還是蘊藏著金礦,有投資的價值。 盡管樂觀,我對多數(shù)人的意見仍然是:不要炒股。原因很簡單:股市中賺錢太難。股市有一句老話,七虧二平一賺,不是特指A股,而是對所有市場的總結(jié)。浸淫股市的人大部分虧錢,賺錢是少數(shù)。多少人賺錢是憑真本事呢?應該也很少。只要賺到錢,很少有人承認,自己僅僅是運氣好。 因此,當有人和我聊起股票,我的回答通常讓人失望。我買股票的觀念,相當相當保守。對別人說起這領域,也通常會先談幾條。
1、不要短線炒作 股市短期內(nèi)是零和博弈,你賣我買,中間商收過路費。反復買賣股票,不說收益,成本就不可低。除非你準確踩著股票節(jié)奏,逢低買見高賣,交易成本確實可以忽略——可誰能確保明天股票走勢呢? 投資家彼得·林奇說過,20世紀80年代股市上漲5年,每年漲幅約26.3%,持有五年資產(chǎn),通常都會翻番?,F(xiàn)實生活中,能做到的投資者卻非常少。原因是這5年時間里,股價起起落落,震蕩調(diào)整?!赋础构刹荒軐崿F(xiàn)超額收益,反而在反復起落中消耗大量成本,這里面當然包括投資者的時間精力。 彼得·林奇觀察到,5年長期持有者的利潤,是在1276個交易日中的40個交易日中賺取的。大漲轉(zhuǎn)瞬即逝,只能等追不到。 不要炒股的含義有兩重:不要輕易進場;進場不要跳來跳去,要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很多人買菜都會講幾次價,一旦把省下的錢投進股市,卻變得漫不經(jīng)心,仿佛這些錢是風刮來的一般。對風險不夠敬畏的人,還是不要進股市。
2、不要借錢買股。 借錢要付利息,這是實實在在的財務負擔。借來的錢終究要還,一旦虧損,難免方寸大亂。最常見情形在熊市,有了虧損就心慌,壓力大扛不住,最終揮淚斬倉,倒在黎明前夜。 熊市的時候,手里要有子彈,遇到機會才有便宜可撿。負債炒股最痛苦的是,越是熊市,資金就越縮水,各方面催債壓力大,一個扛不住就清倉退市,錯失最好的機會。 還有一種借錢炒股是加杠桿,牛市時候最常見。加杠桿的本質(zhì)就是借錢炒股,股票一上漲,賺錢就翻倍。高收益易上癮,你上杠桿我也上,都想著翻倍暴富,很多人不自覺把身家綁上。 杠桿撬動股市,牛市來得兇猛,炸得也非??臁M粋€電光火石,行情突變,高杠桿成成大殺器。一旦虧損爆倉,賺多少都要吐出來。 投資最重要的事,是把時間當朋友。只要人活著,股票還在賬戶,生活不受股市波動影響,投資就有主動權。說得雅一點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俗一點叫「死豬不怕開水燙」,哪怕股價永遠漲不回,損失止于賬戶,對生活不會有大影響。
3、不要看K線圖買股。 許多人買股票都有個壞習慣:每天盯K線圖看漲跌,看賬戶中的數(shù)字時多時少,心情亦隨之起落。逢大盤上漲,資產(chǎn)增加,心情不由自主愉快;倘若遇到股災,就悶悶不樂。事實上,只要還沒打算賣出股票,賬上浮盈或者浮虧,有什么實際意義嗎?完全沒有。經(jīng)常性的情緒起落,除了帶來精力浪費,沒有任何好處。 很多人盯股市K線圖,查歷史軌跡,會產(chǎn)生一種糟糕的錯覺——以為自己能預判股市走向??垂墒衅鹇?,判斷當下在「泡沫」還是「底部」。這樣的判斷準確嗎?大概率不準確。 股市處于低位,還可能更低,跌到讓人目瞪口呆。中國經(jīng)濟蒸蒸日上,指數(shù)十年不漲,無數(shù)人死于預測。美股一路高歌猛進,近年連創(chuàng)新高,打了很多「唱空者」的臉,向誰說理呢? 中長期歷史尚不可靠,何況短期走勢。說K線圖反映市場情緒,漲破10日線、20日線,說明股價會繼續(xù)漲;跌破30日線,60日線,說跌勢不可擋,等等,這些說法其實經(jīng)不起檢驗。股價反映市場預期,影響市場情緒的因素那么多,根本就沒有規(guī)律可循。K線圖所起的作用,遠遠被夸大。
不要「炒股」,不要解讀K線圖,買股票研究什么?我認同巴菲特的理念。買股票是收購上市公司部分所有權(雖然比例如此?。U业接袃r值有潛力的公司,長期持有,就是讓管理層為自己打工。 和研究飄忽不定的市場情緒相比,這種方法顯然更靠譜。聽起來老生常談,正確的道理總是清晰簡單,只是人性的弱點太難克服。正因如此,深入學習、謀定而后動的人才能得高回報,隨波逐流、追趕大眾情緒的人被懲罰,這正是市場的公平之處。 相關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