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重典治國
明太祖為強化封建專制統(tǒng)治,以《大明律》、《大誥》為基礎(chǔ),重典治國。為防止臣下攬權(quán)結(jié)黨,屢起大獄。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指控謀反,家屬親友受株連被殺者三萬余人。公元1393年大將軍藍玉案,又導致兩萬人被殺。這里便是明太祖親審藍玉案情景。
【1】重典治國:中國古代法家思想之一,指運用嚴酷的法律手段治理國家。特指明太祖治理國家的手段。明太祖朱元璋以元亡為殷鑒,提出“重典治國”。朱元璋的“重典治國”,尤以“治吏”為先,嚴立法禁以治貪官,規(guī)定“官吏貪贓六十兩銀以上者,梟首示眾。地方官危害百姓的,允許當?shù)匕傩战壙`赴京陳訴”。這種嚴法整飭,重刑贓吏,對于改善明初的政治,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封建統(tǒng)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2】胡惟庸案:胡惟庸,濠州定遠縣(今屬安徽)人。早年隨朱元璋起兵,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六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十年進左丞相。胡惟庸當了丞相后,飛揚跋扈,獨掌生殺大權(quán)。他竟敢拆閱呈給皇帝的奏折,徑自處理,對不利自己的奏折隱匿不報;他還時常不奏報朱元璋,獨斷專行官員的生殺升黜大事。他還在朝廷中不斷培植私人勢力,并拉攏軍界。于是他的門下出現(xiàn)了一個文臣武將齊集的小集團。朱元璋為此深感不安,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產(chǎn)生了激烈的沖突。朱元璋以"擅權(quán)植黨"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時對和胡來往密切的官員也進行抄家滅族。以后又幾興大獄,使“胡惟庸獄”不斷牽連擴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師李善長等人也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被殺。著名儒臣、文學家宋濂只因受孫子連累,全家被貶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續(xù)了10年之久,前后被殺的幾十家王公貴族,共30000多人。
【3】藍玉案:藍玉,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為大將軍,屯薊州。后因南征北戰(zhàn)平定邊疆有功,被封為涼國公。但藍玉為人驕橫,霸占民田、廣蓄莊奴,有許多義子仗勢欺人。他還私自占有了元朝皇帝的妃子(這是一種大逆的事情)。北征以后更甚,曾天晚回師夜經(jīng)喜峰關(guān),城門不開,遂毀關(guān)而入。他與馮勝、傅友德,這兩個大將一起去征云南,回來以后,他們兩個人都被封為太師,藍玉自己被封為太傅,藍玉為此常有怨言。朱元璋曾對其多次申斥。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wèi)指揮將領(lǐng)控告藍玉"謀反"并嚴刑拷打成案。藍玉下獄后,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籍田時發(fā)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并株連蔓引,不但藍玉全家被殺,受此案株連被殺的高官,僅列入《逆臣錄》的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25000人。
胡惟庸案與藍玉案合稱為“胡藍之獄”,經(jīng)兩個案件發(fā)生后,明朝元功宿將已屠戮殆盡。
【4】其他案獄:在“胡藍之獄”后,明太祖意尚未足,過了年余,潁國公傅友德,奏請給懷遠田千畝,非但不準,反將他賜死。定遠侯王弼,居家嘆道:“皇上春秋日高,喜怒不測,我輩恐無噍類了?!睘檫@一語,又奉詔賜死。宋國公馮勝,在府第外筑稻場,埋甔地下,架板為廊,加以碌碡,取有鞺鞳聲,走馬為樂。有怨家入告明太祖,訐勝家居不法,稻場下密藏兵器,意圖謀變云云。明太祖遂召勝入,賜酒食慰諭道:“卿可安心!悠悠眾口,朕何至無端輕信?”言下,甚是歡顏。勝以為無虞,盡量宴飲,誰知飲畢還第,即于是夜暴病,害得七孔流血,數(shù)刻即亡。
總計明朝開國功臣,武將只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鄧愈、沐英六人,保全身名,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鄧四公,都死在胡藍黨獄以前,沐英留鎮(zhèn)云南,在外無事,得以考終。湯和聰明,見太祖疑忌功臣,便告老還鄉(xiāng),絕口不談國事,所以享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