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的東邊有一座不太大的公墓。閑來無事,常去逛逛。在我的潛意識中,總覺得逛公墓比逛公園好。公園里人流如注,喧嘩嘈雜,紙屑臟物盈地。而公墓卻截然相反。這里,除了林立的墓碑、葳蕤的翠柏和墓碑后那一座座安靜的骨灰冢外,人跡罕至,想有多清靜就有多清靜。逛了兩回,便喜歡上了這里,覺得這種地方最適合自己這種內(nèi)心喜歡淡泊寧靜,而卻深陷滾滾紅塵無力自撥的人獨處了。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這種氛圍,本身就是一味天然的鎮(zhèn)靜濟。 這里安睡著許多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們。記得十年前,我從鄉(xiāng)下搬到縣城里來居住的時候,這里比現(xiàn)在的景象凄涼多了。還清楚地記得,只有面向西方這邊的山坡上稀稀落落的有幾十座墳塋。彈指一揮間,東南西北中,整座山頭,早已被各式的墓碑占據(jù)。不知是人不經(jīng)事呢還是現(xiàn)代人的觀念得到了徹底改變。幾乎每天都有人從家里走進醫(yī)院里,躺下,然后被車拉著送到火化爐里,接著,便來到這里做永久的休息。應了那句比較文氣的話:死亡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另一種形式的開始。 搬進縣城些年來,我居住在縣城里的朋友、同學和同事,先后有十幾位不念夫妻情份,不恤子女愛意,不顧同志們的挽留,不聽親朋好友的勸告,生拉活扯地把辦公桌和床搬到了這里,悄無聲息地在這里生活、休息和睡眠。這十幾位中,也不乏德才兼?zhèn)涞念I導。他們或倒在工作崗位上,或因病而逝,但令人掩面而泣的是他們都壯志未酬,英年早逝。黃泉路上無老少,陰陽兩隔仍故人。每當我走過他們的墓前,我都抑制不住地要佇足嗟嘆一番,要在心里問他們一聲:你在這里還好嗎? 品讀墓聯(lián)和墓碑上的文字亦是我公墓漫步的必修課。文字是活著的歷史。這些鐫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向我們傳達著死者生前的信息。齊聚到這里的人們,年齡最長的九十多歲,年齡最小的尚未發(fā)懵讀書。有南征百戰(zhàn),為民族解放而戎馬倥傯的將軍;有嘔心瀝血,為祖國繁榮而鞠躬盡瘁的前輩;有任勞任怨,為家庭為子女默默奉獻一生的長者;有出師未捷身先死,壯志未酬人已去的晚輩……從墓聯(lián)上看,死因也是五花八門的,病死、車禍、兇殺、溺水、意外事故,林林總總。有死得平平淡淡的,有死得凄楚哀婉的,有死得蕩氣回腸的,有死得含蓄萎靡。 墓聯(lián)一般都是后人為感慨死者生平有感而發(fā)的。有寫得樸實無華的,有寫得繁華似錦的,有寫得直白顯露的,有寫得委婉曲折的。雖然是蓋棺定論,但死者為大,多數(shù)墓聯(lián)并不能真實地反映死者的一生,一般都使用了文學的夸張手法。褒揚時多有撥高,悲哀時多有陰沉。琳瑯滿目的墓聯(lián)中,最令我難以釋懷的墓聯(lián)有幾付:“教書育人兩袖清風,投筆從戎一身正氣”、“人正淡名利,心善重孝義”、“光明磊落驚天地,正直善良泣鬼神”、“窮家苦讀器成歡歡少女孝父母;姻緣屢挫心碎凄凄孤影渡清貧”、“慨今生哀其命幸其親,寄來世富其身美其家”、“昔日父母孝子一失足成千古恨,未來哈佛英才百般無奈萬人惆”。 通觀這座公墓里的墓聯(lián)和墓碑,我發(fā)現(xiàn)有兩個人對自己或長或短的一生的概括,無需他人或后人淘神費力,是他們生前自己定好了的。一個人是從他的墓聯(lián)上看出來的。這付對聯(lián)是這樣寫的:“板眼長盲目樂觀,花樣多機會難得”。橫批:“歡喜冤家”。對于死者,生者一般不會這樣評價死去的長輩。我的猜測后來從公墓工匠那里得到了證實。此公非常具有藝術天才,是當?shù)貞蚯枧_上的一大名角。人生大舞臺,戲文說人生。他臨死都不忘讓自己再表演一回,以搏大家焉然一笑。 另一位從鑲嵌在墓碑上的照片看是位非常漂亮儒雅的女士。至于這張照片是她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拍的就得而知了。她的墳墓前雖然也立有碑,但碑上除了她的名字和立碑時間外,并無一字。她生于何年何月,歿于那年那日,不得而知。這給傳說中的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無字碑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猜想,此女子一定是一位飽讀詩書,通曉歷史,悟透人生之才女,從書中和現(xiàn)實生活中讀懂了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知道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可以永恒不朽的。歲月悠悠,多少風流人物已早已被雨打風吹去,更何況自己區(qū)區(qū)一小女子乎。抑或她還有另一個目的,她就是要給大家留下一個迷,要讓每一位走過她墓前的人都為之佇足,淘神費力地去揣摩一下,從而牢牢地記住她的名字和她那張美麗的笑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