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納森·羅森鮑姆 譯者:Issac 校對:陳思航 來源:《Chicago Reader》 《泰坦尼克號》成本高達兩億美元,它討論的是超越貧富的愛情,甚至將一顆價值連城的鉆石作為其核心的敘事驅(qū)動力——就像《公民凱恩》中的玫瑰花蕾一樣。而我認(rèn)為這部片子有些地方稍顯滑稽。 《泰坦尼克號》(1997) 然而,即使《泰坦尼克號》再怎么做作夸張,我兩次觀看的時候,全程194分鐘都沉浸其中。身兼編劇、導(dǎo)演、聯(lián)合制片三職的詹姆斯·卡梅隆,將如此沉重的歷史事件弱化成一個虛構(gòu)的愛情故事,然后又在里面塞滿情節(jié)細節(jié),從毫無可能到愚蠢至極的情節(jié)都含在其中,最后,無論這個故事多么地感人肺腑,卡梅隆這么做都是莽撞且受限的。但是,刪除災(zāi)難片中大量的次要情節(jié)也有一個巧妙之處,那就是能讓觀眾獲得某種單純的情感。 這部電影在泰坦尼克號的頭等艙上著墨很多,也講了些三等艙的事情,但有關(guān)二等艙卻只字未提。沃爾特·路德1955年的有關(guān)泰坦尼克號沉船一事的紀(jì)實小說《難忘的夜晚》(A Night to Remember)中,有一份完整的乘客名單,上面記載著全船2223名乘客中,279位都在二等艙,其中112位最后幸存。 但卡梅隆講述的是無拘無束、身無分文的藝術(shù)家杰克·道森(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和一等艙里桀驁不馴、帶有女性主義色彩的露絲·迪威特·布克特(凱特·溫絲萊特飾演)之間的愛情故事。在他的這個故事中,省略一些內(nèi)容當(dāng)然說得通,即使這樣的省略使得這對戀人之間的中間地帶完全空白。 談?wù)摗短┨鼓峥颂枴返乃囆g(shù)趣味而非其商業(yè)內(nèi)容是在做一個假設(shè),即觀眾的愉悅要比投資人的銀行賬戶更加重要——而這樣的假設(shè)很難主導(dǎo)現(xiàn)在有關(guān)這部電影的討論。 《時代》雜志12月8日的那一期,一篇長達五頁的文章用不止三頁的篇幅來寫了令人焦慮的頭條——「所有的痛苦都是值得的嗎?」接下來便是理查德·卡里斯的負(fù)面評論,這篇評論占據(jù)了一頁的三分之二,最后的結(jié)論是,「最后,《泰坦尼克號》或一帆風(fēng)順,或沉沒海底,都不在于其成本,而在于它作為戲劇和奇觀的閃光點。此處令人懊悔的結(jié)論是:死于水里?!?/p> 之后,卡梅隆用最后一頁紙的篇幅來捍衛(wèi)自己,盡管他因為前面猛烈批評的文章而無比困擾,讓他幾乎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shù)來反駁有關(guān)制作、商業(yè)上而非美學(xué)的內(nèi)容。 這些文章在《福布斯》《財富》或《綜藝》上都能輕松找到。但是,究竟是誰的資本、誰的興趣真正地觸動了大家緊張的神經(jīng)?考慮到這部電影在尊貴的頭等艙乘客上的著墨之多,難道這不可能是《時代》之所以如此紅火、令人討厭的原因嗎? 我兩次看《泰坦尼克號》都是在同一家影院——第一次是和一群「業(yè)內(nèi)人士」,包括其他的影評人,第二次是幾周之后和一群不是那么專業(yè)的人一起看——可以明顯聽得出來前后兩次的區(qū)別。 兩次觀影我都很享受,但是第二次與第一次不同,觀影過程中總是能在所有合適的地方聽到觀眾的喘息、歡笑以及掌聲,這意味著完全只考慮個人興趣的第二撥人,遠比前一撥更樂于接受這部電影。這就好像是第一次我是和泰坦尼克號的老板一起看,而第二次則是和船上的乘客一起看。 從道義上和概念上來說,這部電影幾乎早在1912年的時候就可以拍了,那一年是泰坦尼克號沉沒的一年,也是大衛(wèi)·格里菲斯拍《人類起源》《佩吉巷的火槍手》和《紐約帽子》的一年。 我還得說一句,這時候距《一個國家的誕生》面世還有三年,從這部電影開始,小說成為對觀眾的核心吸引力。還有,那時候也沒有任何人會把凱特·溫斯萊特和麗蓮·吉許、瑪麗·璧克馥想到一塊兒(如果她的美麗和粗魯會讓人想起某位默片時期的少女演員,那可能是蒂達·巴拉)。 此外,當(dāng)卡梅隆采取格里菲斯式的交叉剪輯來積蓄能量的時候,他的寬銀屏妨礙了他,比起格里菲斯處理的銀屏比例,寬銀屏上處理快速剪輯要更難一些。另一個造成阻礙的是豐富的視覺細節(jié)(比如人群和設(shè)備裝置),他必須要協(xié)調(diào)好。甚至就連卡梅隆1989年設(shè)置上更為簡單的《深淵》,在懸疑場景上都要比《泰坦尼克號》更勝一籌。 《深淵》(1989) 但從敘事線和道德的單純程度上來說,《泰坦尼克號》遠比起其他九十年代的災(zāi)難片更接近格里菲斯及其時代。 對主人公、反派的描繪,極為真誠,仿佛和格里菲斯的正劇中的人物如出一轍,有著維多利亞時代的風(fēng)格——在所有人物中,有一位愛幻想、無私的愛爾蘭-美國的藝術(shù)家/冒險家、初次進入上流社會并且充滿激情、大膽思考的費城女子、粗魯殘忍、腰纏萬貫的未婚夫(他身上明顯有白蘭度演的斯坦利·考沃斯基的影子)以及未婚夫殘酷成性、喜好掠奪的仆人(大衛(wèi)·沃納飾演)?;蚝没驂?,這部電影都讓人相信它所要講述的故事以及犬儒主義正在卷土而來的事實。 路德在《難忘的夜晚》中寫道,「泰坦尼克號上的人留下了很多遺產(chǎn),有些比較令人討厭,其中一樣便是一種全新的行為標(biāo)準(zhǔn),用來衡量壓力之下的杰出人士的所作所為」——諷刺的是,這種遺產(chǎn)在時間長河中總是屢見不鮮(如此討論,可要比卡梅隆的電影更顯得像說教)。 路德還說了,「在以前,更容易找到這樣的例子,因為泰坦尼克號也是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典型象征,公眾十分喜愛。1912年,那個時候還沒有電影、廣播或電視明星;體育明星也還沒有那么紅火;還沒有什么家喻戶曉的社會名流。公眾完全從社會杰出人士身上間接了解他們的魅力,以此豐富自己無聊的生活?!怪辽賹τ诮酉聛淼膸状藖碚f,有一件事玷污了這種魅力,那就是路德之前提到的,「那一晚確定了意義重大的『婦孺優(yōu)先』的原則,但最后三等艙孩童的死亡率卻高過頭等艙男人的死亡率?!?/p> 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顯然是某種千年宣言,既是講述現(xiàn)在,也是述說過去,他還將階級與生存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且討論了過去及現(xiàn)在的兩種情況,這完全是他獨創(chuàng)的。 影片以現(xiàn)在的時空開篇——人們海面下兩米半的地方探索著,尋找傳說中的(也是虛構(gòu)的)鉆石——卡梅隆設(shè)定了這種故事框架,像是某種有關(guān)過去的科幻小說電影,時間回到了85年前的1912年,片中的船只殘骸就像是外太空偶遇的殘骸一般脫俗。 在史蒂芬·洛94分鐘的IMAX紀(jì)錄片《泰坦尼克號》(1991)中也能找到同樣美妙的感覺,這部片子幾年前在芝加哥放映過——講述的是加美俄三國探險隊搜尋泰坦尼克號殘骸,多次讓人感覺是在看一部水下的《2001太空漫游》??仿〉碾娪伴_頭就像是這次探險的續(xù)集,片中出現(xiàn)了球形的搜索船,兩邊裝有探照燈,營造了與上部片子一樣的氛圍。 但是,這顆鉆石曾經(jīng)的主人——101歲的露絲(格勞瑞亞·斯圖爾特飾演,她曾是好萊塢的老牌演員,因和約翰·福特、巴斯比·伯克利和詹姆斯·惠爾合作的影片而聞名)入畫,并開始以閃回的方式講述1912年發(fā)生的故事,而直面過去的那種神秘恐怖之感也消失了。 首先,卡梅隆堅持每個人都要說90秒鐘的臺詞;他顯然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讓自己的角色在不使觀眾感到疏離的情況下說1912年的臺詞。此外,他還做了一個不合理的決定,就是讓1912年的露絲剛得到一批從畢加索的《亞維農(nóng)的少女》、莫奈的某幅睡蓮油畫到人們更為熟悉的德加和塞尚之作的藏品,最終,這些作品都沉入海底。 卡梅隆非常想要列出這些我們所知道的作品,以此告訴我們露絲是多么地有先見之明,讓她成為格特魯?shù)隆に固┮虻闹阂话愕娜宋铩#ㄔ谒坪跬瑯用銖?、荒謬的某場戲中,我們得知她還喜歡弗洛伊德,盡管這似乎也讓她顯得開明進步。)話雖如此,我們還是能感受到一種對神秘的過去時光的敬畏之感,不然的話,電影的深度將大打折扣。 當(dāng)然,喚起人們對歷史的好奇心是一回事,講述有關(guān)歷史的事情又是另一回事——而我懷疑,這部電影的成功,更多依賴于前者而非后者。(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觀眾中有一位是泰坦尼克號的幸存者,我很想要聽聽她的想法。) 鑒于卡梅隆想講述的故事有著赤裸的故事輪廓以及單純的說教主旨,在船體撞到冰山后,泰坦尼克號撥出了歷史上第一次SOS求救電話,接下來的65分鐘,他找不到為我們講述故事的空間。 在此之前,CQD是傳統(tǒng)的求救信號,但國際慣例決定改為SOS——「好讓最為業(yè)余的人都來施救,」路德解釋道(從易讀性來說,卡梅隆的電影較之路德的《難忘的夜晚》,就像是SOS較之CQD)。 這部電影對于主廚查爾斯·羅和林也只字未提,查爾斯將不情愿的女人丟進了救生船、把50張?zhí)梢蝸G下了船,他在泰坦尼克號上的最后兩小時,喝威士忌喝醉了。 當(dāng)他最后隨著船尾掉進冰冷的海水中的時候,船尾就在他的腳下,他劃水劃了兩小時,直到一個廚房伙計將他拉上一艘翻了的小船。這也許能成為一個出色、幽默的次要情節(jié),但卡梅隆的故事并沒有提到。 更別提路德說到了泰坦尼克號頭等艙中遇難的乘客里有一位是著名作家(也是我年輕時最喜歡的神秘風(fēng)格的作家之一)杰克·福翠爾。她寫了有關(guān)一位被稱為思維機(Thinking Machine)的偵探的故事——要是杰克·福翠爾女士幸存下來,她將會是路德的信息來源之一。 我想說的是,任何想要從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中挖掘出東西的人,不管是以虛構(gòu)或非虛構(gòu)的方式,他都必須有一個計劃??仿〉奶摌?gòu)計劃,盡管缺少維度,顯然在階級劃分方面有了論斷,這種階級劃分的確存在,在誰生誰死的問題上也真的有影響。(不想要現(xiàn)有結(jié)局的讀者應(yīng)該在這方面查證一下。) 德州身價百萬的新富J.J.布朗女士——后來作為永不沉沒的莫莉·布朗而不朽,片中由凱西·貝茨出色飾演(雖然我希望卡梅隆多給她些戲份)——是片中唯一一個坐上救生艇還想回來營救更多生命的人,但根據(jù)路德所言,船上還有其他兩位女性有同樣的想法,她們向掌舵人哀求卻徒勞無功。(很多救生艇離開的時候,都遠遠未坐滿人,而卡梅隆像路德一樣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根據(jù)露絲的敘述,「1500人掉進了海里;附近有20搜救生艇,但只有一艘回來救人?!怪挥邪督z在內(nèi)的六人被這艘返回的救生艇救了上來。路德說,「從泰坦尼克號上掉進海里的1600人中,只有13人被附近的18艘救生艇救了上來。」不管是哪種情況,這個比例都令人心寒,而這部電影也知道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這個數(shù)據(jù)。露絲繼續(xù)說,「救生艇里的700人必須要等待:等著活下來,等著死去,等著永遠等不到的寬恕?!?/p> 這一段的宗教意味在露絲后來補充敘述之時加強了,她說到杰克·道森,「他救了我,從一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拯救了我」。顯而易見,產(chǎn)生如此嚴(yán)肅的結(jié)論的一切原因,都將傳授人們同樣的基本經(jīng)驗。根據(jù)路德的這本書,32%的泰坦尼克號的乘客和船員幸存下來,其中60%(199人)是頭等艙的乘客,25%(125人)來自三等艙。(這本書也對事實進行了處理,它忽略了二等艙的乘客,而這道算術(shù)題中船員的數(shù)據(jù)是怎么來的,也沒人知道。) 卡梅隆不是塞西爾·B·戴米爾——因為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奇觀缺少《參孫和達莉拉》中寺廟崩塌或《戲王之王》中火車損毀的力量——在喚起人們強大的精神共鳴方面,他在庫布里克和斯皮爾伯格面前最多是個學(xué)童。但是,他創(chuàng)造的幽靈般、發(fā)光的圖像中,帶有手電筒光亮的小船穿過浮在海面上的尸體,這在美與罪方面可以說是達到了格里菲斯的水平。 有一件事也許是真的——即使缺少宣傳經(jīng)費,也沒有出現(xiàn)通貨膨脹,《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的成本是這艘船造價的27倍,但是這些數(shù)字并沒有把一切都告訴我們。 還有一件事也許也是真的——虛構(gòu)的露絲可能把虛構(gòu)的杰克救出冰冷的海水,并以老套的身體取暖的方式溫暖他,以此拯救了他。我懷疑讓杰克困在水中的是對高貴、自我犧牲的愛的老套觀念,這是卡梅隆和格里菲斯相同的地方(參考《殘花淚》)——即使這和露絲、杰克之前在船的貨艙里的車?yán)锇l(fā)生了關(guān)系不太相符(像《紐約客》的安東尼·雷恩說的,他倆不是「親熱」,這有點像格里菲斯式的假正經(jīng))。 作為一個編劇,卡梅隆顯然還有很多需要學(xué)習(xí)。但《泰坦尼克號》依舊是一部杰出偉大的電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