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指《 連山 》、《 歸藏 》、《 周易 》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jīng)》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周易》以后,開始發(fā)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于《易經(jīng)》所畫的這幾個卦。其實易經(jīng)有三易之說。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時間,約在夏朝。這里有《玉?!芬度=?jīng)》證之:“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列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鄭玄的《易贊》、《易論》有“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 連山 據(jù)宋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載,《連山》相傳為盤古開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創(chuàng)?!哆B山》和《歸藏》、《周易》并稱為占卜的三易之法。連山是三易之一,以“艮卦”為首?!吨芏Y?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鄭玄于《周禮注》稱:“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也”。顧炎武《日知錄?三易》:“連山,歸藏非易也。而云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p> 相傳連山至漢初時已失佚,桓譚《新論》云:“山(連山)藏于蘭臺”。北宋邵雍認為:“連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為揲,正卦一〇一六,互卦一〇一六,變卦三二五〇一二,以數(shù)斷不以辭斷。其吉兇一定不可易”。又一說《連山》即《數(shù)術略》之《夏龜》。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收有《連山》一卷 歸藏 《歸藏》是三易之一,《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币馑际钦f《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jīng)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相傳黃帝作《歸藏易》,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家鉉翁稱:“歸藏之書作于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薄!稓w藏》,也有人認為是商代的《易經(jīng)》,魏晉以后已經(jīng)失傳?!渡桃住芬岳槭棕裕拭麨闅w藏。 一說《歸藏》在漢朝已佚,因為《漢書·藝文志》中沒有著錄,《隋書·經(jīng)籍志》亦曰:“《歸藏》漢初已亡,晉《中經(jīng)》有之,唯載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泵鞒瘲钌饕詾闈h代時《歸藏》未失,“《連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見桓譚《新論正經(jīng)》,則后漢時《連山》《歸藏》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鼻迦酥煲妥鹪疲骸啊稓w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jīng)》、《齊母》、《本蓍》三篇,其見于傳注所引者?!?/p>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藏》,稱為王家臺秦簡歸藏,重啟研究《歸藏》的熱潮。有人認為“秦簡《易占》不僅是《歸藏》,更準確一點,應當是《歸藏》易中的《鄭母經(jīng)》” 周易 《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jīng)》和《傳》兩個部分?!督?jīng)》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吨芤住窙]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秱鳌钒忉屫赞o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tǒng)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稱為《易經(jīng)》。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guī)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fā)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周易》主要有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離卦、坎卦、兌卦、巽卦。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頗多爭論:就《易經(jīng)》與《易傳》分別而論,《易經(jīng)》的成書年代古老,從其文字的生僻程度看,至少比春秋要早,具體年代已不易考證,有說西周初的,有說西周末的。《易經(jīng)》六十四卦體例完整和諧不可分割,文字風格前后一致,當屬一氣呵成,而非幾個時代的斷續(xù)之作。只是其中的卦畫(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畫法,不含文字),有可能是更早時流傳下來的。與《易經(jīng)》相比,《易傳》的文字則明顯好懂得多,有古文基礎的現(xiàn)代人就可通讀。同時《易傳》的不同篇目,甚至同一篇目中不同章節(jié)運用文字的風格及內容觀點也明顯多變,可能不是一時一人所寫。關于《易傳》的作者,《史記》載為孔子,今人有認為其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或秦漢的,也有認為是后人在孔子原《易傳》的基礎上添加修改而成的,各種觀點不一而足。不過無可否認的是,《易傳》中多有儒家觀點出現(xiàn),并且努力尋找《易經(jīng)》的道德倫理價值。有時讀起來會感覺《易傳》并不是那么“忠實于原著”的,不過總的來說還是要感謝《易傳》的,假如沒有它的解釋,《易經(jīng)》就真成了一部徹頭徹尾的天書了。 《周禮》中有春官大卜“常三易方法,一日《連山》,二日《歸藏》,三日《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四”。又安陽出土的殷代末期銅器,已出現(xiàn)過八卦符號?!?《中國甲骨文字史》由此可見,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時間,應在夏朝,至于后有文王重六十四卦的說法,雖然不存在,但文王更加完整排列六十四卦,則有可能。 《連山》,《歸藏》二書早已失傳,后人見到的只是《易經(jīng)》。但對于《易經(jīng)》的成書時代,自古至今也一直在探討之中。根據(jù)近三十多年探討的結果,有三種觀點。 一、成書于春秋時期;郭沫若說:天地對立觀念,在中國思想史上出現(xiàn)很晚;周朝金文中無八卦的痕跡”甚至無“地”字;圪坤等字古書中很晚才出現(xiàn)……·。足見《易經(jīng)》不能早于春秋時期。 二、成書于西周初年:張岱年根據(jù)卦爻辭中的故事,如“喪牛于易”,“喪羊于易”,“高宗伐鬼方”,和“帝乙歸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沒有引用,推論《易經(jīng)》成書不能晚于成王時代。 三、成書于殷周之際:金景芳等認為,《易經(jīng)》是殷周之際的作品。他們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總結古筮活動的大量記錄,經(jīng)過篩選整理,寫成了(易經(jīng)》。有的學者還從中國思想發(fā)展的邏輯進程和從殷周之際社會矛盾中考查《易經(jīng)》的成書年代,也認為是殷周之際。 《易經(jīng)》分上下兩經(jīng)。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兩卦各有七個爻,(乾卦的用九,坤卦的用六,其本體不是爻,其作用等于爻,為方便記稱為爻),共計三百八十六個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列卦辭。每爻先列爻題,次列爻辭。卦辭和受辭共四百五十條,四千九百多個字。后人傳,卦辭是文王作,爻辭是周公所作。 這就是“易經(jīng)”成書的由來,下一期我們講“周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