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心中懊儂
懊儂即自覺心中煩熱、悶亂不安的癥狀,由于病位在胸膈心窩間,故稱心中懊儂。<素問。六元正紀(jì)大論>.云:“火郁之發(fā)……甚則瞀悶懊儂”。<傷寒論)稱:“心中懊儂”。<證治準(zhǔn)繩.傷寒)列“懊儂”專篇論述,后世亦有將此癥納入虛煩中一并闡述者。懊儂有時與嘈雜并見,但二者有別。,前者以心中郁郁不舒為主要表現(xiàn);后者則指胃脘躁擾不寧,似饑非饑,似痛非痛,得食稍安,少頃復(fù)嘈。 常見證候 熱擾胸膈心中懊儂:心中懊儂,煩熱不寧,胸中窒塞,胃脘痞滿,按之濡軟,或嘔逆,或少氣,舌質(zhì)紅,苔微黃,脈沉數(shù)無力。 濕熱郁蒸心中懊儂:心煩懊儂,身目發(fā)黃,鮮明如橘子色,汗出不徹,食欲不振,惡心欲吐,食后腹脹,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 陽明腑實心中懊儂:心中懊儂,煩躁不安,脘腹脹滿,腹痛拒按,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起刺,脈沉實有力。 熱實結(jié)胸心中懊儂:心下硬滿,懊儂不寧,甚則從心中至少腹硬痛拒按,午后微有潮熱,口渴,便秘,或項強,或喘息,或但頭汗出,苔黃厚,脈沉遲有力或沉緊。 氣陰兩傷心中懊儂:心胸?zé)灢话?,少氣多汗,咽干嗆咳,嘔逆煩熱, 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得眠,舌紅少苔,脈數(shù)弱無力。 陰虛火旺心中懊儂:心中煩熱悶亂,五心煩熱,盜汗失寐,兩顴紅赤,頭暈耳鳴,口干咽燥,腰酸腿軟,舌紅無苔,脈細(xì)數(shù)。 .
1.熱擾胸膈心中懊儂與濕熱郁蒸心中懊儂:均屬實熱之證,但病因病機不同。 前者多因太陽病發(fā)汗吐下后,外邪傳里化熱,熱擾胸膈,心神不寧,而出現(xiàn)心中懊儂不安。 后者則由外邪內(nèi)侵,郁而不達(dá),中焦受阻,脾失健運,或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濕郁化熱,濕熱蘊結(jié),上蒸心胸而致。 二者臨床表現(xiàn)亦不相同。 前者除有無形邪熱擾及胸膈的征象外。常兼見氣機不暢之象,如胸中窒塞, 胃脘痞滿,按之柔軟。 后者由于濕熱交蒸,使肝膽疏泄失職,身易發(fā)黃,其它如汗出不徹,小便短赤,腹脹嘔惡,尤為濕熱不解的常見癥狀。 熱擾胸膈心中懊儂治宜宣郁清熱,方選梔子豉湯,少氣者用梔子甘草豉湯,嘔逆明顯的用梔子生姜豉湯。 濕熱郁蒸心中懊儂宜清利濕熱,方用茵陳蒿湯。
2.陽明腑實心中懊儂與熱實結(jié)胸心中懊儂:均有腹痛拒按,大便秘結(jié),潮熱,舌紅,苔黃等實熱癥狀, 二者的區(qū)別是: 陽明腑實是由于熱邪與燥屎內(nèi)結(jié),燥熱之氣挾濁上沖所致,故懊儂兼見腹?jié)M不大便, 日晡潮熱,苔黃燥起芒刺。 熱實結(jié)胸乃由外邪入里,或表邪不解,誤用攻下,致使邪熱內(nèi)陷,與宿聚之水飲互結(jié)而成,故除懊儂外兼見心下至少腹硬滿疼痛,手不可近,或頸項強,但頭汗出等癥狀,雖有便秘,但燥結(jié)較輕。 陽明腑實心中懊儂治宜峻下通腑,大承氣湯主之; 熱實結(jié)胸心中懊儂當(dāng)瀉熱逐水破結(jié),大陷胸湯主之。
3.氣陰兩傷心中懊儂與陰虛火旺心中懊儂:兩者均為虛證。 氣陰兩傷多見于熱病之后或余熱未清而氣液已傷,所以既有余熱內(nèi)戀之心胸?zé)灢话玻嗉t、脈數(shù)等癥,又有氣陰兩傷之少氣多汗,咽干嗆咳, 口干喜飲等癥。 陰虛火旺為素體陰液不足,或思慮過度,氣郁化火,或罹受外邪,入里化熱,遂成陰虛火旺證。心煩悶亂為虛火上擾所致,與氣陰兩傷的心中懊儂在病機方面有相通之處。但五心煩熱,盜汗,顴赤,舌紅無苔,時時燥熱等為陰虛火旺證的特點。 氣陰兩傷心中懊儂治宜益氣養(yǎng)陰,兼清余熱竹葉石膏湯主之; 陰虛火旺心中懊儂治宜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主之。
總之,心中懊儂屬于自覺癥狀,多由邪熱內(nèi)陷,郁而不發(fā),結(jié)于胸膈,留于胃腑,或正虛邪戀,虛火上炎所致。臨證首先要辨別虛實。大凡實證多由感受外邪,正邪相搏而成;虛證則多見于大病之后,將息失宜,或情志不節(jié),或素體陰虛,復(fù)受外邪等使然。治療上亦須權(quán)衡虛實,分清標(biāo)本,做到攻補得宜。
[文獻(xiàn)別錄] (醫(yī)學(xué)綱目。論虛煩):“煩熱怔忡,知熱在心肺也,故用竹葉石膏辰砂鎮(zhèn)墜其熱,使下也。煩而下痢,知熱在上也,故用梔豉湯吐之。煩而汗出不解,知表里有邪也,故用表里飲湯。脈沉口渴,手心熱,知熱不在表也,故用妙香丸下之。溫膽酸棗,治不得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