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是父母們經(jīng)常告訴孩子的道理。但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各種例外打臉:幾乎每個班里都有一些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績就是上不去;而有的孩子看起來好像總在玩,成績卻遙遙領(lǐng)先! 難道天分真的比努力重要?當然不是!當發(fā)現(xiàn)孩子十分努力,結(jié)果卻總是不盡人意,好像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時,家長就要警惕了:孩子是不是在“無效努力”? 有多少努力,可能是無效的? 你一定見過這樣的情況:同事或者親戚朋友在同一個公司、同一個崗位工作了許多年,每天也很辛苦很忙碌,但工作能力并沒有多少提升,職位和薪資也沒有突破,經(jīng)常抱怨自己累死累活都得不到認可和晉升…… 大人的這種情況,和努力而看不到進步的孩子不是一樣嗎? 琳琳就是這樣的小女孩兒。她坐在班級第一排,特別乖巧、安靜,能夠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是在大考中,她的成績卻總是不理想。琳琳的爸爸很納悶兒:孩子平常很聽話,學習也很認真,可為什么成績這么不理想呢? 經(jīng)過觀察,爸爸發(fā)現(xiàn)了琳琳的問題: 上課時,不管老師在講課、展示PPT還是提問,琳琳都在記筆記,甚至有時候老師翻PPT比較快,她都可以不看本子,只盯著屏幕,然后快速地記下來; 看到這兒,大家應該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看起來,這個小姑娘確實很勤奮、很努力,但事實上,由于方法不得當,這些努力都變成了“無效努力”。這種無效努力,在大人和孩子身上都可能存在。 低質(zhì)量勤奮掩蓋下的“真懶惰” 有人曾說:“運動和讀書,是世界上最廉價的增值方式?!睂τ诤⒆觼碚f也是如此。但每次我們講到多閱讀、多運動,總有人跳出來說: “孩子放學回來已經(jīng)很晚了,哪有時間運動?” “在學校做那么多功課已經(jīng)疲憊不堪了,不忍心讓孩子再多看書!” 而事實上,就是有些孩子能輕松完成功課,還有大量時間運動、閱讀并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還有些孩子單單是上學、做功課就已經(jīng)耗盡了所有可支配的時間。我們經(jīng)常被一些低質(zhì)量的勤奮蒙蔽了雙眼,覺得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時候,低質(zhì)量的勤奮掩蓋下的,才是“真懶惰”! 懶惰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肢體懶惰 肢體懶惰的學生,上課不愛動筆,喜歡用眼睛看,用腦子想,考試時常常眼高手低; 2用腦懶惰 用腦懶惰的學生,則是機械地記筆記、刷題,而不琢磨,不“走心”。 琳琳就是典型的“腦懶體勤”的學習者。我認為這樣的孩子很可憐——別人學的時候,她在學;別人玩的時候,她還在學習,但最后,她的成績還不如別的孩子。所以,這樣的“勤奮”是一定要避免的。 那些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表現(xiàn)得特別從容的孩子,玩也玩了,學也學了,并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更聰明,而是因為他們上課的時候很“專心”。他們在有效的時間里,把該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然有更多的時間去豐富自己的生活;而這種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又反過來促進了他的“真勤奮”。 那么,什么是“真勤奮”?你的孩子是“真勤奮”還是“假努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辨別: 該干什么的時候就干什么,不必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上。 有的孩子上了一節(jié)課,甚至上了一天的學,都沒有提出一個問題,但“沒問題”就是真的會了嗎?未必。很多時候,“沒問題”恰恰證明孩子沒有聽懂,沒有融入到課堂中。試想,對于一個你完全不懂的領(lǐng)域,讓你去提問,你能問出來嗎?當然不能。 所以,對于孩子,我們必須要引導他自己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他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學習,而不是貌似勤奮、實則無效的 “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家長一定要避免一個誤區(qū),就是認為孩子只要一天到晚坐在書桌前,就是“好好學習”,就是“勤奮”——長時間學習不等于學進去了,更談不上深度思考。 例如,刷題占據(jù)了孩子大量的學習時間,但如果似懂非懂地刷題,很可能刷題的過程就是在一遍、兩遍、三遍地重復自己的錯誤,這是很可怕的。 更極端的情況是,孩子長時間地坐在書桌前,可能是在發(fā)呆、聊QQ、看手機。所以,家長應該多關(guān)注孩子,辨別勤奮的“真?zhèn)巍薄?/span> 避免無效努力, 孩子需要學會“真勤奮” 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在做無用功,那么我們就需要幫助孩子調(diào)整狀態(tài)了。從“無效努力”到“真勤奮”的轉(zhuǎn)變,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合理分配精力 何謂“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選擇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實現(xiàn)時間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我們經(jīng)常說“一日之計在于晨”,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早上剛起床時狀態(tài)最好。但這也不是一概而論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飯后,或再晚一點才會迎來最佳學習狀態(tài)。 2明確事情的順序 每天回到家,孩子們都有很多學習任務:英語單詞、語文古文……有的孩子一上來就背英語單詞,背了一會兒,想起數(shù)學還有練習題沒做,就放下英語;寫了一會兒數(shù)學,又想起語文老師布置了預習……忙了一晚上,卻什么都沒做完,也沒做好。 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每天開始學習前,一定要有一個大體的計劃,設定好任務的“優(yōu)先級”,然后再根據(jù)級別依次完成。 3抓住課堂上的“黃金25分鐘” 上課就要以聽和理解為主,以記為輔。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在課上的25分鐘時間里講授新知識。這是最黃金的25分鐘,如果在這個時間里,孩子溜號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時間。 所以,如果孩子精力集中的時間與老師講授精華知識的時間不匹配,聽課效率一定不會高。聽課效率不高,回家就不會做題,必然要付出更多時間成本進行“再學習”——這就是很多孩子課后花大量時間補習的根源。 4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其實,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應該是學齡前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錯過了那個階段,導致上課的時候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過短,那么孩子和家長要怎么做呢? 從短到長訓練。定一個鬧鐘,讓自己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全神貫注地做一道題、背一首詩。 可以從5分鐘開始,慢慢延長這個時間。 不放有可能分心的東西在身邊。 學習時遠離容易讓他分心的人。 必要時家長陪伴、提醒。 5學會正確有效地記筆記 上課時,以聽和理解為主,以記筆記為輔。筆記不必面面俱到,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習慣,記下重點即可。切忌一字不落地記下老師所有的話。 要用自己的語言記筆記。老師在上課時可能會用到很多專業(yè)術(shù)語,真正會記筆記的孩子,會把老師的專業(yè)術(shù)語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 6增強執(zhí)行力 前面講的內(nèi)容,可能已經(jīng)讓大家熱血沸騰了,但是光有熱情還不夠,讓學習熱情產(chǎn)生最大效益的法寶,是執(zhí)行能力。送給大家六句話,希望大家明白,真正的強者,不是強在制訂計劃上,而是強在執(zhí)行力上: 明確了方向和方法,就去做吧,有困難也要做; 顛覆自我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貴在堅持; 學習不可能是一個完全快樂的過程,必定是艱苦的、孤獨的; 學習能帶給你最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過程越痛苦,成功后的滿足感就越大; 學習上的強者必然有極高的專注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高專注度和恒心是未來成功的法寶。 家長避免“假關(guān)心” 雖說學習是孩子的責任,但作為家長,我們也應該盡可能地去關(guān)心、去引導孩子。別急著指責孩子“假努力”,如果只會問“作業(yè)做完了嗎”“考試考了多少分”,那么這樣的家長也不過是在“假關(guān)心”!幫助孩子走出努力的誤區(qū),家長也有自己應盡的責任: 1用檢查代替訊問和嘮叨 每個家長都想要做孩子學習路上的幫手,但我們要注意,行動上的重視才是真正的重視,不在行動上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只用抱怨和嘮叨表示“關(guān)心”,其實也是一種“假關(guān)心”。我們要做的有: 孩子寫的文章讀一讀; 孩子的單詞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看看假期輔導班的講義上有沒有“人類活動”的痕跡; 孩子做錯的題,問問他能否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 2錢要花在刀刃上 孩子的學習,一定是需要花錢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在孩子學習上花的錢,不能算作消費,而應算作投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到一點——把錢花在刀刃上。很多孩子覺得累,都是因為報了太多學習班。不盲目跟風、尊重孩子的意見、多在閱讀上花錢,都是“學習投資”的優(yōu)化方案。 3課外補習和輔導資料千萬不要貪多,不能盲目,適合才是硬道理。 課外輔導一旦開始了就要堅持,一旦學了就要落實。報輔導班并不是家長幫助孩子的終點,而是起點。跟進孩子的上課效果、及時與孩子交流上課的感受、幫助孩子評估當前輔導班是否適合自己,都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工作。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誰花的時間更多、誰把自己虐得更慘,而是找到合適的方法,拋下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 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更容易,但是要騙這個世界真的有點難。當孩子真正意識到問題所在,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
|